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琳,章 蓉,盧冬梅,岳麗娜,楊曉萍
(1.西電集團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陜西 西安 710077;2.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醫(yī)院影像診斷中心,甘肅 蘭州 730050;3.臺州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科,浙江 臺州 318300)
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乳腺癌分子生物學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乳腺癌的生物學行為。體素內(nèi)不相干運動彌散加權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VIM-DWI)[1]能將隨機定向微循環(huán)灌注與真實組織水分子擴散信號分開,同時獲得組織細胞擴散率和微循環(huán)灌注信息。既往研究[2]采用單層面勾畫腫瘤ROI法評估IVIM-DWI模型與乳腺癌免疫組織化學指標的相關性,重點關注腫瘤局部平均信號強度,而未能真實反映瘤內(nèi)所有體素的異質性。通過完整勾畫腫瘤邊界,全腫瘤直方圖分析可獲得反映整體腫瘤內(nèi)部所有體素信號強度分布的定量參數(shù)值,結果的重復性較高[3]。本研究探討乳腺癌全腫瘤IVIM-DWI直方圖定量參數(shù)與其ER、PR和HER-2表達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5月經(jīng)病理證實的56例乳腺癌患者(57個病灶),均為女性,年齡30~67歲,平均(47.8±9.2)歲。納入標準:①術前乳腺MRI資料完整;②MR檢查前未接受穿刺活檢、放射和化學治療及其他任何治療;③檢查后2周內(nèi)接受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排除標準:①圖像偽影重;②病理資料不全。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MR 750 3.0T超導MR掃描儀,8通道相控陣乳腺專用線圈。囑患者取俯臥位,足先進,使雙乳自然懸垂。采集軸位T2WI,TR 5 284.0 ms,TE 85.0 ms;軸位FSE T1WI,TR 420.0ms,TE 6.4 ms;雙乳矢狀位抑脂T2WI,TR 3 500.0 ms,TE 85.0 ms;IVIM-DWI,TR 4 000.0 ms,TE 74.3 ms,層厚4.0 mm,層間距1.0 mm,矩陣128×128,F(xiàn)OV 32 cm×32 cm,b值為0、30、50、90、120、200、400、600、800、1 000、1 150、1 500 s/mm2,NEX 2、2、2、2、2、2、2、2、2、2、2、4。之后采集軸位動態(tài)對比增強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采集一期蒙片,以流率2.0 ml/s經(jīng)肘靜脈團注對比劑Gd-DTPA 0.1 ml/kg體質量、跟注25 ml生理鹽水后即刻行增強掃描,TR 4.2 ms,TE 2.1 ms,層厚1.6 mm,層間距0,矩陣320×256,F(xiàn)OV 36cm×36cm,NEX 1,連續(xù)采集7個時相,每期掃描時間58~60 s。
由2名分別具有7年和3年乳腺MRI診斷經(jīng)驗的副主任醫(yī)師和主治醫(yī)師參考軸位抑脂T2WI和DCE-MRI,采用盲法于IVIM-DWI (b=1 000 s/mm2)上逐層勾畫病灶ROI(圖1A~1C)[4],生成3D ROI,經(jīng)重建獲得整個腫瘤體積。采用雙指數(shù)模型擬合計算定量參數(shù)值,包括真擴散系數(shù)(D)、假性擴散系數(shù)(D*)和灌注分數(shù)(f),生成相應偽彩圖(圖1D~1F)。以FireVoxel和SPSS軟件(CAI2R, New York University)行直方圖分析,分別獲得IVIM-DWI定量參數(shù)的最小值(minimum)、最大值(maximum)和平均值(mean)以及第10、25、50、75、90百分位數(shù)(10th、25th、50th、75th、90th)、偏度(skewness)及峰度(kurtosis)(圖1G~1I)。
圖1 患者女,48歲,右乳浸潤性癌 A.軸位fs-T2WI示右乳異常信號,邊界不清,伴同側乳頭回縮,乳頭周圍皮膚增厚; B.軸位DCE-MRI示右乳病灶明顯強化; C.軸位IVIM-DWI (b=1 000 s/mm2),紅色區(qū)域為腫瘤ROI; D~F.分別為腫瘤D值、D*值、f值偽彩圖; G~I.分別為腫瘤D值、D*值及f值直方圖; J~L.免疫組織化學染色:ER+≈80%(J),PR+≈20%(K),HER-2(+)(L)
記錄組織標本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細胞核內(nèi)見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為ER和PR陽性染色,細胞膜著色為HER-2陽性(圖1J~1L)。將腫瘤細胞核著色≥1%歸為ER、PR陽性組,<1%歸為陰性組;HER-2表達分為(-)、(+)、(++)和(+++),將(-)和(+)歸為HER-2陰性組,(+++)歸為陽性組。對于HER-2(++)標本進一步行免疫熒光原位雜交基因檢測,基因擴增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以±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Spearman秩相關分析觀察IVIM-DWI直方圖各參數(shù)與乳腺癌ER、PR和HER-2表達的相關性,0.1≤|r|<0.3為弱相關,0.3≤|r|<0.5為中度相關,|r|≥0.5為強相關。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7個病灶中,43個(75.44%)ER陽性,14個(24.56%)陰性;30個(52.63%)PR陽性,27個(47.37%)陰性;15個(26.32%)HER-2陽性,42個(73.68%)陰性。
