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四個構(gòu)建之一,語文教材中很多文化內(nèi)容常在教學(xué)中被忽視而錯失“文化傳承與理解”以及“拓展文化視野”的機會。本文以《阿房宮賦》的“綠云擾擾”為例,從藝術(shù)解析和知識歸納兩個角度來談拓寬語文課堂的文化視野:藝術(shù)上主要抓住“綠云擾擾”所體現(xiàn)的互訓(xùn)、比喻、諷刺的手法,知識上主要抓住“綠”“綠云”的內(nèi)涵進行拓展歸納。
【關(guān)鍵詞】文化視野拓展;藝術(shù)解析;知識拓展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5-0114-02
【Abstract】"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is one of the four core literacy constructions of Chinese. Many contents in Chinese textbooks are often found Neglected in teaching and lost opportunities for better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and "expanding cultural horizons". The article takes the "Green Cloud Disturbance" in "A Fang Gong Fu"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expansion of cultural horizons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rtistic analysis and knowledge induction: the art mainly grasps the mutual training embodied in "Green Cloud Disturbance" The methods of metaphor, satire, knowledge main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and "green cloud" to expand and summarize.
【Keywords】Cultural horizon expansion; Artistic analysis; Knowledge expansion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之一是語文課堂,拓寬課堂中文化視野是實現(xiàn)“文化傳承與理解”的最佳途徑。名篇《阿房宮賦》是各類教材都選入的篇目,文中“綠云擾擾”教材沒有注釋,但學(xué)生是有疑惑的,那個時代也染發(fā)且染成綠色的嗎?是頭上戴了翡翠呈現(xiàn)一片綠色?是穿著綠色衣服把頭發(fā)襯綠了?還是指綠色指宮女們的青春?教師借此機會拓寬學(xué)生文化視野。
一、從藝術(shù)解析角度進行拓展
(一)用“互訓(xùn)”的手法表現(xiàn)“烏黑”的顏色
互訓(xùn),漢語訓(xùn)詁學(xué)術(shù)語,用同義詞或近義詞互相訓(xùn)釋,即用甲釋乙,又用乙釋甲。
如《說文解字》:“老,考也”,“考,老也”;“更,改也”,“改,更也”。
古人將“綠”“青”“黑”三字互訓(xùn)?!扒唷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①藍色或綠色;②黑色”。
老子騎著“青?!背隽撕汝P(guān),青牛不可是藍色或綠色;京劇“青衣”是穿著黑色衣服的女子(落難角色);李白《將進酒》“朝如青絲暮成雪”。
用“墨”來形容“綠”——“墨綠”,“綠”與“墨”結(jié)緣了;許渾《送客自兩河歸江南》“遙羨落帆逢舊友,綠娥青鬢醉橫塘”,“綠娥”指婦女的眉毛、“青鬢”指烏黑的鬢發(fā);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的“粉白黛綠,”也作“粉白黛黑”“粉白墨黑”,古代婦女以黛染眉,《說文解字》“黛,畫眉也,從黑,朕聲”;“以粉敷面助其白,以黛畫眉增其黑”??梢?,“綠”可指烏黑的顏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青”是黑中帶藍色光澤。而“綠”呢?《唐詩選》“言少年髻發(fā)之黑,凡黑色之有光彩者。似濃綠所以叫綠鬟”。中國古代婦女普遍使用頭油,即“香澤”“蘭膏”,西漢劉熙《釋名·釋首飾》“香澤者,人發(fā)恒枯悴,以此濡澤也”。女子長發(fā)要梳成發(fā)髻,將頭油均勻涂抹,順滑又滋養(yǎng)秀發(fā),同時定型發(fā)髻。因此,“綠云”有光澤反射,即烏黑發(fā)亮,表示青春發(fā)質(zhì)好。
(二)“綠”之成“云”,形容頭發(fā)之長之多,比喻修辭的使用
韋莊《酒泉子》“綠云傾,金枕膩”,陸游《清商怨·葭萌驛作》“夢破南樓,綠云堆一枕”,這滿枕的“綠云”當(dāng)然不是天上之云卻似天上之云,用“綠云”形容頭發(fā),寫出頭發(fā)之長之多堆砌成云,比喻中略帶夸張,寫出頭發(fā)如云朵般蓬松、輕盈的特點。王立群教授說漢武帝第一次見到衛(wèi)子夫時,就被那一頭烏黑修長的秀發(fā)所打動。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于古人,頭發(fā)是彌足珍貴的,長發(fā)及腰是古代女子共同特點,頭發(fā)的品質(zhì)(長短、黑亮)是古代衡量美女的重要標準。所以,“綠云”點明頭發(fā)長而多黑且亮,意在說明女子之美。
