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淑
(鄭州人民醫(yī)院 內(nèi)分泌代謝科, 河南 鄭州450000)
目前, 2 型糖尿病臨床治療尚無根治性方案, 患者需終身用藥控制病情, 而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疾病控制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 由于諸多因素均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產(chǎn)生影響, 如治療方法、 心理狀態(tài)、 疾病認知等, 所以在治療2 型糖尿病患者時, 需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 以達到提升疾病控制效果的目的[1]。 本研究觀察綜合護理對改善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遵醫(yī)行為的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94 例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各47 例。 對照組中, 男性26 例, 女 性21 例; 年 齡30 ~48 歲, 平 均 (41.7 ± 2.8)歲。 觀察組中, 男性25 例, 女性22 例; 年齡32 ~50 歲, 平均 (42.4 ± 2.6) 歲。 所有患者均診斷為初發(fā)2 型糖尿??; 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 且同意參與; 排除精神疾病、 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等患者。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 (P >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以糖尿病知識進行健康宣教,介紹飲食、 運動等療法, 指導患者降糖藥物使用方法等。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 具體如下: (A) 健康教育計劃。 ①針對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機制、 癥狀表現(xiàn)、 治療方法及預后等知識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講解, 加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 同時, 介紹血糖控制的方法及重要性, 讓患者認識到積極用藥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對疾病控制效果及并發(fā)癥預防的重要性, 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②因降糖藥物類型較多, 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 用藥方法也不同, 因此需針對患者所用降糖藥物的效果、 保存方法、 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避免患者用藥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影響用藥依從性。 ③結(jié)合患者實際病情, 介紹運動療法、 飲食療法的重要性, 并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 飲食方案, 叮囑患者嚴格遵循。 ④患者出院時指導其血糖測量方法、 血糖儀使用方法等, 要求患者出院后每天定時監(jiān)測自身血糖水平; 通過電話隨訪方式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況、 健康狀態(tài)及遵醫(yī)情況等, 解答患者存在的問題, 要求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B) 心理干預。 ①對于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由于發(fā)病突然, 患者在情感上難以接受, 心理上容易產(chǎn)生焦慮、 抑郁等不良情緒[2]。 所以, 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 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并分析其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 做好疾病解釋工作, 通過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提高醫(yī)護工作配合度。 ②2 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多數(shù)為對自身疾病認知不足, 因此需針對疾病知識加強宣教, 尤其要介紹糖尿病治療方法及效果, 使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 有利于緩解患者因?qū)膊〖隘熜粗a(chǎn)生的不良情緒。 ③多數(shù)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自卑情緒明顯, 心理較為敏感, 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鼓勵患者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積極配合治療。 ④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 要求家屬多陪伴和關(guān)心患者, 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guān)懷, 有利于緩解其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 評分區(qū)間0 ~80 分)、 抑郁自評量表 (SDS, 評分區(qū)間0 ~80 分)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 評分越高表示心理狀態(tài)越差。 對比兩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 包括用藥治療、 生活方式、 運動鍛煉、 飲食控制、 按時復查等方面。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護理前, 兩組的血糖水平比較均無明顯差異 (P>0.05); 護理后, 兩組的血糖水平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 ± 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 ± s)
注: 與該組護理前比較, *P <0.05;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時間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 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護理前 10.26±2.43 14.68±3.16 8.55±0.67(n=47) 護理后 5.81±0.41*# 7.42±0.65*# 5.37±0.31*#對照組 護理前 10.34±2.29 14.71±3.04 8.49±0.69(n=47) 護理后 7.86±0.87* 9.64±1.13* 7.23±0.54*
2.2 心理狀態(tài)護理前,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 (P >0.05); 護理后,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的SAS、 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 ± 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 ± s, 分)
注: 與該組護理前比較, *P <0.05;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時間 SAS 評分 SDS 評分觀察組 護理前 51.07±7.54 55.91±8.52(n=47) 護理后 28.56±4.27*# 34.83±5.16*#對照組 護理前 51.43±7.35 55.62±8.79(n=47) 護理后 39.86±5.83* 43.94±7.13*
2.3 遵醫(yī)行為觀察組用藥治療、 生活方式、 運動鍛煉、 飲食控制、 按時復查比例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比較 [n (%)]
近年來, 隨著人們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 諸多疾病臨床發(fā)病率均呈上升趨勢, 其中2 型糖尿病作為常見疾病, 發(fā)病率已經(jīng)達到9%以上[3]。 2 型糖尿病臨床治療尚無根治性方法,只能通過藥物治療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預防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 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對治療效果有直接影響, 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家庭支持、 對疾病認知程度及治療方法等均會對患者遵醫(yī)行為產(chǎn)生影響[5]。 因此, 在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需采取護理措施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及遵醫(yī)行為。
在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shù)發(fā)展背景下, 常規(guī)護理模式已難以滿足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并未促進患者疾病控制效果。 綜合護理應用于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中, 能夠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全面性及規(guī)范化的護理服務。 健康教育能夠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的了解, 正確認識自身疾?。?講解治療方法及預后等知識能夠使患者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 改善自我護理技能、 疾病認知度及遵醫(yī)行為; 心理干預能夠讓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保持心態(tài)平和穩(wěn)定, 以樂觀、 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飲食、 運動療法, 有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護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表明綜合護理對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具有積極作用; 觀察組護理后的SAS、 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表明綜合護理明顯改善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觀察組遵醫(yī)行為比例高于對照組, 表明綜合護理能夠提升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的遵醫(yī)行為。
綜上所述, 綜合護理應用于初發(fā)2 型糖尿病患者中,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提升其遵醫(yī)行為, 對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較好效果,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