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徽州郵驛研究

    2021-04-16 01:17:22
    宿州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驛道驛站徽州

    武 倩

    安徽大學歷史系,安徽合肥,230039

    郵驛作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重要交通運輸方式之一,其具體設置情況及相關制度歷受學界關注。在相關研究成果中,關涉徽州郵驛之文章主要有:《徽商與清民國時期的信客與信局》[1],文中詳細介紹了該時期徽州民信局、信客概況及其作用?!肚宕不锗]驛研究(1667—1911)》[2]以及《變與不變:裁驛歸郵與安徽郵驛的近代變革》[3]則集中介紹了清代徽州的郵驛設置。目前,有關徽州郵驛情況之研究多集中在清與民國時期,且側重點在于郵驛分布與路線,針對明代徽州郵驛設置、變遷及其作用之考察尚未多見。故嘗試在前人基礎之上,就明代徽州郵驛設置、運作、分布以及作用等方面進行探析,以就教方家。

    1 明代徽州郵驛的設置及運作

    郵驛,又稱驛傳。明代郵驛機構主要有三:驛站、急遞鋪以及遞運所。就徽州而言,明代此地隸屬南直隸。根據《明會典》記載,彼時徽州府尚無設置具體遞運所[4]2-6,但存在一條經過徽州府的茶運所路線。此條茶運路線東起徽州府,西至漢中,途中設有遞運所,稱之為茶運所。《明經世文編·議處茶運疏》記載:“自漢中府至徽州,過連云棧,俱縣遞運所?;罩葜领柌?,中間經過駱駝巷、高橋、伏羌、寧遠,各地方偏僻原無衙門,添設四茶運所?!盵5]12-13此類遞運所用以負責轉運茶葉,于明中后期被裁撤。故明代徽州郵驛機構主要包括驛站與急遞鋪?!睹魇贰ぢ毠僦尽酚涊d:“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員外郎一人(從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所轄會同館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從九品)……車駕司掌鹵薄、儀仗、禁衛(wèi)、驛傳、廄牧之事。”[6]896郵驛相關事務由兵部車駕清吏司負責。明代京師設有會同館,邊腹郡邑以及村鎮(zhèn)要會之處則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水馬驛等郵驛機構[7]2。據《(嘉靖)徽州府志》記載,其所轄之一府六縣共設有驛站6所,急遞鋪80所(明中后期有所增減)[8]45,并形成一套運作機制。

    1.1 明代徽州驛站

    宋代以降,徽州即已出現驛站?!?弘治)徽州府志》提到:“本府自宋有三館驛,一曰轉運南行衙,在慈孝坊;一曰北行衙,在司晨坊;一曰新安驛,在通濟坊?!盵9]13-14《祁門縣志》記載:“唐代驛站無考,到宋,祁山驛在城內……”[10]289《歙縣志》提及:“宋時新安驛在州城通濟坊,舊名和豐驛,距歙西百八十步。”[11]11此外,《黟縣志》亦云:“宋代,縣城內設置臨黟驛。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縣令張瑜將驛站遷至縣北。”[12]318宋代時,徽州地區(qū)出現的驛站發(fā)展至明代,部分驛站或毀壞重建,或遷至他處,抑或變更驛名。根據《徽州府志》《歙縣志》《休寧縣志》《婺源縣志》《婺源郵電志》《祁門縣志》等方志記載,將明代徽州一府六縣所設之驛站作表1如下。