(三)“綠云”者“擾擾”,說明宮女之多,含諷刺意味
宮中之女,長發(fā)飄飄,“擾擾”二字說明了長發(fā)的狀態(tài)。歐陽修《漁家傲》“車馬九門來擾擾,行人莫羨長安道”,蘇軾《次韻陳履常雪中》“可伶擾擾雪中人,饑飽終日寓一生”?!皵_擾”形容“紛亂貌,煩亂”,寫頭發(fā)之亂說宮女之多。“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也印證宮女之多。“西漢自高祖以來,歷代皇帝后宮蓄藏的美女,數(shù)量相當(dāng)可觀,漢武帝好大喜功又風(fēng)流放蕩,他在宮中收納數(shù)千名宮娥、女樂,一方面恣意享樂,一方面以此顯示天子的特權(quán)與威嚴”。白居易《長恨歌》“六宮粉黛無顏色”“后宮佳麗三千人”,宮中美女如云,淫亂成風(fēng)幾乎成為歷代帝王的一個共性。杜牧借“綠云擾擾”,將帝王淫逸、宮女如云、宮女們竭力妝扮爭寵的情形描寫得入木三分。
二、從知識歸納角度進行拓展
1.“綠云”喻女子烏黑光亮的秀發(fā)。
2.“綠云”指年輕女子?!短煊昊ā罚骸翱上н@樣如花女,嫁此蕭蕭白髮人。夭桃灼灼倚松柏,雪鬢蒼蒼配綠云?!薄熬G”的這種含義保留在一些成語中,如“紅男綠女”“紅粉青娥”“綠鬢朱顏”。
3.“綠云”喻綠葉,樹葉茂盛。白居易《云居寺孤桐》:“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張镃《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綠云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袁枚《隨園詩話》卷六:“余以竹葉裹粽饋之,附詩云:‘勸公莫負便便腹,不嚼紅霞嚼綠云?!?/p>
4.“綠云”借綠色形容繚繞仙人之瑞云。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揚芬紫煙上,垂彩綠云中”,李白《遠別離》“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fēng)波兮去無還”。
5.“綠”“青”,在古代含有一些貶低色彩。古代中下層官吏服飾是綠;漢朝仆役著綠幘象征低賤;唐朝六七品官服為綠,詩人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著青衫,“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明初“娼妓家長并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洪武三年下詔“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綠帽子”成為那些被蒙在鼓里或默許妻子不貞的男人的代名詞;“青樓”妓院別稱;“青面獠牙”“面色發(fā)青(綠)”表示難看、驚恐的神色。
6.“綠”與“藍”“碧”交集。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將“綠”說成“藍”;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碧云天,黃花地”、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碧”在湛藍之極里醞釀著玉的透亮;溫庭鈞《瑤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輕”、江淹《擬休上人詩》“日暮碧云合”“碧天”“碧云”是暮色的夜空,呈黑色。
7.從科學(xué)角度說,綠色位于光譜中間是平衡色,象征著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機。屈原《九章》“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是綠色葉子白色花朵,香氣濃郁讓人興奮;杜甫《對雪》“瓢棄樽無綠”、朱自清《梅雨潭的綠》,“綠”里帶有“綠色素”的特征;周邦彥《滿庭芳》“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綠”指春天的流水;聚集山林、劫富濟貧的人是“綠林好漢”;一只口銜綠色橄欖枝的鴿子象征和平;“綠色食品”是安全食品;“綠洲”“綠肥”“綠地”“綠野”“綠蔭”“綠油油”“紅花綠葉”等詞傳達出清爽,理想,希望,生長的意象,成為賞心悅目的理想顏色。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xué)“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新高考背景下農(nóng)村高中語文課堂‘語文味的探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9-62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鎏.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M].臺灣:中華民國教育出版社,2015.
[2]孔子.孝經(jīng)·開宗明義[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林楓杉,馮強.古代漢語詞典[M].吉林: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詹益鳳(1974.04-),女,漢族,福建周寧人,本科,中學(xué)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味”課堂。
(責(zé)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