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繼 楊健科
(云南農業(yè)大學 云南昆明 650000)
功能性動作篩查一般應用于對運動員的動作模式及質量的評價,同時也可以對可能出現(xiàn)的傷病進行預測,對動作的質量進行評估,幫助教練員更好地掌握運動員對自身整體動作的控制水平與能力,評價運動員自身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及穩(wěn)定性等[1]。該文將通過介紹功能性動作篩查的定義,探究其在兒童體能訓練中的實際應用。
以生物力學為基礎,能夠滿足客觀環(huán)境變化需求的動作被稱為功能性動作。這種類型的動作在進行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身體軀干、肌肉或骨骼系統(tǒng)及神經系統(tǒng)所控制的多個關節(jié)或肌肉組織。根據(jù)相關運動實踐發(fā)現(xiàn),人們進行運動的本質就是對各個動作的排列組合,無論是在日常運動鍛煉還是大規(guī)模的競技比賽之中,運動本身都是靠多個肌肉組織共同合作完成的,需要人們來對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及肌群進行控制。
與非功能性動作相比,兩者的主要不同點在于結構的不同。對于人體系統(tǒng)整體存在來說,其基礎前提是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結構能夠決定整體,整體進而決定特點和功能[2]。因此,由于動作結構的差別,進而會導致存在不同的訓練效果。其次,對于不同的人群,其進行動作訓練的目的不一樣,性質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功能性動作與非功能性動作的區(qū)別如表1所示。
功能性動作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是一種身體功能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主要由7個動作構成,適用于對各個年齡段人群進行運動功能的評估。
跨步動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測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換關節(jié)兩側動力鏈活動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在進行測試的過程中,受測試者應該在欄架下方保持雙腳并攏的姿態(tài),然后將欄架的高度調整為與受測試者的脛骨結節(jié)高度一致,受測試者雙手握住欄架將其放在脖頸后方保持水平狀態(tài),接下來緩慢抬起一只腳跨過欄桿,用腳跟接觸地面,將重心放在支撐腿上面,使其保持直立穩(wěn)定。恢復到起始狀態(tài)后連續(xù)反復重復3次,一側腿完成后換另一側腿進行。
在進行肩關節(jié)靈活性的測試時,主要是對肩關節(jié)后伸、內旋及內收的能力進行評價[3]。受測試者保持直立站立狀態(tài),兩只手握拳,其中一只手自下而上用手背貼近后背部,沿著脊柱的位置盡可能向上;同時,另一只手自上而下移動,盡可能去觸碰向上的手;然后兩只手互換位置進行重復測試。在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時,要對兩只手之間的最短距離進行記錄。
顧名思義,該項動作的測試主要是對人體軀干的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除此之外,還能夠直接測試人體上肢的推舉力量。受測試者需要呈俯臥姿態(tài),兩只腳并攏,手臂向前伸,比自身肩寬稍寬一點,雙手撐在地面上,并且大拇指需要與頭頂保持在同一直線上;受測試者的膝關節(jié)需要盡量伸直,男性的雙手拇指需要與前額上方保持在同一直線,女性雙手拇指需要與下頜邊沿保持一致;受測試者的軀干放松,呈現(xiàn)自然伸直的狀態(tài)。
深蹲測試是對受測試者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以及踝關節(jié)兩側的對稱程度與活動性能進行測試。受測試者自然站立,雙腳打開稍寬于肩膀,保持手肘與橫桿呈90°的姿勢同時握住橫桿,然后雙臂向上舉過頭頂;接下來,受試者以緩慢的速度下蹲,保持大腿低于水平面的程度,始終盡量保證雙腳腳跟著地,頭和身體軀干保持自然伸展。在進行測試的過程中,橫桿要始終位于頭頂上方,并且受試者需要連續(xù)完成3次。
直線弓步蹲的測試目的是對受測試者的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兩側的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進行評價。首先,要對受測試者的脛骨長度進行測量;接下來,受測試者右腳需要踩在規(guī)格為“150cm×13cm×5cm”的測試板的近處;同時,右手放置在頭部后方,左手放置在身后下方,兩只手共同握住一根長桿,并使得長桿緊緊貼于頭后、胸椎及骶骨處;然后,從受測試者的右腳尖處測量出一段與脛骨長度相同的距離并進行標記,左腳向前邁,腳后跟落至標記處,身體下蹲至膝蓋觸碰測試板,整個過程兩只腳必須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兩只腳各需完成3次并進行記錄。
表1 功能性動作與非功能性動作訓練的區(qū)別
綜上所述,功能性動作篩查通過7個動作的測試,能夠檢測出受測試者在靈活性、協(xié)調性及穩(wěn)定性方面的缺陷,逐漸被應用于運動員訓練、消防及軍隊測試之中。在兒童體能訓練中應用功能性動作篩查,能夠幫助訓練員或教練更好地了解兒童身體的綜合素質情況,對短板項目進行訓練,減少對兒童身體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