    由表1可見,明代徽州六縣在前代基礎之上,雖驛址、名稱有所變化,但皆已設立驛站。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即已下令“置各處水馬站及遞運所、急遞鋪”[13]500,并對驛站之具體設置與運行作出相應規(guī)定?!睹魈鎸嶄洝酚涊d:“凡驛站六十里或八十里,專在遞送使客、飛報軍務、轉運軍需等物,應用馬驢舡車,差夫必因地里量宜設置。如沖要處,或設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余非沖要,亦系經行道路或設馬二十匹、十匹、五匹。驢亦如之。馬有上中下三等,驗民田糧出備,大率上馬一匹,糧一百石;中馬,八十石;下馬六十石。如一戶糧數不及百石者,許眾戶合糧并為一夫,視使事緩急,給上中下馬。每驛有供帳使者,日給廩米五升;過者,三升。設官一人,掌之水驛,如使者通行正路,或設船二十只、十只;其分行偏路,亦設船七只、五只,船以繪飾之,每船水夫十人,……馀如馬站之例?!盵13]500據此可見,明廷詳細規(guī)定了驛站的相距里程、職能以及馬匹、人員等數量與待遇。由于徽州地處皖南一隅,受其地理位置影響,明代徽州各縣驛站因不屬沖要之處,其下轄六縣雖設有馬匹、馬夫以及差夫等,但與官方規(guī)定數量有異。如祁門,據《(同治)祁門縣志》記載:“祁門驛傳,原設馬七匹,馬夫四名,差夫十名。明裁減馬二匹,馬夫一名,差夫二名?!盵14]3明代績溪縣驛亦設有“驛馬七匹,馬夫四名,差夫十名?!盵15]345此外,為確保驛站順利完成其遞送物資、接送使者等任務,驛站除設有一定數量的馬匹、馬夫、差夫等外,亦相應地配有正廳、廊門、廚房等設施以敷日常運行[16]54。

    表1 明代徽州六縣驛站設置

    1.2 明代徽州急遞鋪

    明代徽州急遞鋪數量較多,分布范圍更為廣泛?!?嘉靖)徽州府志》記載:“(府前總鋪)國朝六縣急遞鋪共八十所,司兵共四百一十七人。成化、弘治間,鋪增六所,司兵增二十四名。本鋪洪武請置在南譙樓之南,設鋪司二名,鋪兵十六名?!盵8]45以下根據《(嘉靖)徽州府志》記載,將徽州六縣所設之急遞鋪情況作表2。

    表2 明代徽州六縣急遞鋪設置

    明代徽州囿于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交通不利,一般公文基本由鋪兵走遞,致使彼時該地形成了一套驛鋪規(guī)則。一方面,負責郵驛事務機構規(guī)定了公文傳遞速度以及鋪兵選任標準?!皞鬟f速度每日以百里為限;任重道遠,故多擇年輕力壯漢子充任鋪兵。走遞時,除背攜夾板、公文回冊、包袱袋、油布、蓑衣、笠帽外,還執(zhí)纓槍、紅悶棍等防衛(wèi)武具?!盵17]54另一方面,亦制定了接遞規(guī)則?!胺补牡戒?,不論件數多少,鋪司均必須立即登記上冊;登畢則派鋪兵遞送,決不允許等待與后來公文一并發(fā)送。鋪兵在遞送公文過程中,如失手磨損公文信封皮,得挨處罰:破損一角,罰打二十杖;破損三角,加罰一等。如有鋪兵損壞或遺失公文,視情節(jié)輕重判處徒刑直至斬首?!盵17]54

    通過對明代徽州所設之驛站與急遞鋪的爬梳,可見該地區(qū)所設之驛站與急遞鋪設置已趨完善,并呈現出以下特點:其一,功能不同致使二者分布位置、設置數量有異。明代驛站主要用于遞送使客、飛報軍情以及轉運軍需,急遞鋪則專司公文遞送。功能差異使得驛站數量少于急遞鋪。六縣驛站皆處于縣治或其周圍,急遞鋪則依據各縣道里而設,并且是以徽州下轄六縣縣城為中心,向其周邊輻射,進而在縣內以及鄰近地區(qū)之間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郵驛網絡;其二,驛站與急遞鋪的里距設置與官方規(guī)定有一定出入。相較于驛站而言,兩急遞鋪之間的里距遠低于驛站。大部分急遞鋪里距為5公里,部分則為10公里、15公里,乃至20公里、25公里;其三,狃于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因素,明代徽州驛站與急遞鋪設置與運行在官方規(guī)定基礎上有所變化,逐漸形成一套人員選擇標準與公文遞送規(guī)則。

    2 明初徽州郵驛的作用

    明代徽州郵驛體系最為主要作用即為及時遞送京師與徽州之間的人員與公文,以達上傳下達、溝通中央與地方之效。但細究于此,亦可窺見徽州郵驛體系在彼時信息交流、物資輸出、民間交通以及思想文化傳播等方面作用斐然。