2.1 組間IVIM-DWI直方圖參數(shù)比較 ER陽性組D值的mean、25th、50th及75th均高于ER陰性組,D值的kurtosis、skewness,D*值的mean、maximum、75th、90th及f值的25th、90th均低于ER陰性組(P均<0.05)。PR陽性組D*值的minimum、10th、25th均高于PR陰性組,D*值的mean、maximum、75th及90th均低于PR陰性組(P均<0.05),HER-2陽性組D值的mean、minimum、10th、25th、50th及D*值的25th均高于HER-2陰性組(P均<0.05)。見表1。
表1 乳腺癌IVIM-DWI直方圖參數(shù)比較
續(xù)表
2.2 相關性分析 乳腺癌ER表達與D值的mean、25th、50th及75th呈弱至中度正相關(r=0.31、0.29、0.36、0.34,P均<0.05),與D值的kurtosis和skewness、D*值的mean、maximum、75th、90th及 25th、90th f值均呈弱至中度負相關(r=-0.30、-0.33、-0.33、-0.26、-0.41、-0.29、-0.27、-0.29,P均<0.05)。PR表達與D*值的minimum、10th、25th呈弱至強度正相關(r=0.47、0.50、0.27,P均<0.05),與D*值的mean、maximum、75th呈中度至強度負相關(r=-0.40、-0.51、-0.31,P均<0.05)。HER-2表達與D值的mean、10th、25th、50th及 25th D*值均呈弱至中度正相關(r=0.27、0.38、0.37、0.34、0.27,P均<0.05)。其余IVIM-DWI直方圖參數(shù)與乳腺癌ER、PR或HER-2表達均無明顯相關(P均>0.05)。
全腫瘤IVIM-DWI定量參數(shù)直方圖分析可通過全容積、多參數(shù)分析提供病變內(nèi)部特征信息,并獲得反映病變內(nèi)部特征的百分位數(shù)分布情況,進而評估腫瘤異質性,現(xiàn)已用于檢出、鑒別良惡性腫瘤及評估其侵襲性等[5-6]。
ER、PR表達陽性乳腺癌細胞增殖速率低,預后較好,內(nèi)分泌治療有效率達70%~80%[7]。ER陽性組D值(50th、75th、90th、skewness)均低于ER陰性組[8];而ER陽性乳腺癌細胞密度較高、核漿比例大[9],水分子擴散受限程度更明顯,D值較低。本研究中ER陽性組D值的mean、25th、50th、75th均高于ER陰性組,而kurtosis和skewness低于ER陰性組,原因可能在于本組勾畫全腫瘤ROI時未回避囊變及壞死成分,且樣本量較少而病理類型較復雜。
D*值和f值可定量評估腫瘤血流灌注情況。CHO等[10]發(fā)現(xiàn),相比ER陰性組,ER陽性組D*值和f值的kurtosis、skewness均顯著降低,且與ER表達呈弱至中度負相關;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由于部分直方圖參數(shù)(如maximum、90th)處于直方圖最邊緣,易受部分容積效應、圖像偽影等因素影響或D*值和f值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使部分D*值直方圖參數(shù)與ER表達相關性較弱。ER過度表達抑制血管通路、減少組織灌注,可能導致ER陽性組D*或f值降低[11]。本研究PR陽性組D*值的mean、maximum、75th、90th均低于PR陰性組,而D*值的minimum、10th、25th均高于PR陰性組,PR陽性組與陰性組間f值所有直方圖參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孕激素可調(diào)節(jié)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生成, PR陽性乳腺癌可能通過重塑腫瘤脈管系統(tǒng)而誘導血管生成,導致D*值或f值升高[12]。既往研究[8]亦發(fā)現(xiàn)PR陽性組與陰性組間D*值和f值的所有直方圖參數(shù)均無明顯差異。
HER-2高表達乳腺癌細胞增殖活性高、侵襲力強,易發(fā)生轉移,預后較差[13]。車樹楠等[14]發(fā)現(xiàn)D值中位數(shù)與HER-2表達呈弱正相關;本研究中HER-2陽性組D值的mean、10th、25th、50th較高,且均與HER-2表達呈弱正相關。CHO等[10]則認為D值與HER-2表達無明顯相關,可能由于HER-2陽性乳腺癌惡性程度高,瘤內(nèi)各部分生長不均,易出現(xiàn)囊變、壞死等,水分子受限程度相對較低,導致D值升高。
HER-2陽性乳腺癌血供豐富[15]。HER-2通過誘導生成VEGF致血管生成增多、灌注增加[16]。本研究HER-2陽性組D*值的25th高于HER-2陰性組,并與HER-2表達呈弱相關;但LIMA等[17]發(fā)現(xiàn)HER-2陽性組與陰性組間D*值和f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①D*值和f值受噪聲影響較大,導致結果重復性較差;②設置b值不同,對灌注參數(shù)結果存在一定影響;③病變內(nèi)部微血管結構存在差異。
綜上,IVIM-DWI直方圖定量參數(shù)與乳腺癌ER、PR和HER-2表達存在不同程度相關,對了解腫瘤異質性具有一定價值。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①樣本量較?。虎贗VIM-DWI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缺乏統(tǒng)一標準,可能導致結果偏差;③手動逐層勾畫腫瘤ROI可能存在較小誤差,但可予忽略[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