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梅
一、背后七顛百病消動作說明
預備:并步站立,立項豎脊,沉肩垂肘,兩掌自然垂于體側,掌指下伸,目視前方。
動作一:吸氣、提踵(腳趾抓地、后頂上領)、收腹提肛,目視前方。提踵的定勢形成之前開始停閉呼吸,定勢形成動作略停(停閉呼吸總時長不超過2秒)。
動作二:呼氣、腳跟徐緩下落、輕震地面,同時咬牙,沉肩,舒臂,周身放松;目視前方。
二、背后七顛百病消功理與作用
通過拉伸脊柱、回落震動,可擠壓椎間盤、震動脊髓、調整脊柱小關節(jié)位置,加之收腹提肛和膈肌升降,強化了對內臟器官的擠壓震動,具有促使內臟、關節(jié)復位以及解除全身關節(jié)和肌肉緊張的作用。
腳趾抓地和提踵,能刺激足三陰和足三陽經(jīng)脈,發(fā)展小腿后群肌肉力量,提升人體平衡能力。
“背后七顛百病消”蘊含千年養(yǎng)生長壽之術“撮谷道”。
三、什么是撮谷道?
古人稱肛門為“五谷殘渣之道”,即谷道,撮,是聚合、聚攏之意,將肛門聚合起來,稱為撮谷道。
四、撮谷道的歷史淵源
唐朝醫(yī)學家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guī)勸世人:“谷道宜常撮”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據(jù)清代皇室醫(yī)籍披露,乾隆皇帝能活到89歲高齡,成為我國歷代皇帝中最高壽者,與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撮谷道”有關。
撮谷道是我國歷代氣功和養(yǎng)生學家在長期生活、勞動以及與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健身方法。
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健身氣功·八段錦、五禽戲等功法中都有撮谷道。
五、撮谷道的作用
撮谷道可按摩會陰部會陰穴、長強穴等重要穴位。會陰穴是任脈上的要穴,是沖、任、督三脈的交會穴,會陰穴通過任脈(主陰)、督脈(主陽)總領人體諸陰脈和諸陽脈,長強穴歸屬督脈(絡穴)。常撮谷道可升提陽氣,調節(jié)氣血,平衡陰陽,使血脈通順,強壯臟腑,對養(yǎng)生延年益壽至關重要。
女性須知
“恥骨尾骨肌”是女性陰道到肛門之間的肌肉群,支撐著骨盆內的全部臟器和陰道的肌肉。中年女性,尤其經(jīng)陰道生產(chǎn)的多產(chǎn)婦,胎頭壓迫可導致陰道肌肉變得松弛,特別是產(chǎn)傷,上述現(xiàn)象會更加嚴重。常撮谷道可使整個骨盆底肌肉群得到鍛煉,有利于增強生殖器官血液供應。
改善尿失禁現(xiàn)象:當尿液無法控制、不由自主由尿道流出來,即為尿失禁,是女性的難言之隱。常撮谷道可以增強骨盆底肌肉群的反應和收縮能力,尿道括約肌得到鍛煉,加強尿道的阻抗力,使約束小便的機能得到恢復和加強,可以改善尿失禁的困擾。
男性須知
保護前列腺:男性中老年人的排尿障礙大約有半數(shù)與前列腺肥大有關。常撮谷道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恥骨尾骨肌、尿道括約肌等肌肉,以及神經(jīng)、血管、各器官組織的循環(huán)代謝活躍起來,達到緩解前列腺腫大及炎癥的作用,對改善排尿困難具有良效。
男性生活和工作壓力比較大,性功能障礙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常撮谷道可使整個骨盆底肌肉群得到鍛煉,有利于增強生殖器官的血液供應。
改善肛門松弛、失禁:肛門松弛常常與肛門失禁緊密聯(lián)系,常撮谷道使肛門周圍肌肉間歇性處于運動狀態(tài),可增強直腸括約肌等肌肉的收縮能力,可有效改善肛門松弛、失禁現(xiàn)象。
防治痔瘡、肛裂:痔瘡是因肛門靜脈曲張、血液回流不暢所引起,常撮谷道可以對肛周靜脈產(chǎn)生排擠作用,使局部靜脈回流暢通,有利于肛門靜脈血液回流,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
六、撮谷道動作要領
吸氣時有意識地收腹、縮緊臀部、大腿、撮提肛門連同會陰部肌肉,稍停,然后慢慢呼氣同時緩緩放松。吸氣時口內生津隨即咽下。
“撮谷道”簡單易學,可以單獨習練。不受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因素限制,站、坐、躺等都可以進行。日撮百遍,要持之以恒。
七、適合人群:各年齡段皆宜,尤其久坐者、中老年人
溫馨提示:內痔急性期、脫出、嵌頓及肛周膿腫等患者不宜撮谷道;撮谷道只做輔助,不能取代醫(yī)學上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