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樂,卜子涵,薛夢婷,李青云,丁亞媛 ,徐桂華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長期照護”定義為:由非專業(yè)照護者和專業(yè)人員提供護理服務,保證那些不具備完全自我照顧能力的人能繼續(xù)得到其個人滿意的以及較高的生存質量,獲得最大程度的獨立、自主、參與、個人滿足以及人格尊嚴[1]。目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現象逐漸加劇,老年人口的長期照護問題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2]。本研究旨在采用共詞聚類分析法對國內外近3年發(fā)表的長期照護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及時了解研究熱點和發(fā)展方向,為我國學者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1.1 文獻檢索策略 以“l(fā)ong term care”為主題詞檢索Pubmed,以“長期照護”“長期護理”“長期照顧”為主題詞檢索中國知網。檢索年限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文獻納入標準:主題為長期照護的相關研究。排除標準:重復發(fā)表;通知及資訊、會議及新聞報道;經驗總結、心得體會類文獻;非中英文文獻。
1.2 研究方法 采用書目共現分析系統(tǒng)Bicomb 2.0軟件對導出題錄進行讀取,提取并整理文獻中的關鍵字段。按照頻次、百分比對關鍵字段進行降序排序,根據齊普夫定律推導的高低詞頻界定公式,截取高頻主題詞,建立詞篇矩陣并導出。采用圖形聚類工具包gCLUTO軟件進行聚類分析,選擇重復二分法、余弦相似函數、I2聚類標準函數。同時根據類內相似度、類間相似度與可視化山丘效果調整聚類結果,得到可視化山峰圖,每個山峰即代表目前長期照護的研究熱點。
2.1 高頻關鍵詞 考慮到統(tǒng)計結果描述的代表性,本研究將國外研究共截取24個高頻主題詞,最高頻次為302次,累計百分比達22.61%,見表1。國內研究出現18個高頻主題詞,最高頻次為351次,累計百分比達42.47%,見表2。
表1 2017-2019年國外長期照護研究高頻主題詞
表2 2017-2019年國內長期照護研究高頻主題詞
2.2 2017-2019年國內外長期照護研究聚類分析結果 聚類分析顯示,國外長期照護研究熱點依次歸納為流行病學研究、機構組織和管理、照護質量標準、老年評估、心理學研究和癡呆照護。國內長期照護研究熱點依次歸納為長期護理保險、失能老人照護、長期照護經驗借鑒、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3.1 2017-2019年國外長期照護研究熱點分析
3.1.1 流行病學研究 長期照護場所老年人口密度大,普遍存在機體衰老狀況,加上老年人多罹患多種疾病,機體免疫力較差,更易造群體患病現象。因此,國外通過開展流行病學研究了解老年人疾病和健康分布,從而進行有效防治,減少醫(yī)療負擔。研究內容主要涉及長期照護服務與住院率、感染率、慢病好轉等相關性研究。Singh等[3]研究指出,標準化管理方案可有效減低機構內感染病例,具體包括加強環(huán)境管理、手部衛(wèi)生和質控觀念,并對疑似或確診病例實施接觸隔離。Mutri等[4]對2014-2017年長期照護機構疫情爆發(fā)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減少臨床指南建議的抗病毒治療時間有助于疫情轉歸,顯著減少治療過程中的醫(yī)療費用。
3.1.2 機構組織和管理 機構組織和管理涉及醫(yī)護養(yǎng)綜合管理、機構內照護文化、不同機構類型的管理模式等。Goel等[5]指出,當前護理院和醫(yī)療機構間缺少信息同步、共享渠道,導致老人在不同機構間轉診時程序繁瑣,轉診效率有待提高,需要構建綜合管理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局面,實現區(qū)域信息同步。此外,新型的照護文化主張?zhí)岣呃先说膮⑴c度和照護者的歸屬感,Briody等[6]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了照護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提出開展社區(qū)活動,提高老人參與感,增強員工職業(yè)認同感等建議。
3.1.3 照護質量標準 照護質量標準的相關研究主要包括提高老年照護質量的方法探究,反映照護質量的關鍵性指標構建,機構內軟硬件設施的配備,照護活動中的安全和質量控制,具體有用藥、跌倒、壓瘡、約束帶使用等。Trinkoff等[7]通過分析美國各州的長期照護機構的質量標準,歸納出合理的人力配置、規(guī)范化的人員培訓、統(tǒng)一的監(jiān)管標準和公開的評審結果是保障照護安全和質量的關鍵組成部分。Joling等[8]系統(tǒng)性審查了長期護理服務的質量指標,共收集了17套指標體系,涵蓋了567個單項指標,經分析指出質量指標應具備基于循證、詳細具體、可操作等特性,并要求在臨床實踐中進行風險調整。
3.1.4 老年人評估 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多建立起規(guī)范化的評估流程和統(tǒng)一的評估工具,其中代表性的評估工具有美國的國際居民長期照護評估工具(interRAI-long term care facility,interRAI-LTCF)和老年綜合評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9],澳大利亞的老年護理資助工具(aged care funding instrument,ACFI)[10]等。Okabe等[11]研究明確了CGA的評估結果可用于預測老年人的健康壽命,具有較好的前瞻價值。Kijowska等[12]研究指出,使用interRAI-LTCF能夠有效評估老年人的健康、功能、心理以及營養(yǎng)狀況,指導照護者合理安置老人,并提供合適的長期照護服務。