    2.1 遞送公文

    史云:“邦國之政,達于畿甸,通于四境,朝發(fā)夕至,皆資鋪舍?!盵20]118此皆明廷置驛設鋪初衷所在。在官方信息的實際傳達過程中,主要依靠邸報與疏密。明代設有邸報,此為朝廷向地方傳達政令主要途徑;另設有疏密,以便地方向中央傳達信息。所謂邸報,“凡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門題奏,逐一抄寫成冊,五日一送內閣,以備編纂?!盵21]4243疏密雖與邸報屬于兩種文書類型,但二者的傳遞基本都由驛站負責。此外,明代徽州隸屬南直隸,徽州郵驛作為南直隸整個郵驛體系的組成部分,其具體設置與運行對于明廷政令之傳達,人員以及物資輸送皆有影響。凡此種種,方使得明廷重視郵驛之初衷,即“宣上德達下情,防奸宄,誅暴亂,馭邊疆等項機宜,不過旬月之間遍及天下,可以立待無或后期者,實于驛傳是賴?!盵22]205能夠有效轉化為可施行之策。

    2.2 物資輸出

    明代徽州驛站與急遞鋪的設置,尤其是驛道、鋪路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為明代徽商發(fā)展以及該地對外物資交換奠定了基礎?!犊兿h志》記載了徽州地區(qū)的三條驛道。其一為新嶺驛道,該驛道南起徽寧驛道雄路鋪,經過孔靈、祥云鋪、新嶺、鎮(zhèn)頭官鋪橋,接翚嶺驛道,全長15公里,皆為石板路,寬2米至2.5米?;罩菥硟壬倘硕嘤纱私涍^,該條驛道成為明代商旅要徑;其二是徽寧驛道。驛道縱貫績溪縣境中部,南起歙績的界牌嶺,經過臨溪街、雄路、下三里、徽溪橋入縣城南門。貫穿績溪縣城,出北門后,經五里鋪、十里巖、揚溪街、石街頭、叢山關入寧國。驛道全長31公里,皆為石板路,寬2米至3米,系徽州府與寧國府之通衢;其三,翚嶺驛道。驛道南起績溪縣城西門,經過蘇橋、大徽村,越過翚嶺、鎮(zhèn)頭、浩寨、分界山就,接旌德道。驛道全長36公里,為石板路,寬2米至2.5米。翚嶺驛道是聯(lián)系徽、宣、池之通道,亦是縣境嶺南、嶺北之通衢[15]306。此三條驛道的形成不僅促進該地區(qū)的內部聯(lián)系與交流,亦將其與其他區(qū)域有效聯(lián)系起來,使得徽州地區(qū)的竹、木、瓷土、生漆以及茶葉歙硯、徽墨等產品得以輸入其他地區(qū),并與之進行物資交換。此外,《寰宇通衢》提及明代由京師至直隸各府州之時,需多次經過徽州祁門驛。如京城至廬州府,一路馬驛之時,需由“會同館六十里至江寧鎮(zhèn)驛,六十里至采石驛,三十五里至當利驛,六十里至祁門驛,六十里至界首驛,六十里至高井驛……”[23]141,京城至湖廣布政司并所屬各府[23]165、京城至廣西布政司并所屬各府[23]173、京城至普安衛(wèi)[23]182以及京城至云南布政司[23]188之時皆需經由祁門驛。由此可見,因地理位置影響,明代徽州各驛站在一定程度上是溝通南北各地區(qū)驛路的重要驛點。

    2.3 民間交通

    急遞鋪的設置以及鋪路的形成對人員流動以及物資交換之作用與驛站、驛道相似。作為一方所設的急遞鋪與鋪路,其在聯(lián)系區(qū)域內部過程中所起作用除傳遞公文之外,最為明顯的作用之一即是作為民間交通路線以供區(qū)域內人員流動?!?道光)休寧縣志》記載:“赴郡之道,出東門遵萬安街,漲山鋪,由石嶺至長充鋪,凡二十里入歙境,歷茆田鋪及巖鎮(zhèn)、冷水鋪,至于府,為六十里。西出由綠溪鋪通黟、祁……”[19]23遞鋪作為道路之上的一個個據點,成為區(qū)域內人員流動之時的一個重要指示。除此之外,由明代徽商黃汴所著之《天下水陸路程》之中亦有諸多經由徽州鋪路的路程記載。如江西至浙江途中,需經由“南昌府,三十里黃家渡。四十里趙家圍。七十里圃魚洲……二十里康郎山。三十里饒州灣。二十里磨刀石。二十里程家度。十里顧園渡……十里休寧縣。十里萬安街。三十五里屯溪。六十里浦口。四十里深渡。五十里街口……”[24]226,杭州府至休寧縣齊云山之時,需經由“冷水鋪、新橋鋪、老竹嶺……蛇坑,山后鋪、七賢鋪、大佛鋪、章祈鋪、稠木鋪……茆田鋪、長充鋪、漲山鋪……綠溪鋪、尚田鋪,齊云巖腳?!盵24]246由徽州府至婺源縣途中,需經過“二十五里黃墩。二十五里屯溪。十里高偃。十里隔山鋪?!盵24]253蕪湖縣至徽州府之時,亦由“朱塘鋪……雄路、龍溪、新館、牌頭、吳山鋪。”[24]255如此便不難窺見,徽州急遞鋪的設置以及鋪路的形成不僅成為官方傳遞公文之用,更為民間交通以及對外交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2.4 思想文化傳播

