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芷瑩 高 原
隨著大數(shù)據時代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在強調知識經濟和終身學習的今天,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閱讀成為人們獲取外界資訊以及適應社會的關鍵手段?!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第一學段(1~2年級)的閱讀目標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1]。親子閱讀以書為媒介,在兒童與家長共享閱讀樂趣的同時,通過易被兒童接受的方式,有效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使其從依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親子閱讀也被稱為“親子共讀”,指的是父母和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采取合作、對話與互動的閱讀方式,圍繞多元化早期閱讀材料展開討論、交流和分享的閱讀活動。[2]本研究將從不同維度調查小學低年級親子閱讀的現(xiàn)狀,并結合調查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本次問卷調查所選取的對象是杭州市和義烏市兩地各一所小學的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共計300人。調查對象的男女比例約為1.34∶1,其中男生167 人,女生125 人。選取的調查對象分別是一年級學生138 人,二年級學生124 人,三年級學生30人。該調查共發(fā)出問卷3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292份。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分布表
問卷試題涉及親子閱讀時間、親子閱讀內容、親子閱讀方式以及家長對于親子閱讀的認識四個維度,共計15 道題。試題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類,封閉式試題按照普通選擇題設計。調查對象通過他人幫助、在線訪談、網絡問卷調查等途徑完成問卷填寫,研究者利用Excel和PSPP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親子閱讀時間主要從頻率、時間段和持續(xù)時間這三個角度進行研究。
1.親子閱讀的頻率
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一至三年級學生中,43.15%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會進行親子閱讀,42.21%的學生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親子閱讀,而11.64%的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過親子閱讀(見表2)。
表2 親子閱讀頻率統(tǒng)計表
通過調查,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在一年級的學生中,超過半數(shù)(52.17%)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會進行親子閱讀,44.20%的學生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親子閱讀,只有3.62%的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過親子閱讀;在二年級的學生中,37.10%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會進行親子閱讀,46.77%的學生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親子閱讀,16.13%的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過親子閱讀;而在三年級的學生中,三種頻率的占比依次分別為26.67%、43.33%和30%。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親子閱讀的頻率會相對下降(見表3)。
表3 一至三年級學生親子閱讀頻率統(tǒng)計表
2.親子閱讀的時間段
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一至三年級的學生中,超過半數(shù)(53.42%)的學生選擇在睡前進行親子閱讀,44.18%的學生沒有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會根據空閑時間隨機進行,而少部分學生選擇在早晨(1.03%)或飯間(1.37%)進行親子閱讀(見表4)。
表4 親子閱讀時間段統(tǒng)計表
3.每次親子閱讀的持續(xù)時間
調查數(shù)據顯示,63.7%的低年級學生每次親子閱讀持續(xù)的時間為30 分鐘至1 小時,34.25%的學生每次親子閱讀持續(xù)的時間少于30 分鐘,2.05%的學生每次親子閱讀持續(xù)的時間超過1 小時(見表5)。
表5 每次親子閱讀持續(xù)時間統(tǒng)計表
親子閱讀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進行,這里的材料主要指的是圖書。在親子閱讀的內容中,以文字為主的兒童文學(64.38%)排在前列,這類圖書故事情節(jié)豐富,但文字較多,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難以達到流暢閱讀的程度,因此多被家長作為睡前故事進行講述。圖文并茂的繪本(58.22%)也是低年級親子閱讀材料選擇的重點內容??破疹愖x物占比為37.33%,古詩詞類的傳統(tǒng)文學和卡通動漫類的圖畫書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程度不相上下,分別占比為27.05%和26.71%。而中外名著、作文書以及與時事相關的報紙雜志則較少被選擇作為親子閱讀材料(見表6)。
表6 親子閱讀內容統(tǒng)計表
本研究針對親子閱讀內容進一步提出了相關問題:親子閱讀材料的選擇依據是什么?調查數(shù)據顯示,家長給孩子選擇親子閱讀材料,主要是基于孩子的個體特點和興趣愛好(78.08%),許多家長會根據老師的推薦(60.27%)做出選擇,同時結合孩子和家長雙方的想法進行選擇。而家長的情感需求和一味盲從只占很小一部分(見表7)。
表7 親子閱讀材料選擇依據統(tǒng)計表
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陪讀法(73.97%),其次是講解對話法(38.7%)和理解觀察法(34.25%)。涉及對家長自身文化素養(yǎng)要求較高的故事演繹法(14.04%)和游戲結合法(5.48%)所占的比重相對較?。ㄒ姳?)。
表8 親子閱讀方式統(tǒng)計表
為了調查家長對于親子閱讀的認識,問卷中設計了一道多選題和一道開放題,問題主要涉及家長對于親子閱讀的態(tài)度和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產生的困惑。1.家長對于親子閱讀的態(tài)度
調查數(shù)據顯示,絕大多數(shù)(76.37%)的家長認為親子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近半數(shù)(49.66%)的家長認為親子閱讀能夠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另外一些家長則認為親子閱讀在孩子增長識字量、培養(yǎng)口語表達和思維邏輯能力、豐富情感體驗等方面都具有促進作用(見表9)。
表9 家長對于親子閱讀的態(tài)度統(tǒng)計表
2.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產生的困惑