3.1.5 心理學研究 長期照護領域的心理學研究對象正在從老年人逐漸過渡到護理員、家庭照護者,學者逐漸意識到照護者在照護服務過程中承擔的精神心理壓力對服務質量有顯著影響。該聚類重在探討照護者的壓力水平、壓力來源和緩解途徑。Haya等[13]研究指出,家庭照護者存在中重度的照護壓力,主要來源于長期疲勞、睡眠質量低下、負面情緒和社交活動減少。
3.1.6 癡呆照護 癡呆老人在長期照護中有明顯的特殊性。該聚類集中探討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判定,認知功能下降的影響因素、與抑郁情緒、攻擊性行為等相關性以及癡呆老人的治療和護理等,其中借助信息科技對癡呆老人實行陪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照護者負擔和老人異常行為的發(fā)生。Oba等[14]指出,面對面地觀察評估對于老人認知功能的評定更為有效。Petersen等[15]指出,機器寵物可有效緩解癡呆老人的焦慮、抑郁情緒。
3.2 2017-2019年國內長期照護研究熱點分析
3.2.1 長期護理保險 目前,我國15個省市出臺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方案,在推行過程中發(fā)現不少的現實問題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16]。巫瑞等[17]探討了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的覆蓋人群、籌資機制、管理機構、待遇確定和供給機制等關鍵問題。朱大偉等[18]利用試點地區(qū)的調研數據和多個全國范圍的大樣本調查數據,基于宏觀仿真需求模型測算出2020-2050年我國失能老人護理費用總額將加速增長,以輕度失能老人占比最高。劉思潔等[19]分析了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2011-2015年間三期數據,發(fā)現我國城鄉(xiāng)長期護理保險費率存在顯著差異,并從城鄉(xiāng)一體化費用分擔、多渠道籌集資金來源等方面給出建議。
3.2.2 失能老人照護 滿足失能老人的照護需求是我國養(yǎng)老行業(yè)致力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學者在失能程度判定、服務主體、供給方式和優(yōu)化服務等方面均做出有益探索。羅雪燕等[20]基于德爾菲法構建了包含感知覺、日常生活能力、認知能力和情緒行為4個維度的失能等級評估指標體系,并確定了權重系數。陳偉[21]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背景下提出“需求導向型供給側改革”概念,旨在通過識別供需錯位現狀,為失能老人提供精準化的照護服務。另外,我國農村地區(qū)失能老人的照護現狀仍不容樂觀,表現為制度缺失、資源短缺、服務質量低等。孟娜[22]通過實地走訪,明確農村地區(qū)的失能照護存在排斥心理、社會保障水平低、專業(yè)化程度低、家庭負擔重等困境,指出要加強政府投入、信息普及、人員培訓等建議。
3.2.3 長期照護經驗借鑒 發(fā)達國家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積累了豐富的發(fā)展經驗。羅婧等[23]分析西方成熟的照護模式,發(fā)現其共性在于構建高效的綜合照護體系,形成各職能部門在線的完整鏈條,啟示我國需改善當前老年照護管理混亂、職能分散的現況,建立標準聯(lián)動的照護管理模式。此外,還可借鑒我國臺灣地區(qū)[24]長期照護的經驗,在擴大服務對象、創(chuàng)新服務項目、制定人力資源計劃的基礎上,推動形成整合式照護服務體系。
3.2.4 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隨著醫(yī)養(yǎng)結合養(yǎng)老模式的推進,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需在人才、發(fā)展模式和自主經營三環(huán)節(jié)做出重要突破[25]。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張倍倍等[26]指出要基于老年護理教育課程開展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中要注重遠程照護技能的培訓,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發(fā)展模式方面,李玉虎等[27]分析了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三種模式,指出PPP模式能提高機構發(fā)展活力,吸引社會資本,適合我國國情,可做進一步探究。在自主經營方面,程翔宇等[28]指出,要把握照護服務“事業(yè)”和“產業(yè)”的兩大屬性,鼓勵走產業(yè)化、市場化路線,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研究采用共詞聚類分析法總結了2017-2019年國內外長期照護的研究熱點。國內研究應重點關注并解決城鄉(xiāng)長期護理保險平衡發(fā)展、農村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的供需對接、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關鍵問題。本研究在進行檢索時,國內外研究數據來源僅選取了中國知網和Pubmed數據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來還應擴大檢索范圍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