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奇峰
摘要:學困生問題一直是教育界無法忽視與避免的現(xiàn)象,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時期,哪個學段,學困生一直存在。小學階段是整個學習生涯中的基礎階段,因此對小學學困生的關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別從學生自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其他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小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學困生”;“學困生”轉變策略
前言: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較大成就。但由于是一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并且一直比較注重知識的教育,因此因材施教長期沒有落實好,這引發(fā)了小學教育中的學困生問題。學困生問題是一個比較嚴重的教育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家庭、社會的進步,迫切需要解決。
一、“學困生”當前亟待解決的教學問題
眾所周知,小學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只有在小學階段解決學習困難問題,才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班級規(guī)模大,學生人數(shù)眾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照顧所有學生。這造成了“雪球效應”,優(yōu)者越優(yōu),差者越差,這也成了當前教師普遍面臨的“水桶問題”。
目前,小學學困生的數(shù)量并不少,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由于學困生問題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每位學困生出現(xiàn)學困的原因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也不同,因此這一問題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
雖然我們一直強調(diào)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也在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但學生仍然無法擺脫“適者生存”的殘酷競爭機制。大部分學校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這必然會造成學困生問題,小學學困生問題是全民教育的基礎問題,我們應引起重視,真正落實全面教育。
二、針對內(nèi)因的轉化策略
1.鼓勵學生接納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無論學生表現(xiàn)如何,教師都應關注、理解學生,并采取開放的態(tài)度,讓學生敢于在教師面前傾訴自我。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干預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愛。學困生和我們成年人一樣,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父母和教師是他們最信任的人,所以他們非常關注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與評價,渴望得到老師、父母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學困生自卑感強,孤僻,喜歡我行我素,缺乏安全感和歸宿感,情緒消極低落,更加需要老師主動去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與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
有些學困生既自尊心過強又自信心不足,害怕被人笑話,害怕在大家面前表現(xiàn)不好,于是不敢在老師、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對待這一類孩子,老師一定要有耐心、有愛心。一步一步地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尤其對待那些極端自卑的孩子,更要有耐心,課堂上多鼓勵、引導,培養(yǎng)其學習熱情與自信心。
3.幫助學困生改進學習策略,培養(yǎng)意志
持之以恒的學習意志是學習生涯和整個人生的重要基礎,學困生由于散漫放任久了,即使暫時幫助建立了信心,但由于他們自身缺乏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約束,很難練就堅定的意志,這需要學校和家庭時刻給予潛移默化的提示教育。
4.進行心理輔導
當學困生與同學發(fā)生摩擦和矛盾時,盡量及時讓其先處在一個較安靜的環(huán)境內(nèi),老師先不做任何評判,等其充分冷靜后,再耐心引導他把事情經(jīng)過說清楚,傾聽時先不急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qū)λ腥魏闻u或指責的言語,僅僅只是耐心傾聽。這種耐心傾聽、增強認同的心理溝通,逐漸讓范同學變得更愿意溝通,更愿意說出內(nèi)心想法,更愿意接受改正意見。
三、針對外因的轉化策略
1.引導學困生家長轉變教育觀念
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性格的發(fā)展、良好品行的塑造和學習成績的好壞,這一切與父母的言傳身教,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和范同學的母親也做了進一步的溝通,要求她配合我的工作,共同承擔范同學的教育任務。
2.真心關愛學困生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與愛,學困生更是如此,盡管有些孩子對他人的關心表現(xiàn)得很冷漠,顯得毫不在意,但他們內(nèi)心一定能感受到那份溫暖,一個長期缺乏愛的孩子是最能識別愛的。只要給予他們真誠的愛與關心,他們內(nèi)心的冰山早晚能被愛融化。
3.優(yōu)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是轉化的根本。如何高效率地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同時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對教師來講確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探索多種教學模式,采用小組合作、情境教學、繪本教學、音樂,律動教學、TPR 教學法等,在課堂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游戲等,刺激學生的感官,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全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4.評價標準多元化,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閃光點
由于學生個體存在著很大差異,每個人身上的優(yōu)缺點都不相同,對學生評價標準也應多樣化,要改變過去那種只看成績的傳統(tǒng)做法,重視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做到因材施教,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昂煤⒆邮强涑鰜淼?!”
5.加強班風建設
在對學困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良好的班風、學風以及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對班級來說十分重要。因此,筆者在接手該班班主任工作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重點整頓班風,抓好班級制度建設,強化班級常規(guī)教育和養(yǎng)成教育,組建并培養(yǎng)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核心凝聚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范同學更好地融入班集體,使其感受到這個集體是悅納自己的,這是一個充滿溫暖與愛的集體,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使其也有種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欲望。
6.加強與任課老師及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學困生”的轉化,如果僅靠一位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所有任課老師及家長的積極配合協(xié)助,因此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老師要與任課老師保持緊密溝通,及時了解學困生的上課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情緒狀態(tài)等并對其定期家訪,了解其近期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同時將其在校表現(xiàn)與家長一一反饋,與家長共同商討對學困生的教育方案。
結語: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第一個臺階,對人才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我國小學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對學困生的教育教學工作。學困生的轉化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通過單方面的努力取得成功,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參與。
參考文獻:
[1]馬麗榮.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學困生轉化中的應用探析[J].學周刊,2021(3):2.
[2]沙麗.淺談小學學困生轉化的策略[C]//2017年區(qū)域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2017.
[3]錢思雨.論小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轉化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