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孫遲佳
1.江蘇省常州市口腔醫(yī)院牙體牙髓科,江蘇常州 213003;2.江蘇省常州市口腔醫(yī)院預防保健科,江蘇常州 213003
牙齒硬組織疾病被稱為牙體病, 該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等,患者的生活質量因該病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需采取高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 但目前臨床上對于牙體牙髓病并無有效特異性藥物, 傳統(tǒng)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銀汞合金充填以及根管治療等,盡管根管治療一度被認為是治療牙髓病的最佳方法, 但其畢竟屬于盲視下操作,沖洗效果不理想。 而有相關研究[3]表明,根管顯微鏡技術具備高效、清晰、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通過顯微鏡技術能夠清晰觀察到每個治療環(huán)節(jié), 安全性高且療效理想, 若與超聲技術聯(lián)合治療可顯著提高牙髓牙體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該院方便選取了2018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92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就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治療的效果展開分析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方便選自該院收治的92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將采用常規(guī)根管治療的患者列為對照組(n=46),另將采用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治療的患者列為觀察組(n=46)。 對照組:男女比例 23∶23;年齡 19~67歲,平均年齡(45.20±5.40)歲;病程為 7~65 d,平均病程(24.45±11.07)d。觀察組:男女比例為 22∶24;年齡 18~65歲,平均年齡(44.70±5.29)歲;病程為 7~60 d,平均病程(19.45±9.05)d。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均符合牙體牙髓病診斷標準患者; ②均知曉該次研究目的并簽署相關知情書患者,已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③可耐受根管顯微鏡技術、超聲技術治療患者。 排除標準:①資料不全患者;②患有其他口腔疾病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基礎資料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價值。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給予X 線檢查, 全面探查患者患牙病變及牙根管具體變化情況。 檢查時全程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避免交叉感染發(fā)生;在開始治療前,常規(guī)消炎患者患牙, 待達到根管手術治療標準后再進行手術;術前預備好牙體,將部分壞死齲齒清除,調整牙齒咬合度。 接著行除髓處理,將全髓室頂掀開,借助器械直線探入根管,注意保護患者牙體硬組織;反復沖洗牙根管,沖洗時采用無壓力法沖洗。
①采用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即多次根管治療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對根管進定位時,采用15 號或10號根管銼進行,利用甲醛甲酚棉作為根管暫封藥物,7 d后復診,若患者無疼痛或其他不適,根管無異味、無滲出即再行根管填充。 ②采用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實行局麻;于根管下探尋遺漏根,疏通已鈣化根管,在明確根尖斷面具體情況后再采取根尖外科手術; 為提高根管沖洗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超聲技術空化及聲流優(yōu)勢,以便更好地清除患牙本質碎屑和玷污層, 結合患者根管實際病變情況決定是否保留牙神經; 若近髓無露髓現(xiàn)象,可先給藥治療觀察兩周左右,若用藥期間無不良癥狀發(fā)生,可直接行修補治療;若發(fā)生有露髓狀況或在用藥期間有明顯不良癥狀發(fā)生,應盡快拔除牙髓神經,然后實施根管手術治療。
①根據(jù)以下標準進行療效判斷: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 個分級。 顯效:治療后,患者牙齒咀嚼功能、咬合功能均恢復正常, 牙體疼痛感完全消失, 無不良癥狀發(fā)生;有效:治療后,患者牙齒咀嚼功能、咬合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疼痛感較之前減輕≥75%;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齒咀嚼、 咬合等功能無任何改善, 疼痛感未見減輕,甚至有加重趨勢。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采用SF-36 健康調查簡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該表含有36 個單項組成,其中包含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肌體疼痛、總的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和心理衛(wèi)生等8 個維度,各維度得分為0~100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③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患牙疼痛、牙齦鐘脹、牙尖折裂等內容。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提高,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images/BZ_84_177_343_1194_396.png對照組(n=46)觀察組(n=46)t 值P 值60.52±3.21 75.26±6.40 10.290<0.05 78.53±3.55 85.67±6.86 4.620<0.05 69.08±5.86 80.23±3.20 8.350<0.05 69.23±2.21 82.21±3.31 16.310<0.05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牙尖折裂、患牙疼痛、牙齦鐘脹3 方面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分別為5 例 (10.87%)、3 例(6.52%)、2 例(4.35%),總例數(shù)為 10 例(21.74%);觀察組相應數(shù)據(jù)為 1 例(2.17%)、0 例(0.00%)、1 例(2.17%),總例數(shù)為2 例(4.35%)。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30,P<0.05)。
治療牙體牙髓疾病的關鍵在于能否徹底清除壞死組織以及能否對根管實施良好的填充[4-5]。 該研究結果顯示, 分別對患有牙體牙髓病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后, 相比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 采用聯(lián)合治療的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4.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22%(P<0.05)。該結果與張海林[6]的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報道同樣是對牙體牙髓病患者實施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治療,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0%(P<0.05)。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采用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進行治療的治療效果顯著。 由于根管暴露不明顯,傳統(tǒng)根管具有視野不清晰等弊端,給醫(yī)生進行壞死組織清除造成了一定難度,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 而觀察組使用顯微鏡技術進行治療,具有視野清晰優(yōu)勢,可有效彌補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的缺陷,治療效果得以提高[7-8]。 該文另一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進行治療的操作更為細致,由于根管顯微鏡技術可開闊醫(yī)生手術視野, 醫(yī)生所看到的根管感染病灶和壞死組織更為全面, 外加與超聲技術相聯(lián)合,更能徹底清除患牙的牙本質碎屑及玷污層,因此有利于推進手術的進行。 同時,該手術方式的較高質量,也為后續(xù)患者的恢復做了良好的保障,加快了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的腳步,因此,其生活質量得以提高[9]。該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35%)低于對照組(21.74%)(P<0.05)。 該結果與李秀娟[10]研究報道相似,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聯(lián)合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50%(P<0.05);說明對牙體牙髓病患者采用根管顯微鏡技術聯(lián)合超聲技術進行治療的安全性更高。 傳統(tǒng)根管手術具有較多的局限性,十分不利于手術的進行,如該手術方式主要靠醫(yī)生經驗等主觀條件對患者進行手術, 無法掌握患者的具體病情對患者進行“對癥下藥”,手術難度大大增加, 而利用根管顯微鏡聯(lián)合超聲技術對患者進行手術,可將醫(yī)生所掌握的技術與客觀科技相結合,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綜上所述, 根管顯微鏡技術與超聲技術聯(lián)合治療牙體牙髓病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且安全性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