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彬,黃錦榕,洪春霖,黃小華,劉朝輝,劉燕鴻,洪敏俐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漳州市中醫(yī)院,福建 漳州363000)
咳嗽是呼吸??崎T診和社區(qū)門診患者最常見的癥狀,臨床上將咳嗽時間≥8周,X線胸片無明顯異常,以咳嗽為主或唯一癥狀者,稱為慢性咳嗽[1]。前期研究顯示: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和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本地區(qū)慢性咳嗽常見的病因,長期、頻繁的咳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中醫(yī)學“治未病”思想在指導預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上具有重要意義,國醫(yī)大師王琦教授提出的中醫(yī)體質學說在治未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3]。故本研究通過對CVA和UACS患者的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進行調查,了解二者的體質分布情況及差異,以期為其臨床治療及預防調攝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診斷標準 CVA診斷標準和UACS診斷標準均參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1]。CVA診斷標準: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顯的夜間刺激性咳嗽;②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或呼氣峰流速平均變異率>10%,或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③支氣管舒張劑治療有效。UACS診斷標準:①發(fā)作性或持續(xù)性咳嗽,以白天為主,入睡后較少;②有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史;③輔助檢查支持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診斷;④針對病因治療后咳嗽可緩解。
1.2 納入標準 ①年齡15周歲以上;②能夠完成相關檢查,配合治療隨訪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不能配合調查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
1.4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肺病科門診就診的CVA患者和UACS患者各121例。其中CVA患者,男41例,女80例;年齡17~81歲,平均(46.07±13.37)歲;病程2~360個月,中位數(shù)12(5,36)個月。UACS患者,男51例,女70例;年齡18~75歲,平均(41.46±12.09)歲;病程2~120個月,中位數(shù)12(5,36)個月。
2.1 中醫(yī)體質判定 參照我國2009年頒布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4]標準,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9種中醫(yī)體質類型。2組患者均回答“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中的全部問題,每一問題按5級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平和質為正常體質,其他8種體質為偏頗體質[4],未達到以上體質標準的,歸為其他體質。
原始分=各個條目分值相加
轉化分數(shù)=[(原始分-條目數(shù))/(條目數(shù)×4)]×100
2.2 肺功能測定 采用全自動肺功能儀(德國耶格公司,型號:Diffusion)測定,由我院肺病科功能室專業(yè)人員完成,并根據(jù)肺功能檢查指南相關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5]。
采用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M(Q25,Q75)]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
4.1 CVA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 121例CVA患者中單一體質70例(57.85%);兼夾體質51例(42.15%),其中兩種體質兼夾22例(18.18%),3種及以上兼夾體質29例(23.97%)。見表1。
表1 CVA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n,%)
4.2 UACS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 121例UACS患者單一體質74例(61.16%);兼夾體質47例(38.84%),其中兩種體質兼夾25例(20.66%),3種及以上兼夾體質22例(18.18%)。見表2。
4.3 CVA患者與UACS患者中醫(yī)主要體質類型比較 見表3。
在中醫(yī)體質學中,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這種特質反映在生命過程中,表現(xiàn)為對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發(fā)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疾病發(fā)展的傾向性[1]。
表2 UACS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n,%)
表3 CVA患者與UACS患者中醫(yī)主要體質類型比較(n,%)
體質的形成因素具有多樣性,使得個體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差異也是錯綜復雜的。在生理上,由于形成體質的諸種要素隨著生命的進程必然要發(fā)生改變,并尚有多種病理因素的作用與影響,因其體質特性必然要發(fā)生變化或出現(xiàn)兼夾[6]。本研究結果顯示:CVA患者和UACS患者的體質均以偏頗體質為主,不僅有單一體質,兼夾體質亦常常存在;CAV患者在陽虛質、氣虛質、特稟質分布上頻率高于UACS患者,UACS患者在濕熱質、痰濕質、陰虛質分布上頻率高于CVA患者,可見CVA患者和UACS患者在不同的體質類型分布上存在一定差異;CVA患者的主要體質以陽虛質、氣虛質為多,其次是特稟質、痰濕質;UACS患者的主要體質以濕熱質、痰濕質為多,其次是氣郁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
根據(jù)中醫(yī)“治未病”指導思想及中醫(yī)體質學在“治未病”中的應用體現(xiàn)[7],結合本研究結果顯示的二者中醫(yī)體質特點,在治療上,對CVA患者可采用溫陽補腎、益氣扶正、化痰祛濕等治法,對UACS患者可采用清熱祛濕、健脾燥濕、理氣解郁、益氣扶正、溫陽補腎等治法;同時在調護上可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生活方式的建議及情志的疏導,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調攝預防,增強體質,從而預防和減少CVA和UACS的發(fā)作。
綜上所述,CVA患者和UACS患者的體質均有偏頗性,二者在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本次調查對象均為漳州市人群,存在一定地域性,但對本地區(qū)CVA患者和UACS患者在臨床上辨證論治和調護上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研究中存在有些體質例數(shù)太少,后期可擴大樣本量繼續(xù)觀察二者的體質情況;同時慢性咳嗽還存在其他病因,后期可進一步對其他病因的中醫(yī)體質類別進行調查研究,更好地發(fā)揮中醫(yī)“治未病”的優(yōu)勢,減輕患者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