通過家長的回答進行歸納,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下:(1)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閱讀(或時間不固定);(2)閱讀材料選擇困難;(3)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難以集中;(4)孩子缺乏閱讀興趣;(5)孩子識字量不足;(6)孩子不喜歡閱讀文字多的書籍;(7)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較強;(8)家長的文化水平受限,難以解釋閱讀內容;(9)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10)家中缺少閱讀氛圍。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關乎親子閱讀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次調查對調查對象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從“很不集中”“不太集中”“比較集中”和“非常集中”四個選項中挑選一個最符合調查對象注意力集中程度的選項。本次調查的賦分情況如下:注意力“很不集中”計1 分,注意力“不太集中”計2 分,注意力“比較集中”計3 分,注意力“非常集中”計4 分,分值越高即代表調查對象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好。
一、二、三年級的調查對象人數(shù)分別為138人、124人和29人。調查數(shù)據顯示(見表10),一年級學生在進行親子閱讀過程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最高,均分為3.051分,三年級次之,為3.000分,而二年級最低,僅為2.871分,但三個年級均分相差不大。在標準差方面,一年級學生標準差較大,說明在三個年級中,一年級調查對象的注意力差異相對較大。
表10 各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描述統(tǒng)計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親子閱讀現(xiàn)狀存在以下問題。
1.從學生的維度看
小學低年級學生(7~10 歲)處于學齡初期,其認知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處在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同時,由于該階段學生的識字量不足,閱讀理解能力較弱,導致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傾向于依賴家長。調查顯示,24.66%的家庭在親子閱讀活動中采取朗讀感受法,即以家長讀、孩子聽為主。此外,53.42%的家庭親子閱讀時間是睡前,即以睡前故事的形式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兒童的參與程度。
2.從家長的維度看
大多數(shù)家長表示他們在時間分配、材料選擇等方面存在困難。一方面,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難以正常開展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另一方面,家長缺乏外界專業(yè)人士對親子閱讀的理論和實踐指導。這一系列主、客觀原因致使家庭親子閱讀活動難以有效進行。
1.家長主導,當好親子閱讀活動的總舵手
實施家庭親子閱讀的關鍵在于家長,如何讓為人父母者形成科學的親子閱讀觀念,掌握親子閱讀的方法就顯得非常必要。[3]
首先,家長需要把握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體現(xiàn)連續(xù)性和階段性。通過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家長不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論知識掌握較少,親子閱讀的開展尚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目的性不強,閱讀方式也較為隨意,難以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因此,建議家長有意識地了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長需求形成正確的認知,在親子閱讀過程中與孩子產生共鳴。
其次,家長需要利用一切機會拓展閱讀素材。生活中處處有閱讀的機會和內容,家長可將日常生活中的風景和事件變?yōu)橹v述材料[4],實現(xiàn)閱讀材料與生活經驗的聯(lián)結,以此培養(yǎng)孩子自覺的閱讀傾向和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5],從而使閱讀真正融入生活。
最后,家長需要有意識地營造親子閱讀氛圍。由于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普及,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成了“我在你身邊,而你在玩手機”。因此,家長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若條件允許,家長可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和場所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活動,以便孩子形成動力定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家校合力,為親子閱讀的開展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親子閱讀與學校的指導密不可分。在調查過程中,許多家長表示在親子閱讀中存在困惑,這就需要家校密切合作,建立家校協(xié)作的親子閱讀模式。學??赏ㄟ^家長會、公眾號等途徑,為家長提供兒童心理特征、閱讀內容推薦及閱讀策略等內容,為親子閱讀提供科學的指導。同時,學校應建立專門的評價體系,通過制作閱讀小報、寫讀后感等方式評定家庭親子閱讀開展的有效性。
此外,學校與家庭間應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及時交流親子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動親子閱讀活動高效、有序地開展。
3.社會參與,共同創(chuàng)設書香環(huán)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親子閱讀雖是在家庭內部開展的活動,但離不開外界環(huán)境的烘托和引導。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15 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充分體現(xiàn)黨中央、國務院對這項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視。
因此,在社會層面,一是要加快閱讀精品工程建設,號召公眾好讀書、讀好書;二是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發(fā)揮各級各類公共圖書館、社區(qū)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為全面建設書香社會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三是社會機構、大眾傳媒等要合力為親子閱讀提供科學指導,積極營造親子閱讀的社會氛圍,真正做到全民閱讀。
親子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需要得到多方的重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