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風(fēng)平
退休后的閑暇時光,有人愛集郵,有人愛書法,有人愛健身,有人愛旅游……而我不知何故,喜愛土里生、水里洗、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追本溯源,可能是小時候在大山溝長大,經(jīng)常與石頭打交道的緣故吧。
直到現(xiàn)在,依然秉性難改。也許是因?yàn)樵诔鞘欣锎昧?,對郊外的山山水水倍感親切。每月定要抽出幾個云淡風(fēng)清的日子,爬山涉水,尋石覓珍。要是濯足清溪,覓得幾塊石子,像動物,似美人,紋彩絢麗,我定會愛不釋手,驚嘆大自然竟有如此神奇奧妙。
走親訪友,路過建筑工地,定要在卵石堆里翻弄翻弄,與家人或好友外出旅游,寧可翻山越嶺不坐纜車,為的是一路細(xì)細(xì)察看。蒼天不負(fù)有心人,時常有寶賜我。稍加整理,便神形凸現(xiàn),似雞、似虎、似牛,似烏龜戲水……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收獲漸多,更是心馳神往,連做夢都在把玩石頭。這自然要勞筋累骨,但我興致盎然,無所顧惜。有次,從老家歸來,撿了滿滿兩提袋石頭,一路肩背手提,累得只有喘氣的份了,但我并不在乎。奇石千姿百態(tài),造化靈毓,質(zhì)樸自然。行家說,這是抽象藝術(shù),似像非像,方見奧妙。我常深夜起床,凝神細(xì)品,把玩之間,不知不覺提高了鑒賞能力,增強(qiáng)了藝術(shù)修養(yǎng)。
日子久了,搜集的石頭自然越來越多。去年春節(jié)期間,因疫情不便外出,我在家專辟一室,分門別類,配以石座,陳列開來。讀書作文之余,沏上一杯香茗,靜靜地觀賞這些寶貝。忘神間,宛如飛禽走獸躍于庭,千山萬壑入夢來。有塊“熱帶叢林”石,紋理擁擠,由近及遠(yuǎn),密不通風(fēng),真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有塊“高山流水”石,氣勢磅礴,真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边€有酷似女媧補(bǔ)天的,狀如龜兔賽跑的,如此等等,莫不詩情畫意,天工渾成,真乃“山有真趣憑鑒賞,石不能言最可人?!?/p>
石之美是寂寞、幽深、蒼古、枯淡的風(fēng)韻之美。一塊靈性的石頭,就是一段山水的濃縮,它沒有媚姿,沒有俗態(tài),于方寸之間包羅萬象,有著山的雄奇,水的空靈,云的色彩,讓一顆盡染塵俗的心,也在剎那間過濾得干干凈凈,風(fēng)清月白。玩石養(yǎng)石與修性同道,表面上玩的是石頭,骨子里養(yǎng)的卻是心性。
退休8年來,我終日與石為伴,老伴笑說我走火入魔,愛石頭勝過愛老伴,只是看到我童心未泯、容光煥發(fā)的樣子,也樂在其中,有時還幫忙清洗和整理石頭。逢年過節(jié),兒女們帶上孫子外孫回來,我便興至勃勃地給他們介紹新的收獲和展品,讓他們也分享分享。當(dāng)然,只許觀賞,不準(zhǔn)拿走。臨別時,還要求搜集幾個可觀的石頭帶回。
賞石怡情,自覺高雅,迷于其間,寵辱皆忘。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致遠(yuǎn)、虛懷若谷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