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領 何玉 馬輝
摘要 “中華綠龍”是以“12719”為母本、“12862”為父本雜交選育的高產、優(yōu)質、抗病西瓜新品種。合肥地區(qū)春播全生育期108 d左右,果實發(fā)育期35 d左右。果實橢圓形,果皮綠色底上覆黑色條帶,外觀光滑覆有蠟粉;果皮厚度1.1 cm左右,果皮韌性好,耐貯運;瓤色紅,瓤質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左右;平均單果質量8.0 kg左右,大者可達10.0 kg以上;田間表現(xiàn)中對合肥地區(qū)0號小種達到中抗水平。適宜在山西、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廣西、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陜西、甘肅、內蒙、黑龍江等省作春季露地栽培。2018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登記編號:GPD西瓜(2017)340133。
關鍵詞 西瓜;新品種;中華綠龍;雜種1代
Abstract “Zhonghualvlong” is a new watermelon variety br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inbred line “12719”as female parent and inbred line “12862”as male mother. The spring whole growing period in Hefei is about 108 days, and the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is about 35 days. The fruit is oval, with a green stripe covered with black bands and smooth appearance covered with wax powder. The thickness of the peel is about 1.1 cm. The peel has good toughness and resistance to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t is red in color, crisp in texture, and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in the center is about 12.0%. The average mass of a single melon is about 8.0 kg, the larger can reach more than 10.0 kg. In the field performance, the resistance to race 0 in Hefei area reached the middle level. It is suitable for spring open field cultivation in Shanxi, Anhui, Shandong, Henan, Hebei, Guangxi, Guizhou, Hunan, Hubei, Jiangxi, Zhejiang, Jiangsu, Shaanxi, Gansu, Inner Mongolia, Heilongjiang and other provinces. In 2018, it passed the national non-main crop varieties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number: GPD watermelon (2017) 340133.
Key words Watermelon;New variety;Zhonghualvlong;F1 hybrid
西瓜(watermelon)屬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1],是世界上重要的園藝作物[2],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在世界水果生產和消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3-4]。其汁多味甜、性涼爽口,是夏季廣大消費者普遍喜愛的消暑解渴之佳品。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2018年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西瓜在世界十大果品排名居第一位[4-5]。我國西瓜栽培面積及總產量均居世界之首,也是世界消費第一大國[4-5]。西瓜經濟在我國果蔬生產和消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促進農業(yè)結構調整、發(fā)展農村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4-8]。隨著國家對水果類產品放開經營政策的實施,以及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他們出現(xiàn)了新的消費傾向,西瓜產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在逐漸升高[9-10]。馬躍[11]在第 12 次全國西瓜甜瓜科研生產協(xié)作會議學術交流會上認為西瓜生產的商品性非常強,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下,西瓜的市場效益仍比一般作物要好。西瓜產業(yè)發(fā)展逐漸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對西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育種工作者為育成一批豐產、優(yōu)質、抗病、具特殊性狀的西瓜新品種,在育種方法上也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在我國各種露地西瓜栽培中,“西農8號”以其高產、優(yōu)質、抗病等優(yōu)點而受到了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曾一度成為我國第一大露地西瓜主栽品種[12-14]。但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市場發(fā)展的需要,消費者對農產品綜合性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拔鬓r8號”在部分地區(qū)種植,表現(xiàn)皮色偏淺、瓤色偏淡、產量不穩(wěn)定等不足,致使栽培面積逐年下降。在此背景下,筆者所在育種創(chuàng)新團隊確定了在保留“西農8號”原有優(yōu)良性狀的基礎上,以皮色綠、瓤色紅、高產穩(wěn)產、適應性廣為主要育種目標,運用遺傳學理論,圍繞目標性狀,構建目標群體,開展了資源的引進、鑒定評價和創(chuàng)新工作。
