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 簡鋼仁 林巧鳳 楊曼華
1 福建省立金山醫(yī)院護理部 福建福州 350028 2 福建省立醫(yī)院/福建省急救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1 3 福建省立醫(yī)院重癥醫(yī)學二科 福建福州 350001
護生的職業(yè)認同感是護生對護理職業(yè)積極態(tài)度、感情和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tài),是在校和臨床學習過程逐漸發(fā)展并內化的職業(yè)角色認知和態(tài)度體驗[1]。適應不良感指個體不能調適應激反應,以煩惱、焦慮、抑郁等情感為主要癥狀的身心綜合癥[2]。已有研究顯示,護生實習期處于較高應激水平,易出現(xiàn)適應不良感和較低的職業(yè)認同感[1,3]。心理資本指個體產生積極組織行為的心理狀態(tài),已有研究顯示,心理資本易受應激作用而降低并可加重適應不良感[4]。已有研究顯示,心理資本與職業(yè)認同感關系密切[5]。本研究擬通過對實習期護生的追蹤調查,探討應激、職業(yè)認同感、心理資本與適應不良感的關系。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取樣方法,于2019 年7 月~2020 年5 月,按照隨機原則抽取福州市4 所三甲醫(yī)院實習期護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現(xiàn)場調查,發(fā)放問卷500 份,回收有效答卷485 份,有效率97.0%。
①職業(yè)認同感問卷(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Scale,PIS)[6]。共10 個題目,從1“從不”~5“經常”5 點計分,評分越高表示職業(yè)認同感水平越高。②護生臨床實習應激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7]。包括照顧病人的應激(PSS-1)、教師和護理人員的應激(PSS-2)、作業(yè)和工作負荷內部的應激(PSS-3)、同伴和日常生活的應激(PSS-4)、缺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應激(PSS-5)、臨床環(huán)境的應激(PSS-6)6 個因子。共29 個條目,從0“從未”~4“總是”5 點計分,分值越高表示應激水平越高。③護生實習適應不良量表(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Maladjustment Scale,NSCPMS)[3]。共48 個題目,每個條目從1“完全符合”~5“完全不符合”5點計分,分值越低表示適應不良感水平越高。④心理資本問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8]。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從1“非常不同意”~6“非常同意”6 點計分,評分在20~120 之間,分值越高心理資本水平越高。
應用SPSS18.0、Amos20.0 數(shù)據分析。采用回歸分析、路徑分析探討NSCPMS、PIS、PSS、PCQ評分的關系。檢驗水準雙側a=0.05。
(1)PSS 各因子、PCQ、PIS 評分中心化處理,生成“PSS 各因子×PIS 評分”、“PSS 各因子×PCQ 評分”。(2)以NSCPMS 評分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第一層引入主效應項PCQ、PIS、PSS 各因子評分,第二層引入交互項。結果,PSS-1、PSS-3 對NSCPMS 評分負向預測,PCQ、PIS 對NSCPMS 正向預測(R2=0.314,F=63.21,P0.01);PIS 與PSS-1 交互項、PCQ 與PSS-3交互項對NSCPMS 評分正向預測(R2=0.365,F=84.51,P0.01)。以PIS 評分為因變量,PSS 各因子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PSS-1、PSS-2、PSS-3 對PIS評分負向預測(R2=0.407,F=71.40,P0.01)。以PCQ 為因變量,PSS 各因子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PSS-1、PSS-2、PSS-3 對PCQ 評分負向預測(R2=0.367,F=63.40,P0.01)。
表1 護生NSCPMS、PIS、PCQ、PSS 各因子評分的回歸分析
將PSS-1、PSS-2、PSS-3、PIS、PCQ、NSCPMS評分納入方程因子進行擬合檢驗,刪除不顯著路徑。結果,x2/df=1.66、P=0.348、RMSEA=0.036、NFI=0.947、RFI=0.925、IFI=0.964、TLI=0.972、CFI=0.937。PSS-1對NSCPMS 評分的直接效應β=-0.29,間接效應β=-0.03,總效應β=-0.32;PSS-3 對NSCPMS 評分的直接效應β=-0.28,間接效應β=-0.02,總效應β=-0.30;PIS 對NSCPMS 評分的直接效應β=0.32,間接效應β=0.05,總效應β=0.38;PCQ 對NSCPMS 評分的直接效應β=0.33;PSS-2 對NSCPMS 評分的間接效應β=-0.03。
圖1 護生NSCPMS、PIS、PCQ、PSS 各因子評分的路徑分析
結果顯示,護生由照顧病人、與教師和其他護理人員人際交往、工作負荷引發(fā)的應激反應可直接或通過可降低其職業(yè)認同感水平間接加重適應不良感。第一,關于護生實習期應激對適應的影響,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3]??紤]:首先,護生在醫(yī)院學習環(huán)境復雜引發(fā)應激高反應可能是促發(fā)其適應不良感的外部原因。其次,臨床實踐相較學校的被動學習模式需要更多的主觀能動性,護生學習能動性不足可能是引發(fā)適應不良感的內在原因。再次,護生由于照顧病人等生活護理引發(fā)心理落差、態(tài)度體驗的改變。第二,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實習期應激通過降低護生職業(yè)認同感的認知和態(tài)度體驗而增加心理資本的消耗,加重適應不良感??紤]:首先,護生較低的職業(yè)認同感降低護生學習動機、主觀能動性、減弱其學習情感投入,可能直接引發(fā)適應不良易感性。其次,護生較低職業(yè)認同感影響其學習效果而難以產生自我效能感、職業(yè)期望值及樂觀情緒,增加其心理資本消耗,加重適應不良感[5]。
結果顯示,護生較高的職業(yè)認同感、心理資本可緩解應激對適應不良感的影響??紤]:第一,較高的職業(yè)認同感可增加護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快熟悉醫(yī)院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模式,降低實習期應激高反應對適應不良感的影響。第二,較高的職業(yè)認同感增加護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情感投入,有助其學習效果的提高而反饋增加自我效能感及對護理職業(yè)的樂觀情緒,臨床復雜情境應激的磨礪使其心理韌性不斷提高,協(xié)同職業(yè)認同感緩沖實習期應激高反應對其適應不良感的影響[5]。
實習期護生的職業(yè)認同感受應激影響而下降,并可與心理資本協(xié)同減輕應激對適應不良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