    驛站、急遞鋪以及由此形成的驛道、鋪路承載了諸多社會內容,除了信息傳遞、物資交換以及人員交流之外,其在思想文化傳播與交流方面亦有所作用。在《婺源郵電志》中記載了一則驛路紀擷,還留下一篇紀文??滴醵?1687年),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為朱熹御書“學達勝天”四字匾額,并命朱廷梅、曹貞吉護送至婺源文公闕里,該篇紀文即是曹貞吉在匾額護送過程中所寫。其中,“三千驛路同引繩,卿云縵縵臨山城”一句描寫了彼時經驛路護送匾額至婺源的情形。囿于該方面記載有限,此則驛路紀擷所記述的年代雖為清,但其中所反映出的驛路在理學傳播過程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由此可窺見,明代徽州郵驛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對包括理學等思想文化傳播與對外交流的影響可見一斑。

    3 明中后期徽州郵驛變遷

    明初雖已建立并積極完善全國郵驛體系,但至明中后期,包括徽州在內的諸地區(qū),郵驛問題日趨嚴重,誠如明人胡纘宗所言:“生民涂炭,莫驛傳若也。驛傳日熾,則閭閻日困矣。”[25]72

    3.1 明中后期徽州郵驛變遷背景

    明中后期,各地郵驛體系弊端叢生,濫用驛傳、驛務繁重、貪吏盤剝等主要問題逐漸顯現。明人劉懋曾言:“按國初,馬遞止以飛報軍情,所夫止以遞運上供物料,給邊糧錢,非為有司往來行李設也。大臣以禮致仕,方準馳驛,非大臣禮致仕,其不準馳驛可知也。撫按欽差行部,始給腳力,非欽差不給腳力可知也。今自京官而及司道州縣,何官不借勘合,何役不討火牌。且也私牌私票,橫行不絕,及于天壤間無不馳驛之人。其中不仁貪官,馬動以六七十匹,夫動以二三百名。不法差役,無益之需索,無情之凌辱,又不與焉。奈之何驛不困而民不逃也?”[26]410按照洪武以及嘉靖時期相關規(guī)定,只有十二種情況方可乘驛,即赍擎詔旨制諭;飛報軍務重事;奉特旨差遣;親王進賀表及差人赍王奏本赴京奏事;欽差各部官監(jiān)察御史往各處追問等項,并帶去問事人、監(jiān)生、書吏人等;公侯、駙馬、都督等;衍圣公赴京進表朝賀、張真人來朝以及衍圣公并真人府差人進表等;顏曾孟家五經博士赴京進表;各地人員送進官表;南京太常寺委官及孝陵、鳳陽陵戶、墳戶、社長、香首、禮生赴京關領香帛等物;安南國陪臣;親王前赴封地等[24]29。由此可見,明中后期各地郵驛驛務繁重,私借勘合、肆意使用驛傳的問題之嚴重。

    明中后期各府州縣驛站成為貪官盤剝工具,致使驛傳役、小民生活愈發(fā)艱苦。明人羅元賓將此問題歸為“上壅”與“中飽”?!爸馏A遞之查也,假虎食人足茲當絕。然尚有二弊焉:曰上壅,曰中飽。夫額征與協(xié)濟加派之糧節(jié)省則可議咸而或有不省,府州縣之長征之而怯于發(fā),即發(fā)亦抽扣焉。致小民受非藝之征,而驛官有賠塾之苦,此謂上壅。迨一領人于驛官吏之手,而益不可問矣,即遇真正勘合,借節(jié)省之名或缺少其夫馬,而改雇覓無路,或短其夫馬之值,而致逃棄,可虛迄至報數,凡夫馬廩給小飯中火之類,又多方以諄增之過客,已馭而莫知也。上司遞據而莫結也,而官吏夫頭之囊盈矣,此謂中飽。夫以圣明之銳意清核,諸臣之竭力奉行,而卒使有用金錢,不在國,不在民,不在過客,而只以實鼠雀之腹亦何益哉!”[26]415“上壅”與“中飽”受益者并非底層驛官,但最終承擔苦果卻包括底層驛官在內的民眾。凡此種種,致使明廷決意改革。

