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學實踐,讓筆者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一定要采取多種策略來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不能僅憑借簡單的“一己之見”,成為學生開拓寫作思路的絆腳石。教師必須要走出這種“作文批改的誤區(qū)”,努力提升作文批改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語言鑒賞水平,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有益的嘗試。那么,怎樣才能讓作文批改真正為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服務呢?
葉圣陶先生說:“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于作者本人。”學生第一次完成的習作往往會因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出現(xiàn)各種問題,如果能重新仔細再審視初次完成的習作,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新的問題,產生新的修改建議。所以,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復修改,養(yǎng)成自改習作的良好習慣。而現(xiàn)實中,學生寫好作文后,對老師布置的自改習作的要求敷衍了事。為了把自改習作落到實處,教師前期必須要通過耐心的指導,讓學生學會修改的方法和技巧。
三年級剛開始的習作練習,在學生每次寫完作文后,筆者會不惜利用大量的課堂時間,一步步教給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明確自己修改作文的具體步驟及要求:第一,字斟句酌,消滅錯別字和病句;第二,再次審題,判斷內容是否切題;第三,調整框架,使文章結構合理完整;第四,增減內容,突出主題重細節(jié);第五,通篇朗讀,文從字順細推敲。
接著,教師先篩選出本次作文的典型范例,借助多媒體將范例呈現(xiàn)在屏幕上,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并按步驟討論,并當堂修改。
然后,教師再次總結、梳理作文的自改方法,組織學生依照以上步驟自由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學生開始自改習作時,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巡視,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當面進行指正,對認真自改的學生給予肯定與鼓勵。同時,在不同水平的學生作文中挑選出典型習作,把他們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作文當作“范文”,師生共同討論,力求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掌握修改自己作文的尺度和標準。
在學生基本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后,就可以讓學生把作文帶回去修改,并爭取讓家長監(jiān)督評價,而后再交給老師進行審閱。這時,教師應該把點評的重點放在對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態(tài)度、能力等方面,不必對學生作文的內容進行過多的修改或評議。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慢慢對自改習作產生興趣,從而逐漸養(yǎng)成寫完作文自覺修改的良好習慣,繼而使教師批改學生作文的效率大大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也能得到提升。
筆者認為,活動的雙方上是主體,教師應該要與每個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不要以居高臨下的引導者姿態(tài)去對待學生,要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意向。在對作文的批改中,教師應該與學生真誠“對話”,理解、尊重學生作文的原意,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俗話說“言為心聲”。作文往往是學生精力和心血的凝聚,不管他們的情感表達是否充沛,寫得是否完美,他們都渴望盡快從閱讀者那里獲取積極的反饋,從而獲得愉悅的寫作體驗。而教師作為主要的評價者,往往是學生作文的第一個讀者,是所有學生心中最具影響力和權威的讀者。教師一定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認真閱讀每一位學生的作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習作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不改變學生作文的初衷和本意,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取代學生的思想。只要學生寫的是真心話,表達了真實情感,沒有錯誤的觀念,而且文從字順,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多一分理解與尊重。教師在評價學生習作時,不應吝嗇欣賞與贊美之詞,通過真誠的交流了解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最初動機,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迅速、精準的反應,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與信賴的情感,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打開他們內心世界的窗戶??傊處煈敼膭顚W生吐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學生在寫作時,心中就會擁有一個愿意傾聽、懇談、溝通的對象,就會擁有一種渴望別人關注從而提高表達欲的書面寫作情境。這樣,作文教學也會變成師生之間的精神交流,學生不再只是機械性地接觸幾條簡單的寫作知識,而是借助這個特殊的“對話”機會,尋找到自己與他人的情感共鳴點。
在高年級進行作文評改教學時,筆者常常開展“你寫我夸”的作文互評活動,使學生從被動的旁觀者成為主動參與其中的評價者。
每次學生完成自主命題的周記后,教師都會選出佳作在班級進行分享、講評。為了提升學生參與點評學習的積極性,每次周記點評課前,筆者都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張點評記錄紙,要求所有學生在認真閱讀、聆聽其他同學的佳作時,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并隨時記錄下來。無論是在寫作的內容或題材方面,還是在寫作技巧或語言方面,都可以加以肯定和欣賞。教師特別指出:凡是那些精彩的評點,無論是只言片語,還是長篇大論,都將收錄到‘班級佳作選’中,讓文章作者感受到你的關注與欣賞,也讓全班同學分享你獨特的見解與收獲……
以上舉措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頓時為之一振。他們的評點,有的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凝練簡潔,一語中的;有的洋洋灑灑,百字有余,卻有的放矢。這樣的評語,就像伙伴之間的聊天,學生怎能不樂于接受?同時,學生之間的相互點評,取長補短,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也給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溝通、開放表達的機會,更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也正好體現(xiàn)了對寫作的要求:“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有了寫作興趣,寫作文就不會成為難題。那些點評入選“班級佳作選”的學生,看到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采納,興趣也被極大地調動起來,聆聽同學佳作的時候用心多了,生怕一個有價值的閃光點被自己錯過,寫不出有新意的點評。這樣的良性互動,既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又促進了學生養(yǎng)成認真學習他人長處的良好習慣。于是,每次的周記點評課,教師與學生真正做到了以學為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輔相成。不少學生把從其他同學那兒學到的寫作技巧、方法、語言等靈活地借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學生寫作的激情被點燃了,興趣也有效提升了。這既是一項合作、交流的理論實踐活動,也是一項取長補短,使寫作和評點雙方的習作水平都能提升的途徑。
總之,作文的批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在這樣一塊“方寸之土”上應該“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師只有努力走出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的誤區(qū)”,用真誠的批語與學生進行一次次精彩的對話,執(zhí)著一支飽沾情感的紅筆,向學生傳遞期待與關懷,以靈活而又開放的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愿望,使學生從中生發(fā)出取得進步的自信心與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