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榆林,王曉東,李豪,蔣秋玲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呼吸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大學 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嚴重危害我國公民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1]。研究[2]顯示,我國20歲以上成人中的COPD患病率達到8.6%,40歲以上達到13.7%。COPD因其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且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同時老年患者體力、思維能力下降,在人際交往中常選擇退縮和疏遠,參與社會活動的范圍和深度不斷縮小,極易產生社會疏離感。社會疏離最早由Biordi等[3]提出,是指個體與自身、周圍的人、社會等的社交意愿得不到滿足,伴有孤獨、無意義感等消極情緒的一種狀態(tài)。社會疏離感的存在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生活質量,增加家庭及社會照護負擔,更是導致患者自殺的危險因素之一[4]。因此,本研究通過調查和分析老年COPD患者的社會疏離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旨在早期識別和降低其社會疏離感的發(fā)生,以期為實施臨床干預,改善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便利抽樣法選取在鄭州市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呼吸內科住院治療的292例老年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5];(2)年齡≥60周歲;(3)生命體征穩(wěn)定;(4)意識清楚,能夠自如表達自身現(xiàn)狀。排除標準:(1)伴有或既往有精神障礙者;(2)合并除COPD外其他嚴重呼吸疾病者或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病者。本研究共納入292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男214例(73.29%)、女78例(26.71%);年齡60~72歲,平均(64.23±4.20)歲。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工作狀況、婚姻狀況、居住狀況等人口學資料;一年內急性發(fā)病次數(shù)、住院次數(shù)、肺功能分級、呼吸困難程度等疾病相關資料。(2)一般疏離感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是由Jessor研制而成,用于測量個體的社會疏離感狀況。本研究采用楊宜音[6]翻譯的中文版量表,包括社會孤立感(5個條目)、無力感(4個條目)、自我疏離感(3個條目)、無意義感(3個條目)4個維度,共15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為1~4分,總分15~60分,得分越高則顯示個體的疏離感程度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1。(3)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本研究采用汪向東等[7]漢化修訂的量表,包括家庭內支持(4個條目)、家庭外支持(8個條目)2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從“極不同意”至“極同意”分別計為1~7分,總分12~84分,得分越高表示領悟社會支持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8。(4)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8]:該量表是用于篩查軀體疾病伴發(fā)焦慮、抑郁的常用工具,共14個條目,評估焦慮(7個條目)、抑郁(7個條目)癥狀。各條目分別按0~3分計分,每個分量表為0~21分。8~10分為輕度焦慮/抑郁,11~14分中度焦慮/抑郁,≥15分重度焦慮/抑郁。焦慮、抑郁量表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13、0.796。
1.2.2 調查方法 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2名護理研究生采取面對面的方式對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現(xiàn)場檢查并回收。患者疾病信息由研究人員根據(jù)病例記錄進行填寫。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2份,有效回收率為97.3%。
2.1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領悟社會支持及焦慮、抑郁得分情況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領悟社會支持及焦慮、抑郁得分情況,詳見表1。
表1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領悟社會支持及焦慮、抑郁得分情況分)
2.2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顯示,不同居住情況、年住院次數(shù)、肺功能分級、呼吸困難程度的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與領悟社會支持、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總分與領悟社會支持2個維度得分及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375、-0.286、-0.333,與抑郁得分的相關系數(shù)為0.33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表2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單因素分析(N=292,分)
2.4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居住情況、年住院次數(shù)、肺功能分級、呼吸困難程度及相關性分析中領悟社會支持得分、抑郁得分等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領悟社會支持、抑郁、呼吸困難程度、年住院次數(shù)是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得分的影響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23.1%,見表3。
表3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292)
