王 麗
精神分裂癥屬于臨床患病人數(shù)較多的精神疾病,而抑郁屬于上述疾病常見并發(fā)癥[1],有數(shù)據顯示[2],大約有63%精神分裂癥患者易出現(xiàn)抑郁情緒,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預后,還可使患者出現(xiàn)自殘、自殺等傾向性,危害性較大,故需盡早給予上述合并癥患者對癥治療。藥物療法是目前治療上述合并癥的首選方案,以往常采取西藥干預,但較多研究顯示[3,4],停藥后患者病情易反復,故有必要聯(lián)用其他方案。為探究舒肝解郁膠囊的可行性,我院對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施行舒肝解郁膠囊治療,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施行研究,隨機將2018年2月—2019年8月我院78例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分為對照組(39例)、觀察組(39例)。 觀察組39例患者年齡38~51歲,平均(68.75±2.73)歲;男、女分別為22例(56.41%)、17例(43.59%);病程0.5~3年,平均(1.68±0.5)年;精神分裂癥分型:30例偏執(zhí)型,1例青春型,2例緊張型,2例單純型,4例未分型。對照組39例患者年齡38~51歲,平均(68.75±2.73)歲;男、女分別為23例(58.97%)、16例(41.03%);病程0.5~3年,平均(1.68±0.5)年;精神分裂癥分型:29例偏執(zhí)型,1例青春型,2例緊張型,2例單純型,5例未分型。2組資料經統(tǒng)計,P>0.05,可對比。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診斷標準,且經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檢測顯示大于20分者;②18~70歲;③患者或家屬對研究同意者;④均接受利培酮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①存在藥物過敏史者;②近期接受過抗抑郁藥物治療者;③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免疫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⑤存在自殺傾向、自殘者;⑥伴有酒精、藥物依賴史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即指導患者口服利培酮(國藥準字H20100106;生產廠家: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結合患者病情及耐受情況制定不同用藥劑量,最大劑量應小于8 mg/d。對照組患者施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指導患者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國藥準字H20080788;生產廠家: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每次10 mg,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6周。觀察組患者施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舒肝解郁膠囊治療,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的服藥方法同對照組,同時,指導患者口服舒肝解郁膠囊(國藥準字Z20174037;生產廠家:四川濟生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每次0.72 g,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6周。
1.4.2 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總有效率、抑郁評分、陽性與陰性癥狀(PANSS)量表評分、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3 療效判定標準療效以抑郁評分減分率進行評定,統(tǒng)計治愈+顯效+有效占比和,減分率≥75%為治愈;減分率為50%~74%為顯效;減分率為25%~49%為有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5]。抑郁評分: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6](≤8分、8~20分、20~35分、≥35分分別表示正常、可能存在抑郁癥、肯定存在抑郁癥、存在嚴重抑郁癥)進行評定,評分越高,則抑郁情緒越嚴重。PANSS量表評分[7]:采用PANSSE量化評分表(共30個項目,計分制為1~7分)對陽性癥狀(7項)、病理情況(16項)及陰性癥狀(7項)進行評分,評分越高,則康復效果越差。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8]:共30個條目,計分制為0~4分,對社會能力、個人衛(wèi)生、社會興趣、精神病表現(xiàn)、易激惹及遲滯進行評估,總分越高,則療效越佳。
1.4.4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79.49%),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抑郁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2周、4周、6周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抑郁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PANSS量表評分、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PANSS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更低,且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PANSS量表評分、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比較 (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69%)較對照組(25.64%)更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較多研究顯示[9,10],精神分裂癥后抑郁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癥殘留期或精神病后出現(xiàn)抑郁癥狀,是導致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的主因,威脅性較大,故需盡早給予有效救治??咕癫∷幬锸悄壳爸委熒鲜黾膊〉某S檬侄?,如利培酮,其與5-HT2受體和多巴胺D2受體具有高親和力,能有效阻滯腦內多巴胺受體、5-羥色胺受體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精神病性癥狀的目的。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屬于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抗抑郁藥,其能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11],從而達到減輕大腦興奮狀態(tài)的目的,對調節(jié)患者精神狀態(tài)具有較好促進作用,但較多研究顯示[12],單純給予患者上述藥物治療的效果較難達到預期,患者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因此,為避免上述問題,有必要聯(lián)用其他藥物。有研究顯示,中藥在治療抑郁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中醫(yī)認為,抑郁主要是由于肝氣郁結導致全身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fā)疾病,故中醫(yī)治療抑郁以疏肝解郁、通行氣血為原則[13]。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藥基礎上對患者加用舒肝解郁膠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主要是由于上述藥物的主要成分為刺五加和貫葉金絲桃,其中刺五加具有補腎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且臨床研究證明[14],刺五加能抑制中樞5-羥色胺再攝取,從而使突觸間隙單胺遞質濃度升高,進而達到抗抑郁的效果;而貫葉金絲桃具有疏肝解郁、清心瀉火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貫葉金絲桃素,能有效抑制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重吸收,進而達到抗抑郁的目的。因此,在常規(guī)西藥基礎上對患者使用舒肝解郁膠囊具有較好協(xié)同性,更有助于增強抗抑郁效果。
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79.49%),且觀察組治療后2周、4周、6周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提示在常規(guī)西藥的基礎上對患者加用舒肝解郁膠囊可顯著改善其抑郁癥狀,對病情轉歸具有較好促進作用。同時,數(shù)據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ANSS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更低,且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更高,亦提示加用舒肝解郁膠囊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癥狀,更有助于緩解病情。此外,數(shù)據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69%)較對照組(25.64%)更低,提示加用舒肝解郁膠囊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有助于減少藥物毒副作用。
霍軍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加用舒肝解郁膠囊后,抑郁癥狀改善程度明顯更強,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通過研究其認為,使用舒肝解郁膠囊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具有良好可行性,安全性較高。將本研究成果和霍軍等的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均認為舒肝解郁膠囊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療效更佳。
綜上所得,對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患者施行舒肝解郁膠囊治療可顯著增強療效,減輕抑郁癥狀,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