    3.2 明中后期徽州郵驛的變化及影響

    明中后期,涉及郵驛的改革主要有張居正改革驛傳以及崇禎裁驛。前者改革主要針對勘合以及官員肆意索驛兩方面,后者則因財政入不敷出裁減各地驛站。狃于資料,張居正驛傳改革在徽州的情況以及成效難以明確。崇禎裁驛在徽州則表現較為明顯。在實際過程中,徽州各縣或裁減驛站,或將驛站改設急遞鋪?!?道光)休寧縣志》記載:“公館,在縣治南、東、西市之中……嘉靖出裁革,二十一年改建。崇禎中,知縣王佐改為瞻云書院,后廢?!盵19]5無獨有偶,祁門“唐代驛站無考。到宋,祁山驛在城內,文溪驛在縣治西六十里,舊名大北驛。元,設巡警鋪八所,百戶一員,延佑年間(1314-1320)增千戶一員。明,改稱急遞鋪……”[14]289此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后期國家財政的無能為力。

    崇禎裁驛之后,包括徽州在內的大范圍裁驛導致部分地區(qū)出現失業(yè)者更多,地方安穩(wěn)受到威脅。彼時有人評價:“流賊之起,始于裁驛遞。驛遞之裁,倡于御史毛羽健,成于科臣劉懋。羽健妾甚嬖,其妻乘傳至,立譴之。來速,不及預防……驛遞一裁,游手千萬人,依驛遞為生者,無從得食,相率為盜,遂至滋蔓?!盵26]416崇禎裁驛,主因財政無力應對戰(zhàn)事,加之驛站弊端叢生,方得以推行?;罩莸鹊夭皿A之后,地方與朝廷卻無力應對因裁驛導致的人口流亡、群盜四起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中后期的明廷統(tǒng)治漸趨衰落,已無力維系國家穩(wěn)定。

    4 結 語

    王夫之有言:“驛遞者,國之脈絡,不容壅滯者也。故在國初,水馬驛櫛比蔓綿,恒處于有余?!盵27]213-214明初徽州驛站、急遞鋪逐漸建設起來,且驛道、鋪路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定規(guī)模。迄至明中后期,各地郵驛弊端叢生,受張居正驛傳改革以及崇禎裁驛影響,徽州郵驛體系發(fā)生變化,驛站或有所減少,或改設為急遞鋪??v觀明代徽州郵驛在執(zhí)行其遞送公文、接待使者的功能同時,其所承載的信息交流、物資交換以及人員交流等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徽州與明廷之間政策、軍事等方面的聯(lián)系,強化了區(qū)域內部經濟、文化等的聯(lián)動,由此反映出明代徽州社會內部生生不息的交流以及持續(xù)對外的輸出與輸入的樣態(tài)。

    猜你喜歡
    驛道驛站徽州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00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0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04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14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徽州綠蔭
    古絲路驛道上的千里走單騎
    學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4
    海豐古驛道歷史遺存修繕設計的思考
    中華建設(2019年8期)2019-09-25 08:26:32
    李將軍古驛道上搗叛賊
    夜郎文學(2017年2期)2017-09-26 06:29:34
    曲阜市| 邹平县| 五原县| 淮阳县| 余干县| 伊宁县| 庆城县| 蒙阴县| 湘阴县| 岗巴县| 巴塘县| 北宁市| 小金县| 辽宁省| 阳西县| 白玉县| 城固县| 桂平市| 大名县| 宣城市| 天祝| 塔河县| 呼玛县| 揭西县| 靖安县| 松滋市| 绍兴县| 阳春市| 灵武市| 柯坪县| 乌兰县| 米脂县| 华坪县| 来凤县| 星座| 改则县| 兴义市| 郸城县| 班玛县| 黔江区|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