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龍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云南昭通 657000
艾滋病是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該疾病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破壞嚴重,可引起出血、高熱、淋巴結腫大、虛弱等多種癥狀,在青壯年群體中比較常見[1]。 疾病目前暫無根治方式,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情將逐漸加重,并最終導致患者死亡。該疾病的發(fā)病一般和血液感染、性接觸、吸毒等因素相關,部分嬰幼兒患者一般經母嬰傳播患病[2]。艾
滋病具有傳染性,加之其傳染渠道的特殊性,此類患者往往容易受到社會歧視。 此外,由于臨床中尚未有針對該疾病的特效治療手段和藥物,因此一般采取抗病毒治療,這給患者的治療信心和生活帶來了打擊[3]。 臨床中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方案比較多, 有學者認為不同方案下所產生的治療結局存在一定的差異。 故文章分析了艾滋病患者行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療后的臨床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并對2018 年1 月—2020 年9 月期間入組的76 例艾滋病患者進行觀察,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共計對傳染病科的76 例艾滋病患者進行觀察,采用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應用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每組38 例。 觀察組年齡23~62 歲,平均(42.5±1.3)歲;男性21 例,女性17 例,病程3 個月~4 年,平均(2.1±0.4)年。對照組年齡21~64 歲,平均(42.6±1.6)歲;男性23 例,女性15 例;病程5 個月~4 年,平均(2.3±0.6)年。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均可確診, 符合WHO 提出的艾滋病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對該次研究內容知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研究。
排除標準:近期采用過相關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患者;精神障礙患者;藥物過敏患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損傷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齊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韋倫抗病毒方案,齊多夫定(國藥準字H20061264,)口服,300 g/次,用藥2 次/d,依非韋倫(國藥準字H20133265)口服,600 mg/次,用藥1 次/d,拉米夫定(國藥準字J20130114)口服,0.1 g/次,1 次/d,持續(xù)治療3 個月。
觀察組采用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抗病毒,替諾福韋(批準文號H20180060)口服,300 mg/次1 次/d,拉米夫定口服,0.1 g/次,1 次/d, 依非韋倫口服,600 mg/1次,用藥1 次/d,持續(xù)治療3 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3 個月后的CD4 +T 細胞計數(shù)以及HIV 轉陰率,統(tǒng)計兩組的不良反應。 使用SF-36(生活質量評定簡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角色功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軀體健康4 項,最高分100 分,表示最高生活質量。
該次研究使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 治療3 個月后轉陰率數(shù)據(jù)較之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對比[(±s),個/UL]Table 1 The number of CD4+ T lymphocyt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對比[(±s),個/UL]Table 1 The number of CD4+ T lymphocyt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組別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672.53±83.65 521.62±62.82 8.893<0.001
表2 兩組患者的轉陰率分析對比[n(%)]Table 2 Analysis of 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數(shù)據(jù)低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觀察組治療后角色功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軀體健康評分數(shù)據(jù)較之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points]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points]
組別 角色功能 社會職能 情感職能 軀體健康觀察組(n=38)對照組(n=38)t 值P 值71.4±3.4 64.7±4.2 7.643<0.001 68.5±4.4 62.8±3.5 6.250<0.001 70.6±3.6 65.1±3.2 7.039<0.001 67.2±3.3 61.9±3.8 6.492<0.001
艾滋病早期癥狀和普通感冒相似, 難以引起患者重視, 因此許多患者診出時疾病已經發(fā)展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4]。 經濟發(fā)展初期,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復雜,并且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特點, 這使得艾滋病的臨床發(fā)病率有所升高,該疾病無特效藥物和治療手段,已經成為了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5]。 但近年來,我國艾滋病宣傳力度增加,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疾病的發(fā)生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6]。 而關于該疾病的治療,目前主要應用多種抗病毒治療方案,有效清除HIV,提升患者免疫功能。
CD4+T 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地位較高的免疫微生物,具有抗病原特征,患者感染HIV 后,其CD4+T 淋巴細胞水平將出現(xiàn)明顯下降,患者免疫系統(tǒng)受損。 因此,這項指標可以作為監(jiān)測艾滋病患者免疫受損情況的參考指標,在治療上,也應注意改善患者免疫缺陷,促進免疫力的提升[7]。 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案是臨床治療艾滋病的常用方案,具有抑制HIV 病毒轉錄的作用,可以重建患者免疫結構,提升其免疫功能。 該文經分析不同抗病毒治療方案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672.53±83.65)個/UL,治療3 個月后轉陰率是92.11%(35 例),優(yōu)于對照組(P<0.05),即用藥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HIV 病毒轉錄被有效抑制。 楊旺春[8]在其研究中也指出: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抗病毒方案治療艾滋病后, 患者CD4+T 淋巴細胞數(shù)量(670.73±56.72)個/UL,治療3 個月后轉陰率是95%,數(shù)據(jù)較之對照組(P<0.05)。其研究與該研究論證觀點基本一致,僅存在較小數(shù)據(jù)差異,可能和樣本數(shù)差異相關。
替諾福韋屬于新型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 該藥對多種病毒存在殺滅和抑制作用, 在臨床中常被用于治療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本藥的生物利用度在40%左右,半衰期為10 h,因此適用于1 次/d 的用藥方式,其對于艾滋病的治療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降低HIV-1 逆轉錄酶活性,從而抑制HIV 病毒復制[9-10]。齊多夫定則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對于艾滋病和艾滋病相關性綜合征均具有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是: 經由細胞胸苷激酶磷酸化成為三磷酸齊多夫定,從而選擇性抑制HIV 轉錄酶,終止HIV 合成鏈。 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在52%~75%, 用藥后4 h 達血藥濃度峰值,故一般采用2 次/d 用藥方案[11-12]。 因此,在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這也是其生活質量評分更高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 替諾福韋+拉米夫定+依非韋倫抗病毒方案治療艾滋病兼具療效與安全性,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