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韓偉,武峻申,江仁兵,白靖平
尤文氏肉瘤家族腫瘤(Ewing’s sarcoma family tumors,ESFT)是來源于骨與軟組織的小圓細胞惡性腫瘤,包括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經(jīng)外胚層腫瘤及胸壁Askin瘤[1]。ESFT好發(fā)于兒童、青少年及青年,多見于15歲以下者,有20%~25%的患者在初診時已發(fā)生遠處轉移,轉移后長期存活率小于30%,而孤立性肺轉移患者總的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在50%以下[2]。近年來,隨著多學科綜合診療水平的提高,使得ESFT患者的生存率顯著提高,局限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70%左右[3-4],廣泛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20%~30%[5],但是ESFT的惡性度高,容易發(fā)生復發(fā)、轉移,治療方案復雜。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化療作為術后輔助治療手段使得ESFT的OS有了明顯提高,逐漸有學者提出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概念。臨床常見一些無法實施廣泛切除的局部晚期ESFT患者,雖然對放化療敏感,但往往由于腫瘤體積較大而影響療效,但也有研究報道患者的OS不受腫瘤大小及位置的影響[6]。目前關于ESFT同步放化療的相關研究較少,且多以單一病例報告形式為主,本研究對24例局部晚期ESFT患者實施根治性放療同步化療,以期在保留肢體或神經(jīng)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及OS,從而為ESFT的綜合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局部晚期ESFT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齡分布:≤10歲1例,11~20歲15例,>20歲8例;原發(fā)腫瘤部位:骨病變12例,骨外病變12例;腰椎3例,骶骨3例,肩胛骨3例,鎖骨3例,小腿6例,上臂3例,腰大肌3例;癥狀:漸進增大的局部腫塊17例,疼痛24例,感覺運動障礙13例,發(fā)熱6例,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11例,血沉升高15例。均屬原發(fā)腫瘤體積較大,與神經(jīng)血管等重要組織關系密切且無遠處轉移的患者。
1.2 診斷
所有患者均由病理診斷(蘇木精-伊紅染色+免疫組化染色)而確診,其中7例經(jīng)切取組織活檢病理確診,17例經(jīng)穿刺組織活檢病理確診。腫瘤鏡下所見:形態(tài)一致的小圓細胞排列密集,呈片狀分布,胞質少,細胞核為圓形或橢圓形,腫瘤間質少。免疫組化:CD99及Vimentin呈陽性表達(圖1),PNET診斷還需至少含有2種以上不同神經(jīng)內分泌顆粒,如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CD56、Syn等表達陽性,且需除外小細胞癌、神經(jīng)內分泌癌、惡性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等常見小細胞腫瘤[7]。
1.3 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均采用根治性放療同步系統(tǒng)化療方案。根治性放療前先行4周期化療,隨后行根治性放療同步2周期化療,最后再行10周期化療,共計16周期化療。
1.3.1 化療方案 采用長春新堿+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異環(huán)磷酰胺+依托泊苷(VAC/IE)交替方案,每3周1次。具體如下:①VAC方案:長春新堿(1.5 mg/m2,第1天)、阿霉素(30 mg/m2,第1~2天)、環(huán)磷酰胺(250 mg/m2,第1~5天)。②IE方案:異環(huán)磷酰胺(1.8 g/m2,第1~5天)、依托泊苷(100 mg/m2,第1~5天)。
1.3.2 放療方案 采用調強放療方案。①靶區(qū)勾畫。GTV1:新輔助化療前臨床可見腫瘤靶區(qū);GTV2:新輔助化療后臨床可見腫瘤靶區(qū);CTV1:新輔助化療前亞臨床靶區(qū),包括腫瘤可能侵犯的部位,GTV1外放1~1.5 cm;CTV2:新輔助化療后亞臨床靶區(qū),包括腫瘤可能侵犯的部位,GTV2外放1~1.5 cm;PTV1:新輔助化療前計劃靶區(qū),CTV1外放0.5~1 cm;PTV2:新輔助化療后計劃靶區(qū),CTV2外放0.5~1 cm。②處方劑量。該類腫瘤根治性劑量一般為55~60 Gy,其中PTV1:45 Gy,后程PTV2推量至55.8 Gy或以上,本組患者根治性劑量為56 Gy/28次,2 Gy/次,5次/周,6周完成。
1.4 療效評價、不良反應和隨訪
每2周期化療后根據(jù)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進行療效評估[8]。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持續(xù)4周;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50%持續(xù)4周;疾病穩(wěn)定(SD):腫瘤縮小<50%或增大<25%;疾病進展(PD):腫瘤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傆行?(CR+PR+SD)/總例數(shù)×100%。所有病例均根據(jù)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CTCAE 4.0)進行不良反應評估。治療結束后,通過定期復查進行隨訪,前兩年每3個月復查1次,第3、4年每6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年復查1次,復查包括原發(fā)部位增強核磁共振、肺肝腦等重要臟器CT平掃檢查等。
