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光偉
重視課程育人,努力挖掘德育資源
學校重視各學科德育資源的挖掘,努力發(fā)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具體工作中,強調加強橫向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讓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來。
強化思政課堂建設。學校突出思政課的德育主體功能,對德育范疇中的道德規(guī)范、法治觀念、國家意識、政治認同、文化自信、社會和諧、人生價值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將德育目標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此過程中,學校通過宣傳時政新聞、提好問題、做好互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推動思政課更加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并以此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深化學科德育研究。學校以每周一的集體備課和每周四的聽評課活動為載體,努力挖掘各學科內蘊含的德育元素,積極探索在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的有效方式和手段,進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德育工作的有效結合。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各學科德育特色,將德育工作滲透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
優(yōu)化德育課程設置。學校努力開齊、開好“三課”,即:朝讀經典、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切實加強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的教育;利用每月一次的“道德講堂”,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開發(fā)好成長教育這一校本課程,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及人格修養(yǎng)。在此基礎上,學校積極開展生態(tài)文明教育,通過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實行垃圾分類,引導學生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聘請專職法制副校長,通過每學期舉行一次法制講座、開展一次法制班會、舉辦一次法制宣傳等方式,系統(tǒng)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治觀念。
強化活動育人,注重活動價值導向
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學校以鮮明的價值導向,以系列教育活動為載體,努力將德育工作與各類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獲得成長。
節(jié)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學校充分利用各類宣傳陣地,在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開展書畫、專題圖片展覽,舉行演講、征文、詩歌朗誦、手抄報、歌詠比賽,以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體育藝術教育活動。學校依托7大學生社團(鹿門文學社、新月直笛團、新月舞蹈團、未來籃球訓練營、揚帆演講協(xié)會、新視角小記者站、繪心美術社),積極開展校園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演講節(jié)、直笛專場音樂會、校歌班歌紅歌比賽、籃球賽、跑操比賽、畢業(yè)典禮等活動,借此豐富校園生活,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陶冶學生情操。
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學校設立“愛心助學基金”, 組織開展“愛心助殘”活動,定期組織師生志愿者到市兒童福利院、市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關愛他人的意義。
主題教育活動。每年新生進校以后,學校都會對學生進行一次短期軍訓,通過準軍事化管理方式,借助參觀軍營、隊列訓練、生活指導等形式,幫助學生樹立規(guī)范意識,增強紀律觀念,磨煉堅韌意志,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
優(yōu)化管理育人,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為了給學生樹立最直接的榜樣,學校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yǎng),努力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通過明確育人職責,提高全員育人的自覺性。在此過程中,注重培育師德標兵、教學骨干、優(yōu)秀班主任等先進典型,引導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重視師德師風建設。通過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開展“師德演講比賽”“師德承諾”和“評選學生最滿意教師”等活動,促進教師爭做教育教學的排頭兵,爭創(chuàng)敬業(yè)奉獻的示范崗,爭當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先行者。
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和管理。學校每月召開班主任工作例會,研究學校和班級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交流班集體建設中的成功經驗等。此外,還組織班主任學習班級管理理論,從而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水平。
重視學生養(yǎng)成教育。根據各年級學生特點,學??偨Y提煉出三個“五”目標:七年級“五好”,即做好操、掃好地、上好課、說好話、著好裝;八年級“五慎”,即慎友、慎網、慎書、慎獨、慎言;九年級“五有”,即有目標、有方法、有態(tài)度、有毅力、有他人。這些目標從學習和生活規(guī)范、認知和行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文明意識。通過狠抓學生習慣養(yǎng)成,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好習慣。
強化環(huán)境育人,讓校園處處“能說話”
學校努力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注重校園環(huán)境的美育功能,力求營造有特色、有品位、有內涵的校園環(huán)境,發(fā)揮環(huán)境在育人中的獨特作用。
學校大門口每年更新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展板,激勵著一屆又一屆學生樹立目標,追求卓越;以“快樂、廣博、高雅”為主旨的“樂”文化墻與禁毒知識文化墻相互呼應,形成對比,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遠離假惡丑;教學樓各樓層分別設有不同主題的文化長廊:音樂家文化長廊、中外樂器文化長廊、校園七大社團文化長廊、中外美術名家文化長廊……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每個教室均開辟有圖書角、榮譽角、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欄、班級文明實踐欄等,每學期開展班級文化建設評比,從衛(wèi)生、黑板報、綠化、垃圾分類、志愿活動等多方面對班級文化建設進行考核。
聚合三方力量,構建共育機制
學校努力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形成多渠道的立體教育模式,讓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同向合力。
成立家長委員會。學校成立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學校的重大事情、重大活動,讓家長也成為“管理員”。
辦好家長學校。定期組織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方法培訓,增長家庭教育知識,使家庭教育科學、規(guī)范、有效。
利用好社會教育基地。學校積極爭取社區(qū)的支持,充分利用各類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活動,使青少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通過三方合力,使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有抓手,學校課程落實有實效,家庭教育有方向,社區(qū)教育有活力。
德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育人工程。今后,學校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好時代脈搏,整合好各方力量,通過下實功夫、真功夫,努力把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只要勤于澆灌,德育之花必然會結出累累碩果。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