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僅是學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其實,轉化后進生需對癥下藥。教師應學會拐個彎,以人文關懷去溫暖、感化他們,努力讓每一朵花都能在校園里綻放芬芳。
一、關愛——教育永恒的主題
關愛是師生之間流淌著的一首優(yōu)美的詩,特別是對于那些因受家庭、社會不良影響而表現(xiàn)異樣的學生,教師更應將濃濃的師愛灑向他們,讓愛的雨露滋潤他們心靈深處的貧瘠之地。
去年剛畢業(yè)的學生中,有一個女生因父母離異,不得不跟著年邁的外婆一起生活。過早失去親人疼愛的她情緒波動很大,甚至變得冷漠、粗暴,上課睡覺,下課打架、罵人,學習松散。漸漸地,她成了班上學生敬而遠之的“孤島”。面對這樣的她,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三番五次對她劈頭蓋臉怒斥,希望通過嚴厲的批評,讓她有所醒悟。可是收效甚微,師生之間還筑起了一堵無形的隔心墻。
怎么辦?面對師生關系的危機,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個本已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最渴望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愛。于是,我馬上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天與她分享《心靈島上的燈塔》一書中51位公眾人物的成長故事,當講到周杰倫的成長故事時,她驚愕地睜大了眼睛,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偶像小時候也經歷了不幸的遭遇,我趁機對她施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捎捎谒摹肮鈽s”史,同學們對她依然退避三舍,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一堂主題班會——“離群的孤雁”。班會課上,學生為那只離群的孤雁在外飽受風霜觸動心弦,淚眼婆娑。
會后,我趁熱打鐵,與班干部達成共識:要和她友好相處,要熱心幫助她,每天至少尋到她的一個亮點并稱贊她。終于,愛的暖流讓她漸漸體察到老師的苦心、同學的諒解和集體的溫暖,逐漸消除了對立情緒,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同學的幫助,最終從家庭變故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關愛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教師的關心、集體的溫暖可以感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傾聽——教育最美的姿態(tài)
傾聽,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的心靈橋梁,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溝通,增進師生感情,還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的上進心。
班上有位叫浩浩的男生,特別頑皮,給班上帶了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教師常常不得不花費很多精力和他打持久戰(zhàn)。一天,有個學生向我匯報說他和別班的同學打架了,我聽了,怒火中燒,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他,根本沒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直到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浩浩沒打架,他是在勸架,我親眼看見的。”頓時,教室里安靜極了,五十幾雙眼睛盯著我,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有點難過又有點后悔。沉默了一會兒,我請浩浩到辦公室講述了事件過程,最后,我鄭重地向他道了歉,并向全班同學解釋清楚情況,表揚了浩浩。
從這件事后,我發(fā)現(xiàn)浩浩像換了個人似的,不再是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慢慢地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還把成績趕了上來。沒想到,我的這一舉動對他產生那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善于傾聽是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教師要善于聽取學生的言語訴說,感悟他們的心靈獨白,體驗他們的情感流露,了解他們的困惑焦慮。
三、尊重——教育成功的秘訣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而后進生由于學習不好或紀律差,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雖套有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理解、諒解和信任。教師對“后進生”的責備、輕視、冷落、挖苦,都易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引發(fā)逆反情緒和對抗行為,同時也易暴露教師的偏狹和無能。因此,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誡教師:“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尊重需要理解和寬容。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做到“額上跑馬,肚里撐船”,但遇事時,我們可以學會換位思考。當學生犯錯的時候,要知道他只是一個孩子。也就是說,他認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需要在犯錯中慢慢成長,教師要多些包容和耐心??墒窃诂F(xiàn)實教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張三上課老愛回頭搭話,被老師當眾批評,并要求他站離座位;集會上,調皮的李四與前后的同學玩鬧,被老師拎到隊伍的前面站著;王五平時學習不怎么好,突然寫了一篇文質兼美的隨筆,老師寫上質疑的評語“美文也!是你寫的嗎?”……以上種種對學生的不尊重,看似是一種不經意行為,其實就是教師內心潛意識中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xiàn)。
四、賞識——教育的藝術
教師對學生真誠無私的贊賞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是培養(yǎng)師生情感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讓他們在“正信息”中找到學習的動力,逐漸摘掉“后進生”的帽子。
天天從小失去父親,性格孤僻,不與任何同學交往,課間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老師找他聊天也一聲不吭,我曾一度以為他得了自閉癥。面對這孩子,一種從未有過的挫敗感涌上心頭。怎樣才能解決他的“朋友荒”?如何融化這冰封的心?
正當我無計可施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他很有畫畫天賦,便把他推薦給學校的美術教師。美術教師看了他的作品,大為贊賞,決定收他為徒。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時,他的眼睛瞬間變亮,似乎難抑心中的激動。我順勢向他提出要求:班級的黑板報由他負責。他聽了,點點頭。
自此,教室后面的黑板成了他施展才華的天地,他出色的繪畫天賦獲得了許多同學的贊揚,收獲了不少“粉絲”。多次在美術比賽上獲大獎,更讓他成了班上的“風云人物”。事后我才知道,他的理想就是當一名畫家。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我無意間激發(fā)了他成長的不竭動力,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轉變,讓他最終走出了心靈的沼澤地。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它可以讓學生覺醒,迸發(fā)出排山倒海的力量。因此,教師應竭盡全力,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言行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
轉化后進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耐心去研究和探索。我們只有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地教育后進生,才有可能打開他們緊閉的心扉,從而讓他們逐步樹立信心,奮發(fā)圖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用真情去澆灌后進生內心貧瘠的土地,相信一定會迎來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