2.1 總體治療效果
截至2019年11月,本組患者隨訪47~89個月,中位隨訪時間57個月。近期療效:同步放化療后6例CR(圖2~3),12例PR,6例SD;總有效率為100%。遠期生存:5年無進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為58.3%,5年OS為62.5%。
圖2 典型病例(女,19歲,右側腰大肌原始神經(jīng)外胚層腫瘤)治療前后影像學表現(xiàn)
圖3 典型病例(男,11歲,左小腿尤文肉瘤)治療前后的MR表現(xiàn)
2.2 不良反應
對本組患者均進行預防性升白細胞治療,放化療后出現(xiàn)Ⅰ~Ⅱ度骨髓抑制15例,Ⅲ~Ⅳ度骨髓抑制9例,但均未發(fā)生感染。升白治療后,骨髓抑制恢復正常,未見因骨髓抑制推遲治療的情況發(fā)生。所有患者均發(fā)生Ⅰ~Ⅱ度胃腸道反應;未發(fā)現(xiàn)明顯心臟毒性。所有患者都出現(xiàn)了急性放射性皮炎,但均為1~2級,經(jīng)對癥治療后恢復,未出現(xiàn)中斷放療的情況。
ESFT對放療和化療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但該腫瘤易早期轉移,單純放療的遠期療效欠佳。放療能顯著降低局部復發(fā)率,盡管在改善OS方面的作用還不明確[9]。目前對其治療主要采用局部治療結合系統(tǒng)治療的模式,大大改善了ESFT患者的生存率。2019版美國國立癌癥綜合網(wǎng)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推薦的治療模式是在系統(tǒng)化療的基礎上進行局部治療,即化療→廣泛切除/截肢/根治放療→化療±放療。該腫瘤的初始治療是新輔助化療至少9周,對化療后疾病穩(wěn)定的患者進行局部干預,包括廣泛切除、截肢、根治性放療等,由此可見根治性放療和手術在局部治療中具有同等的地位。研究表明單純手術、單純放療、手術結合放療對患者的OS和無事件生存率(EFS)的影響無明顯差異[10-11],說明局部治療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OS,因此應根據(jù)化療后的反應、原發(fā)腫瘤部位以及腫瘤與重要血管神經(jīng)等解剖結構的關系來選擇適合的局部治療方法。如果新輔助化療后,腫瘤有安全外科邊界的即可選擇廣泛切除;腫瘤位于肢體且無安全外科邊界的可以選擇截肢或根治性放療;腫瘤位于軀干且無安全外科邊界的即可選擇根治性放療,也就是說根治性放療適用于無法達到廣泛切除切緣的病例[12-13]。本組病例屬于后兩種情況,故選擇根治性放療,特別是軀干或體腔部位的ESFT,根治性放療較手術更容易實施。
CESS 86臨床試驗對1 058例ESFT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LCR方面根治手術(100%)、手術+術后放療(95%)優(yōu)于根治性放療(86%),但三者的無復發(fā)生存和OS并無明顯差異,原因是原發(fā)病灶雖然得到有效處理,但迅速出現(xiàn)了遠處轉移[10]。兒童腫瘤研究組的INT-0091、INT-0145及AEWS0031試驗證明根治性放療組的局部控制失敗率高于手術+放療組,但兩組的遠處轉移情況并無明顯差異[14]。因此,對于無安全外科邊界的EFST患者,為了盡可能地降低治療對功能的影響,根治性放療是較優(yōu)的選擇。本研究結果顯示:根治性放療同步化療后,24例ESFT患者中6例CR,12例PR,6例SD;總有效率為100%;5年PFS為58.3%,5年OS為62.5%。提示根治性放療同步化療近期療效顯著,局部控制良好;與文獻[3]相比略低,考慮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病例數(shù)較少,沒有對照,屬于單臂的病例總結;②軀干中軸部位與肢體部位未分層研究,無法真實反映遠期生存狀況;③同步放化療結束后仍需多療程系統(tǒng)化療,患者耐受性和依從性較前期治療相對較差。
以往研究表明,對于遠處無轉移的ESFT患者來說,腫瘤體積和放療劑量是影響根治性放療聯(lián)合化療LCR的重要因素,降低放療劑量可導致局部復發(fā)率增高[15-16]。本組患者均為局部晚期,腫瘤體積較大,但根治性放療后近期局部控制情況良好,考慮與較高的根治性放療劑量有關,雖然處方劑量為56 Gy,但經(jīng)臨床觀察未見2級以上嚴重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發(fā)生。本組發(fā)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病例腫瘤主要集中在軀干中軸部位的患者,且在同步放化療期間,考慮是中軸骨骨髓造血、同步放化療加重骨髓抑制所致??刹捎妙A防性升白細胞治療以降低Ⅲ~Ⅳ度骨髓抑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本組患者對同步放化療的反應較好,在保留功能前提下的局部控制情況良好,根治性放療同步化療是局部晚期EFST患者相對安全、有效的保肢治療方法之一;對于不能手術保肢或腫瘤不可切除的患者,選擇該治療方案可能會改善ESFT患者的生存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