1 選育過程
1.1 母本來源及特性
母本“12719”是由安徽荃銀高科瓜菜種子有限公司以“R721”與美國引進材料“Sugarlee”雜交,經2002—2004年連續(xù)3年8代自交并結合病圃定向選育而成的純合自交系(圖1)。該品系為晚熟種,果實發(fā)育期35 d左右,全生育期115 d左右。植株長勢強健,耐低溫弱光性一般,耐高溫干旱性強,葉色深綠、葉片較大。主蔓第一雌花著生于10節(jié)左右,以后每隔5~6節(jié)再現(xiàn)一朵雌花。果實深花皮圓形,果形指數(shù)1.0左右,外觀光滑無棱,果皮厚度1.3 cm,硬度強。平均單果質量5~6 kg,瓤色大紅,瓤質細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左右,口感風味較好。田間表現(xiàn)高抗枯萎病,輕抗炭疽病和病毒病。
1.2 父本來源及特性
父本“12862”是由安徽荃銀高科瓜菜種子有限公司于2001年春季用”R804×R801F1”與其父本回交,產生回交一代,分別在合肥、海南2地經2001—2004年4年10代自交并結合病圃定向選育而成的高產、優(yōu)質、易栽培自交純合系(圖2)。該品系中熟種,植株長勢穩(wěn)健,分枝適中,葉片中等,葉色深綠色。主蔓第一雌花著生于8節(jié)左右,以后每隔5節(jié)左右再現(xiàn)一朵雌花,易座果。合肥地區(qū)春播,全生育期105 d左右,果實發(fā)育期33 d左右。果實呈長橢圓形,果形指數(shù)為1.6,果皮綠色底上覆有黑色條帶,外觀光滑美麗。果皮厚度1.2 cm,果皮硬度強,耐儲運。單果質量6 kg左右,大者10 kg以上。瓤肉紅色,纖維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左右,肉質脆,口感較好。種子黃褐色,小粒型,千粒重22 g。田間表現(xiàn)中抗枯萎病,輕抗炭疽病和病毒病。
2 選育過程
根據(jù)育種目標,2005年春季利用目標性狀的親本選配組合6個,同年秋季進行組合初選,結果代號為2005-3產量性狀和品質性狀表現(xiàn)突出而被入選。2006—2007年春季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8年春季進行了全國布點試驗示范,2009年春季進行超親品比試驗。試驗結果基本一致,表現(xiàn)多項農藝性狀超過對照。2010年定名“中華綠龍”并推廣。2016年通過安徽省品種認定,認定號為皖認瓜2016009。2018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登記編號:GPD西瓜(2017)340133。其選育經過見圖3。
3 選育結果
3.1 組合篩選試驗
試驗于2005年春季配組6個,同年秋季在合肥荃銀農業(yè)科學院進行組合篩選試驗。試驗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地膜覆蓋栽培。小區(qū)隨機順序排列,不設重復,每小區(qū)種20株,株行距為0.4 m×2.8 m,雙蔓整枝,每株選留1果。組合2005-3植株長勢旺盛,抗病性強,坐果性好。平均單果質量7.9 kg,小區(qū)產量158.0 kg,平均產量70 156.7 kg/hm2。果實發(fā)育期為35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口感風味好,果皮硬度強,極耐貯運。由于該組合綜合性狀表現(xiàn)突出,而被入選進入下一年度品種比較試驗(表1、2)。
3.2 組合品比試驗 于2006—2007年連續(xù)2年春季在合肥荃銀農業(yè)科學院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以“西農8號”為對照,2個品種均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每重復20株,株行距為0.4 m×2.8 m,雙蔓整枝,2~3花留果,每株選留1果?!爸腥A綠龍”的全生育期和果實發(fā)育期比對照“西農8號”遲2 d,果實發(fā)育期遲1d;“中華綠龍”的單果質量7.6kg,較對照大0.6 kg;平均產量68 059.7 kg/hm2,較對照增產8.5%;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較對照高0.1%。同時“中華綠龍”的皮色綠,瓤色紅,果皮硬度強,極耐貯運(表3)。
3.3 生產示范
荃銀農業(yè)科學院于2008年春又分別在全國進行了較大面積的多點生產示范,觀察“中華綠龍”的性狀穩(wěn)定性和適應范圍。各地的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生長勢強,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易座果,產量高而穩(wěn)定,品質優(yōu)。7個區(qū)域“中華綠龍”的平均單果質量7.2 kg,平均產量55 020.9 kg/hm2,較對照增產5.9%;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0%,較對照高0.2%(表4)。
3.4 雜交優(yōu)勢測定
為了進一步了解“中華綠龍”對親本的優(yōu)勢,于2009年春進行了超親品比試驗。結果表明,“中華綠龍”的產量比雙親均值增產7.8%,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雙親均值高0.4%,全生育期縮短2 d,且在瓤色和瓤質等方面基本上將2個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聚于一體,綜合性狀非常突出(表5)。
