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恍惚中,“我”又夢到了兩年一度的廟會。作者是怎樣描寫廟會的呢?(指名讀)這是場面描寫,生動地寫出了廟會的熱鬧,我們今后也可以學(xué)著這樣寫。
2.廟會逛下來很開心,肚子餓了,可“我”為什么不敢讓父親買東西吃?(父親掙錢不容易,不敢讓父親花錢。)父親從家里帶了粽子,找了個偏僻地方吃。為什么要找偏僻的地方?(逛廟會,卻吃家里帶的東西,很沒面子,怕人家嘲笑。)父親覺得太委屈兒子了,還是領(lǐng)兒子到小攤吃了碗熱豆腐腦,滿足了兒子的愿望?!拔摇弊尭赣H也吃,父親就是不吃。父親為什么不肯吃呢?(兜里錢少,不能再花錢了。)看著兒子吃得津津有味,坐在一旁的父親心里會怎樣?(很高興,雖然花了錢,但滿足了兒子的熱望,值。)
3.廟會上賣玩具的攤真不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生齊讀)父親沒有錢買玩具,又很理解兒子的戀戀不舍,所以回家后自己動手糊了一個萬花筒,成為“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玩具。為什么是最珍貴的呢?(一是唯一的玩具,二是父親親手做的,三是萬花筒啟迪了“我”的智慧。)
4.從父親給兒子買豆腐腦,做萬花筒,你體會到父愛了嗎?這是怎樣的一種愛?(懂兒童心理,貼心。)
1.父親要求兒子好好念書,將來當(dāng)個教員。在舊中國,百姓生活是貧苦的,當(dāng)教員還能旱澇保收,所以當(dāng)教員是當(dāng)時許多普通人的理想。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父親豁出去了。讀初小時,為了兒子不缺課,父親無論雨天還是雪天都背兒子上學(xué)。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第5自然段。
2.這一段描寫是一個特寫。先是“我”背著書包伏在父親背上,雙手撐起大黃油布雨傘。鏡頭往下移,來看父親。我們來把寫父親動作的動詞找出來,加上著重號。這里的釘鞋,同學(xué)們可能不太懂,是鞋子上釘上釘子,在雪地里走就不容易摔倒了。母親的圍巾能在父親腰上圍兩三圈,可見父親人很瘦。一個瘦削的父親,卻能背著兒子在大風(fēng)大雨大雪中穩(wěn)穩(wěn)行走,你不想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嗎?
3.在父親背上的“我”的眼里,父親就像一座大山一樣穩(wěn)健、剛毅,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父愛,它展示著父親的堅毅。
1.在父親的呵護下,“我”漸漸長大,從初小讀到了高小。同學(xué)們對初小、高小比較陌生,教師介紹一下舊中國的學(xué)制情況:由于經(jīng)濟、教育落后,學(xué)校不普及,于是把小學(xué)分為初小和高小。初小即初級小學(xué),也就是小學(xué)低、中年級;高小即高級小學(xué),也就是小學(xué)高年級。課文中“我”要到外地讀高小了,吃住都在學(xué)校,當(dāng)寄宿生,費用就多了,家里的負擔(dān)也重起來了。
2.我們來看看父親是怎樣面對的呢?糶稻就是賣米。賣米、賣豬,為“我”湊錢,不讓“我”輟學(xué),父親想盡了辦法,家里愿意把錢都花在“我”身上。
3.當(dāng)父親為“我”繳完費,鋪好床,他回家時,“我”偷偷地哭了。為什么要偷偷地哭呢?課文中一句話,寫出了“我”當(dāng)時的心理感受。這次哭與平時在家里撒嬌的哭、發(fā)脾氣的哭、打架的哭都不一樣,這是心酸的哭,而且是第一次,作者說品嘗到了人生道路中的“新滋味”。這個“新滋味”是什么?(學(xué)生交流各自的理解。)最后教師總結(jié):是呀,作者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體會了父親的艱難與不易,作者很感動。
1.全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也不負眾望,從未落過榜,還準(zhǔn)備報考無錫師范。師范畢業(yè)“我”就可以當(dāng)教員了,父親的愿望也可以實現(xiàn)了。
2.我們一起來看看深夜送考的場景。依舊是小漁船,父親與姑爹輪流搖船。因為天氣炎熱,所以選擇夜里開船。但是這樣,父親和姑爹就不能睡了。他們讓“我”在船艙里睡覺休息。為什么“我”卻睡不著?(意識到了考不取的嚴(yán)重性)文章在這里有段景色描寫,哪位同學(xué)來讀一讀?(生讀)滿天星斗,孤舟夜行的確有詩情畫意,作者為什么無心欣賞?(意識到若考不取,不僅是對“我”的打擊,對父親的打擊更重,全家人的希望落空,這些年來所有努力付之東流,所以“我”哪睡得著,哪有心思欣賞美景。)是呀,父親的希望也是父愛的一種表現(xiàn),是對孩子的寄望,這是父愛的深意。
3.船到無錫了,父親為什么不敢把船停在學(xué)校附近?(怕別的考生和家長見了嘲笑。)看來父親還是要點面子的,不想孩子今后在學(xué)校因家境貧困而抬不起頭。其實,這也是一種對孩子的呵護,也是一種父愛。
1.蒼天不負苦心人,“我”終于考取了,離父親的愿望更近了一步。
2.我們一起來讀讀父親深夜低頭縫補的場景。這段寫得很感人,值得我們反復(fù)研讀,悉心體味。父親不搖櫓的時候,就抓緊給“我”縫補棉被,這本是母親的事,但母親長期臥床,家里所有的負擔(dān)都要父親一人挑起,你覺得這位父親怎么樣?(一人撐起整個家,非常不易。)
3.深夜縫補也是個特寫,只留給人們一個背影,但這個背影令我終生難忘。教師指導(dǎo)朗讀“背影”一句,讀出感情來。
4.《慈母深情》一課里,作者看到母親工作艱難,但毫不猶豫拿出錢來給兒子買書時,鼻子一酸。這里“我”看到父親深夜如慈母般縫補時,會不會也鼻子一酸呢?現(xiàn)在,你就是作者,鼻子一酸,把作者想說的話說出來。(讓學(xué)生盡情表達心中所感)
5.父親深夜縫補的確讓人感動,此時你是否想起學(xué)過的,也是描寫深夜縫補場景的古詩呢?(孟郊的《游子吟》)
6.不僅是父親的背影讓“我”難忘,姑爹的小漁船同樣讓“我”難忘。小漁船蓋的是破舊的蓬,遠比不上烏篷船的景致,為什么卻讓作者感到那么親切,那么難忘?(小漁船伴隨著作者長大,是作者成長的見證。)
7.“我什么時候能夠用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生讀)教師提問:“你覺得作者能夠畫出這只小船嗎?為什么?”再把學(xué)生分為兩方辯論,一方觀點:能夠畫出,因為作者是作家也是畫家,課文的插圖就是作者畫的,其中一幅就有漁船;另一方觀點,這是載著父愛的小船,父愛是永遠難以用畫筆全部畫出來的。教師最后總結(jié),肯定雙方觀點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