3.1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水平較高 本調查結果顯示,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得分為(40.83±2.56)分,相對于滿分60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結果略高于國內學者[9]對一般老年人的相關研究。分析原因可能與研究對象主體不同有關,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為老年COPD患者。老年COPD患者身體機能下降,社會活動和社會功能逐漸弱化,更易導致社會疏離感的出現(xiàn)。各維度中,無意義感和無力感得分偏低,原因可能是老年COPD患者面對病情頻繁復發(fā)或加重、自我疾病管理無效、活動無耐力、無法有效的參與社交活動、無法獨立生活、疾病負擔等各方面的問題,極易將其內化,而出現(xiàn)疾病、生活應對無力感和生命無意義感,表現(xiàn)為社會角色缺失,變得退縮和孤立[10]。這提示護理人員應通過多途徑、多方面的指導幫助老年COPD患者提高管理疾病的能力;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早期發(fā)現(xiàn)老年患者情緒變化,及時進行干預,以預防老年患者社會疏離感的發(fā)生或加重。
3.2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影響因素分析
3.2.1 呼吸困難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呼吸困難程度越高的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水平越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呼吸困難程度較高的患者僅輕微活動就易產生“瀕死感”,活動水平嚴重受限,患者日常獨立生活能力降低,社交活動減少,致使其社會參與度降低[11],從而加重了社會疏離感。老年COPD患者呼吸困難程度受肺功能的影響,患者肺功能分級越高,呼吸困難程度越高,這提示護理人員應重點關注呼吸困難程度、肺功能分級高的患者,加強疾病宣傳教育,讓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可能帶來的軀體癥狀,以正確心態(tài)面對疾?。徊⒍酱倨溥M行呼吸功能鍛煉,可組建責任護士主導的呼吸指導小組[12],采用更便捷、可及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有效性和依從性。
3.2.2 年住院次數(shù) 年住院次數(shù)越多的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水平越高。分析原因,一方面年住院次數(shù)多的患者說明其疾病控制或管理不佳,疾病本身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患者反復入院,治療與居住環(huán)境的頻繁變更,易使患者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交流產生距離感,社會融入狀況不佳。針對此點,建議臨床護理人員不僅應督促患者進行住院期間的呼吸功能鍛煉,同時應該指導患者進行居家肺康復,如呼吸肌運動訓練和骨骼肌運動訓練,提高疾病管理能力,避免病情反復;還可通過遠程教育、遠程監(jiān)護等遠程康復技術幫助老年COPD患者更好地開展居家康復,減少年住院次數(shù)[13]。
3.2.3 領悟社會支持 本研究顯示,老年COPD患者的社會疏離感水平與患者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呈負相關,即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患者社會疏離感水平越低,與相關研究[14]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老年COPD患者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其在社會、家庭中感受到的被理解、被支持的程度越高,個體在面對病情變化、疾病管理、角色改變等情況時則更有信心,有助于個體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社會疏離水平相應降低。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幫助老年COPD患者識別有效的社會支持,并為患者提供適當?shù)尼t(yī)源性支持,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勵患者家庭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降低患者的社會疏離感。
3.2.4 抑郁 有研究[15]顯示,老年患者疏離感與抑郁呈正相關,抑郁癥狀越嚴重,其疏離感越強,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致。對于老年COPD患者,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需要承擔疾病帶來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同時身體狀態(tài)會導致患者長期居家,難以進行適當?shù)纳缃换顒?,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處于負性情緒狀態(tài)的患者更易采取消極的疾病認知和應對方式,從而產生社會疏離,導致惡性循環(huán)的產生[16]。因此,對于老年COPD患者護理人員應該關注其情緒的變化,適時組織病友交流會、群體健康教育等活動,提供負性情緒合理宣泄及人際交往活動的機會,降低其焦慮、抑郁程度,從而改善其社會疏離感。
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水平較高,呼吸困難程度、年住院次數(shù)、領悟社會支持、抑郁是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僅選取了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的老年COPD患者,樣本的選擇具有一定局限性,未來可擴大樣本量和研究范圍。此外,本研究納入的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影響因素有限,未來還需進一步探討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與每日體力活動時間、子女數(shù)量、生活質量、自理能力等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干預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jù),以便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老年COPD患者社會疏離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