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姬 潘慧琦 梁穎達 劉啟冀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526060
牙科疾病是在臨床醫(yī)學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在牙髓疾病與根尖周疾病的治療中,采用根管治療是較為常見也是首選的治療方法[1]。通過根管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根管內的干擾源,從而徹底清除根管系統(tǒng)內的感染,以達到治療的目的[2]。但是為了防止感染,在為患者進行根管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隔濕干燥,而臨床常用的棉卷與吸唾器除濕效果較為有限,很難做到完全隔濕[3]。橡皮障的主要隔濕原理是基于橡皮布本身的彈性,進行打孔后將其套在患者的牙頸部,使其作為屏障隔濕,也是目前唯一的完全隔濕方法。國內有研究指出[4],通過橡皮障進行隔濕能夠保障患者的口腔內呈現相對無菌的情況,而此類技術在國內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其重要性逐漸凸顯。但是目前此類技術在國內的臨床應用報道較少,而對于其臨床治療效果的報道也比較少?;诖?,特選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牙髓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在一次完成根管治療中采用橡皮障對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髓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基于患者是否應用橡皮障分為橡皮障組與非橡皮障組,每組100例(患牙120顆)。橡皮障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14~77歲,平均年齡(38.43±6.53)歲;非橡皮障組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16~71歲,平均年齡為(38.23±6.45)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基本無差別(P>0.05)。選取標準:(1)患者均無嚴重器質性疾?。?2)無既往根管治療史;(3)均經臨床確診為牙髓炎患者;(4)對于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能耐受根管治療;(2)牙周牙髓合并病變患者;(3)復雜根管者;(4)不能耐受橡皮障或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一次完成根管治療。橡皮障組在根管治療中采用橡皮障進行隔濕,而非橡皮障組則采用棉卷與強吸進行隔濕。橡皮障組操作如下:(1)清潔患者的牙面,并采用牙線分離牙間隙,將牙齒的銳利邊緣采用砂輪進行修整,并基于牙位進行標記板打孔;(2)隨后采用康特橡皮障套裝(康特/COLTENE Hygenic 橡皮障系統(tǒng),橡皮障大套裝,標準號:國械備20160870號)固定于對應的金屬支架上,選取橡皮障夾并用兩側橡皮障夾翼將橡皮障孔支開;(3)將橡皮障夾的兩端分別置入橡皮障夾的兩孔中,并在患者的牙齒周邊與橡皮障孔周邊放置潤滑劑,隨后采用橡皮障鉗鉗住橡皮障夾,拉開患者的口角,并將橡皮障夾放置于治療的牙齒上,必要時可應用封閉劑對橡皮障進行封閉處理;(4)采用橡皮障器械將橡皮套套入患者的牙頸部,并采用牙線將周邊間隙中的橡皮障一一壓入牙間隙中,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要夾到軟組織,并采用手指引導橡皮障夾就位,隨后完成橡皮障放置。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術后7d患者患牙無叩痛,咀嚼功能恢復,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牙齦未出現異常情況判定為治療成功;若是患者的患牙治療后依然存在叩痛或者自覺癥狀,咀嚼功能未恢復,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判定為治療失敗。治療總有效率為治療成功例數在總例數中占比。(2)依據Nege評價標準對患者治療后的情況進行分級: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判定為1級;患者口腔內輕微疼痛,但不影響牙齒咬合,無腫脹判定為2級;患者口腔中度疼痛且影響正常的咀嚼與咬合,伴有一定的腫脹判定為3級;患者疼痛劇烈,牙齒無法咬合與咀嚼,伴有明顯腫脹情況判定為4級,其中1~2級為術后正常、3~4級為術后出現炎癥反應。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橡皮障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115/120),明顯優(yōu)于非橡皮障組的77.50%(93/120),組間差異明顯(χ2=17.451,P<0.05)。
2.2 兩組患者Nege分級情況對比 橡皮障組患者術后1、2級所占比例高于非橡皮障組,3、4級所占比例少于非橡皮障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ege評分分級情況對比[牙數(%)]
國外自19世紀以來,在根管治療中廣泛應用橡皮障對患者的患牙進行隔濕[5],而在國內,由于經費與相關觀念的限制,臨床的應用仍然較少。在牙髓炎的治療中,根管治療是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旨在對于患者根管系統(tǒng)內感染進行清除,防止再感染,所以控制感染十分重要。而控制感染的重點就在于保證嚴格的無菌操作,橡皮障是基于帶孔橡皮布套在患牙牙頸處進行蓋套,并使得其能夠與口腔中的其他部分進行分割,從而減少患者口腔中分泌物的擴散,減少病菌對操作者的污染[6],以減少操作者發(fā)生感染的可能。為患者進行橡皮障置入時間約為3min,但是有部分口腔醫(yī)師認為此類操作并沒有實際意義,基于此,本文對比分析了使用與不使用橡皮套的200例牙髓炎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指出,橡皮障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非橡皮障組(P<0.05);而在Nege分級方面均優(yōu)于非橡皮障組(P<0.05)。提示放置橡皮障具有減少患者口腔感染,增加治療質量的優(yōu)越性。
除此之外,國內有文獻還指出[7],通過橡皮障的放置,能夠使患者患牙不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讓患者的口腔操作環(huán)境更加干燥清潔,從而減少術中操作時間,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橡皮障也能夠在根管預備的過程中減少患者根管內厭氧菌的數量,降低根管內微生物污染的情況,清潔感染灶,有效預防口腔感染的發(fā)生。本文中基于Nege評分對患者的術后情況進行了分級,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在患者進行根管治療后,導致患者出現術后疼痛的關鍵因素往往是急性炎癥反應,通過應用橡皮障能夠有效保持患者口腔干燥,抑制口腔內細菌繁殖,降低感染概率[8]。并且醫(yī)生在治療中無須多次隔濕處理,從而縮短了治療的時間,簡化了治療步驟。同時橡皮障也能有效避免器械滑入患者氣道,防止手術意外,也避免了化學藥物直接接觸患者口腔黏膜而產生的刺激性反應。
綜上所述,在一次完成根管治療中采用橡皮障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并有效隔濕,降低感染概率,提高治療質量與患者術后恢復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