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 。朗讀是整個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因為朗讀不僅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走入文本,體味文章情感。那么,如何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呢?
一、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朗讀
低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文本中的許多情節(ji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遷移到課文中來,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如在《紙船和風箏》一文的教學中,筆者就采用了上述這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課文第三、五自然段描寫了小熊和松鼠收到對方禮物時“樂壞了”的心情。在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樂壞了”的時候,筆者先問學生:“‘樂壞了是什么意思?!睂W生回答:“就是特別特別高興。”筆者繼續(xù)問:“你們什么時候特別特別高興?”學生爭先恐后地說:“生日時收到禮物”“考試得了100分”“作業(yè)得了小紅花”……筆者順勢引導:“小熊和松鼠也和你們一樣,收到禮物時特別特別高興。想想看:他們還會有什么反應呢?”問題激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的發(fā)言更踴躍了:“高興得一蹦老高”“高興得合不攏嘴”“高興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線”……“哇,說得真好,小熊、小松鼠們,把你們特別特別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吧!”在感情的鋪墊下,學生自然而然地將小熊和松鼠“樂壞了”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了出來。同樣,在學習下文小熊和松鼠心情變化的另外幾個句子時,學生都能聯(lián)系自身的情緒,把小熊和松鼠不同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朗讀
低年級的課文雖然篇幅短、內(nèi)容少,但也蘊含著豐富的、真摯的情感。如果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并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反復地誦讀,就能讓學生真正走入文本,品出“文中情”,悟出“文中味”,從而感受到文章的韻味和真情。
如在教學《媽媽睡了》一文時,在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后,筆者讓學生想象:“媽媽在睡夢中微笑著,她還會想到什么呢?”“媽媽累了,她干了哪些活兒?”“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想幫媽媽做些什么?”學生在筆者的啟發(fā)下,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平時對媽媽的觀察、想對媽媽說的話都表達了出來。在學生充分想象后,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學生對濃濃母愛的感悟就更加深刻了。
三、引導學生利用臉部表情朗讀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范讀時巧妙地通過眼神及面部表情的變化,將內(nèi)心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學生在朗讀訓練中,就會自然而然地表達出與教師同樣的情感。
《烏鴉喝水》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在教學該課時,筆者對課文進行了范讀。當讀到烏鴉口渴難耐,到處找水時,筆者眉頭緊鎖,將烏鴉的焦急表現(xiàn)了出來;學生也跟著皺起了眉頭,為烏鴉著急。當讀到烏鴉找到水時,筆者的眼睛頓時一亮,喜形于色;學生的小臉上也露出了喜悅的笑容。當讀到烏鴉因為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而喝不到水時,筆者又皺起眉頭,讀出了烏鴉的無奈失望;學生的神情也跟著產(chǎn)生了變化。當讀到烏鴉想出辦法來了時,筆者的眉眼再次舒展開。當讀到烏鴉終于喝到水時,筆者露出了笑臉,滿臉喜悅。筆者臉部表情的變化學生都一一看在眼里,筆者范讀之后,學生也拿起了課本,隨著文中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模仿著筆者的臉部表情來朗讀。
四、引導學生結(jié)合肢體語言朗讀
肢體語言是有聲語言的輔助,豐富了有聲語言的表現(xiàn)力。在低年級的朗讀指導中,肢體語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在《要下雨了》一文中,當讀到小兔子大聲問小燕子時,筆者抬起頭,并將手放在嘴邊,做出大聲喊的樣子。學生從筆者的一系列動作中接收到信息,知道了這句話應當讀得大聲些。在接下來的朗讀中,學生就能準確地讀好小兔子的話了。
肢體語言不僅是教師的教學語言,還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語言。在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時,讓學生恰當?shù)丶由现w語言,不僅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如在教學《我是什么》一文時,筆者讓學生先找出“落”“打”“飄”這三個動作詞,再想想怎樣用動作來表現(xiàn)這三個動作詞。在動作的幫助下,學生不僅準確地讀出了句子的輕重緩急,還感受到了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五、恰當運用評價指導朗讀
“真棒”“了不起”“好極了”是當前教師課堂評價的流行語,但這樣的評價很含糊,教師應該融合課文語言環(huán)境進行評價,使課堂評價語言具有一定的指導性。請看筆者執(zhí)教《秋天》一文的片段。
師:誰來讀這一句? (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一生讀,讀得一字一頓,不連貫,幾個平翹舌音沒讀好)
師:嗯,不錯,這么長的句子都讀下來了。不過,有幾個字音要注意。另外,如果把句子讀得再連貫些,就更好了???,老師在這些地方加上了小魔法棒,表示稍微停一停。(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大家都來試一試。(學生練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一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在讀“落下來”這個詞語時,聲音輕輕的,還把語速放慢了,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黃色的樹葉真的就在眼前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了。
師:誰再來讀? (一生讀)
師:哦,你把“一片片”讀慢了,老師仿佛看到了好多葉子落下來了呀!
在本片段中,筆者及時指出了學生在朗讀中的長處和不足。面對不足,筆者沒有扼殺學生的積極性,而是運用鼓勵性的、富有指導性的評價語言,幫助剛?cè)雽W不久的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語句、讀好停頓,讀出畫面感。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合理想象、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并恰當?shù)剡\用評價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把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動聽的語言,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的“讀”成為閱讀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吧!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