3.5 抗病性試驗
為了解“中華綠龍”對枯萎病的抗病能力,于2008—2010年連續(xù)3年在合肥荃銀農業(yè)科學院自然病圃田對其進行了抗枯萎病鑒定,其中該病圃是連續(xù)多年西瓜重茬地。以高抗品種“卡紅”和感病品種“蜜寶”為對照。結果表明,“中華綠龍”對合肥地區(qū)0號小種達到中抗水平(表6)。
4 品種特征特性
屬雜交一代有籽西瓜中晚熟種。合肥地區(qū)春播,果實發(fā)育期35 d左右,全生育期108 d左右。植株長勢旺盛,葉色綠,葉片較大,缺刻深,坐果性好,商品坐果率高,易栽培。主蔓第一雌花著生于12節(jié)左右,以后每隔6節(jié)左右再現(xiàn)一朵雌花。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shù)1.35左右,果皮綠色底上覆有黑色條帶,外觀光滑有蠟粉;果皮厚度1.1 cm左右,果皮韌性好,耐儲運;瓤色紅,瓤質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邊部7.5%左右,纖維少,口感風味好;平均單果質量8.0 kg 左右,大者可達10.0 kg以上;田間表現(xiàn)中對合肥地區(qū)0號小種達到中抗水平。多年試驗示范結果表明,“中華綠龍”抗病抗逆性強,生態(tài)適應性廣,易栽培,北方各西瓜產區(qū)均可推廣種植。
5 栽培要點
5.1 適宜栽培方式 適合露地地膜覆蓋栽培,也可用于麥、棉套種栽培。
5.2 播種及種植密度 西北地區(qū)早春露地栽培,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移栽(最低氣溫穩(wěn)定在15 ℃以上);育苗一般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株行距0.5 m×2.6 m,種植9 000株左右/hm2,2~3蔓整枝,主蔓第3雌花或側蔓第2雌花留果,1株1果。
5.3 科學用肥 施肥應注意氮磷鉀配比,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嚴控氮肥用量過多。
5.4 西瓜種植管理 座果前要適當控制肥水供應并及時整枝壓蔓,防止生長過旺或瘋秧;座果后及時疏果并保證肥水供應,才能充分發(fā)揮其豐產潛力;轉熟期適當控制肥水供應,以確保其品質。
5.5 適時采收 不宜過早采食,以九成熟以上采食品質最佳,否則會導致瓤色偏淺和品質下降。
5.6 病蟲害防治 整個生長期要適時防治枯萎病、蚜蟲和青蟲等病蟲害。該品種雖然對枯萎病具有一定的抗性,但為了取得栽培成功減少損失,在選地時最好不要重茬地;如果重茬重植,建議采用嫁接栽培。
6 結語
雜種優(yōu)勢育種,可以提高西瓜產量、果實品質、增強抗性等,了解雜種優(yōu)勢的機理和預測方法,還可以提高育種的準確性和優(yōu)良組合的篩選效率,加快育種進程,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15]?!爸腥A綠龍”西瓜新品種的選育,是該育種團隊運用遺傳學理論為基礎,圍繞育種目標,采用多親雜交、回交轉育等方法構建超級目標群體,通過病圃自然選擇與自交和雜交育種相結合,使其父母本優(yōu)點互補。在材料和組合對西瓜枯萎病抗性選擇方面,采取逐代自然病圃選擇淘汰法,規(guī)避了人工接種僅局限于在苗期開展的不足。隨著消費者對西甜瓜品質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在生產和銷售中將更加注重品牌生產,并將形成與強化“優(yōu)勢產區(qū)+優(yōu)勢品種 +優(yōu)勢品牌”的格局[11]。
參考文獻
[1]楊侃侃.基于RNA-seq技術對西瓜果皮色澤差異表達基因的分析[D].南昌:江西農業(yè)大學,2015.
[2]楊文祥,鮑丙章,章志遠,等.西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上海蔬菜,2012(5):63-64.
[3]趙姜.中國西瓜產業(yè)發(fā)展的經濟學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3.
[4]王娟娟,李莉,尚懷國.我國西瓜甜瓜產業(yè)現(xiàn)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瓜菜,2020,33(5):69-73.
[5]聯(lián)合國糧農及農業(yè)組織.FAOSTAT 數(shù)據(jù)庫[DB/OL].[2020-03-04].http:∥www.fao.ong/faostat/en/#data.
[6]孫玉竹,楊念,吳敬學,等.中美西瓜甜瓜產業(yè)發(fā)展比較分析[J].中國瓜菜,2017,30(9):1-7,16.
[7]陳哲,梁瀚元.我國西瓜產業(yè)發(fā)展與貿易趨勢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9(9):114-122.
[8]李干瓊,王志丹.我國西瓜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瓜菜,2019,32(12):79-83.
[9]劉文革,何楠,趙勝杰,等.我國西瓜品種選育研究進展[J].中國瓜菜,2016,29(1):1-7.
[10]高素燕,焦定量,商紀鵬.我國西瓜育種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14(6):1-4.
[11]馬躍.透過國際分析,看中國西瓜甜瓜的現(xiàn)狀與未來[J].中國瓜菜,2011,24(2):64-67.
[12]劉文革,路緒強,趙勝杰,等.適合簡約化栽培無籽西瓜新品種“神龍1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16,29(12):26-29,33.
[13]張顯,廖新福.西北西瓜甜瓜生產與科研協(xié)作6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瓜菜,2019,32(8):9-13.
[14]常培培,王磊,張自坤,等.早春露地特色西瓜品種的篩選[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8,46(33):34-36.
[15]胡安杰.西瓜雜種優(yōu)勢預測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D].鄭州:鄭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