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 (江西南昌 330006)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一組由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損傷、退化或功能障礙等因素導致盆底支持薄弱的婦產(chǎn)科疾病,臨床多表現(xiàn)為慢性盆腔疼痛、盆腔臟器脫落、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疾病包括手術和非手術2種方法,手術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費用較高,且并發(fā)癥多、創(chuàng)傷較大;非手術治療因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經(jīng)濟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日益受到臨床關注。盆底肌訓練是一種患者掌握后可自行在家訓練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十分便利。生物電刺激是一種通過對患者進行電刺激并接受患者的肌電反饋信號達到改善肌肉緊張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可有效治療肌肉松弛。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對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盆底肌力及壓力性尿失禁療效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診并完成治療與隨訪的78例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7例)和試驗組(41例)。試驗組年齡32~48歲,平均(38.71±3.23)歲。對照組年齡30~46歲,平均(38.25±3.1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1];入組前未接受過盆底康復相關治療;治療依從性較好;無盆腔手術史。排除標準:存在電刺激治療禁忌證;精神疾病;凝血功能異常;肝腎功能不全。
對照組采用盆底肌訓練:評估患者的盆底肌力,為其講解盆底肌訓練的意義和方法,并指導其訓練,使其正確掌握盆腔肌訓煉方法;患者取坐位、站立位或平臥位,保持正常呼吸,緩慢收縮陰道、肛門及會陰,最大力時持續(xù)8~10 s,然后放松10 s,15 min/次,3次/d。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生物電刺激治療:為患者制定被動中高頻電刺激治療方案,應用盆底功能障礙治療儀(法國杉山,國械注進20153541809,型號:PHENIX USB4)進行治療,設置頻率為30~40 Hz、波寬為200~500 μs 進行試探性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刺激8 s,放松8 s,然后根據(jù)患者耐受范圍和可明顯感到盆底肌肉收縮的電流強度調(diào)整治療儀電刺激強度,15 min/次,3次/周。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治療結束后繼續(xù)在家進行10周盆底肌訓練。
(1)盆底肌力: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采用法國杉山PHENIX USB 4盆底康復治療儀檢測兩組Ⅰ類盆底肌力、Ⅱ類盆底肌力。(2)尿失禁生命質(zhì)量問卷[2](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QOL)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采用I-QOL 評價兩組生命質(zhì)量,問卷共22個問題,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生命質(zhì)量越好。(3)壓力性尿失禁療效:顯效,患者尿失禁癥狀、壓力性尿失禁體征基本消失;有效,尿漏次數(shù)減少≥50%;無效,尿漏次數(shù)減少<50%,尿失禁癥狀無明顯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前,兩組盆底肌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Ⅰ類盆底肌力、Ⅱ類盆底肌力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級,±s)
表1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級,±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Ⅰ類盆底肌力 Ⅱ類盆底肌力治療前 治療3組別 例數(shù)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試驗組 41 1.86±0.68 4.31±1.25a 1.81±0.56 4.19±1.32a對照組 37 1.84±0.72 3.26±1.07a 1.82±0.58 3.08±1.02a t 0.126 3.964 0.077 4.123 P 0.900 0.000 0.939 0.000
治療前,兩組I-QO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I-QOL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I-QOL 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I-QOL 評分比較(分, ±s)
注:I-QOL 為尿失禁生命質(zhì)量問卷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 t P試驗組 41 55.72±6.73 90.54±8.22 20.987 0.000對照組 37 56.15±6.81 78.37±8.96 12.010 0.000 t 0.280 6.256 P 0.780 0.000
試驗組壓力性尿失禁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壓力性尿失禁療效比較
女性懷孕、分娩、衰老、肥胖等均可能導致盆底肌損傷,從而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有研究報道顯示,我國37.8%~45.2%的已婚已育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病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僅有25%的患者可以及時就診。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試驗組Ⅰ類盆底肌力、Ⅱ類盆底肌力及I-QO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可提高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壓力性尿失禁癥狀及生命質(zhì)量。盆底肌訓練具有操作簡單、經(jīng)濟便利、無明顯不良反應等優(yōu)點,可改善患者陰道肌肉緊張狀態(tài),使盆底肌肉恢復彈性及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治療尿失禁癥狀,同時還可改善直腸及陰道區(qū)域的血液循環(huán)狀況,使輕癥患者手術時間平均延遲5年[3]。采用生物電刺激治療,一方面可對神經(jīng)肌肉起到直接電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可對陰部神經(jīng)起到反射性刺激作用,使機體感受器被喚醒,加強盆底肌群收縮力,從而使尿道外括約肌、肛提肌發(fā)生間歇性收縮,有效改善患者控尿情況;同時,該刺激也啟動了排尿中樞的反饋機制,有效抑制逼尿肌興奮性,從而穩(wěn)定膀胱逼尿肌,擴大膀胱容量,使患者儲尿功能得到增強;此外,生物反饋可提示盆底肌肉活動是否正常,進而通過反饋,引發(fā)盆底肌肉被動性訓練,影響盆底肌肉纖維主動收縮,使患者盆底肌力、張力、耐力整體得到提升,盆底承托功能協(xié)調(diào)性得到較好恢復,達到改善臟器脫垂的作用[4-6]。
綜上所述,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可提高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壓力性尿失禁癥狀及生命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