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宜兵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0)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局部晚期鼻咽癌指病灶周圍組織受侵襲但未遠處轉移,臨床治療以放療為主[1]。三維適形放療(3D-CRT)是局部晚期鼻咽癌主要治療方案,在高劑量放射線照射腫瘤的同時可保護周圍組織,且后程3D-CRT可減少不良反應[2]。但單用3D-CRT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易復發(fā)或遠處轉移,5年生存率較低,不利于預后改善?;诖?,本研究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組對比,在后程3D-CRT基礎上聯(lián)合DP方案化療,旨在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7-08~2018-10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75例,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n=38)、對照組(n=37)。本研究經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36~67歲,平均(51.52±7.28)歲;臨床分期:Ⅲ期15例,Ⅳ期22例。研究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35~69歲,平均(52.08±7.41)歲;臨床分期:Ⅲ期17例,Ⅳ期21例。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臨床分期)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1)經鼻咽鏡檢查、病理檢查、CT檢查確診為局部晚期鼻咽癌;(2)既往未接受抗腫瘤治療;(3)預估生存期超過6個月;(4)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衰竭;(2)過敏體質;(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3D-CRT放療前先給予常規(guī)放療,雙側面頸聯(lián)合野、下頸部前切線野,36Gy。(1)對照組給予后程3D-CRT治療,具體如下:取仰臥位,行MRI或CT檢查確定病灶位置及放療范圍,掃描圖像上傳至三維系統(tǒng)重建,確定放療方案。大體腫瘤靶區(qū)體積(GTV):勾畫CT顯示腫瘤影像;計劃靶體積(PTV):在GTV基礎上外放4mm左右,腦干、腦髓處外放2mm左右;臨床靶體積(CTV):在GTV基礎上外放7mm左右,后壁外放36mm左右。采用等角7野分組,GTV照射劑量60~70Gy,分次劑量2.0~2.33Gy;PTV照射劑量54~57Gy,分次劑量1.8~1.9Gy;CTV照射劑量57~63Gy,分次劑量1.9~2.1Gy。5次/周,共6周。(2)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DP方案化療:給予多西他賽(浙江萬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44),靜滴,75mg/m2;順鉑(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72),80mg/m2;治療周期第1d用藥,1個治療周期為3周,用藥2個周期。
(1)完全緩解(CR):治療后病灶完全消失。(2)部分緩解(PR):治療后病灶最長直徑總和減少>30%。(3)疾病穩(wěn)定(SD):病灶最長直徑總和減少≤30%或增加≤20%,且未出現(xiàn)新病灶。(4)疾病進展(PD):治療后出現(xiàn)新病灶或最長直徑總和增加>20%。CR、PR計入總有效。
(1)治療效果。(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兩組治療前后2個月生活質量。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進行評估,分值越低表明生活質量越差。(4)隨訪12個月,統(tǒng)計分析生存情況。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47%,高于對照組67.5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治療前SF-36評分:研究組(43.51±5.37)分,對照組(44.19±5.62)分,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t=0.536,P=0.594);治療后2個月SF-36評分:研究組(75.93±6.11)分,對照組(67.86±5.92)分,研究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t=5.807,P<0.001)。
隨訪12個月,研究組病例脫落3例,死亡2例;對照組病例脫落2例,死亡4例。兩組比較,研究組生存率94.29%(33/35)與對照組88.57%(31/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82,P=0.669)。
鼻咽癌以低分化鱗癌為主,由于鼻咽解剖結構特殊及組織病理學特征,放療是臨床治療首選方案,但常規(guī)放療效果有限,5年生存率約為50%,遠處轉移、復發(fā)是致死主要原因[3]。3D-CRT的廣泛應用對臨床效果改善有重要意義,通過調整影像學資料及三維體系重建,精準照射腫瘤靶區(qū)、調節(jié)劑量,獲取相比常規(guī)放療較高照射劑量,可增強局部腫瘤控制;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照射劑量,可保護正常組織,具有靶區(qū)定向準確、照射劑量大、分布均勻等優(yōu)勢[4]。龍斌等[5]通過對比大分割與常規(guī)分割3D-CRT治療復發(fā)鼻咽癌的效果,證實3D-CRT中遠期治療效果較好,有助于提高腫瘤控制率。由于新診斷鼻咽癌治療第1階段難以明確臨床靶區(qū),多采用常規(guī)放療,后程再給予3D-CRT。相較于常規(guī)放療,后程3D-CRT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但遠處轉移率、復發(fā)率仍較高。因此,部分醫(yī)師臨床應用3D-CRT與化療同步治療鼻咽癌。
DP方案化療給予多西他賽、順鉑治療,多西他賽半衰期長,可延緩微管蛋白解聚,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增殖,有助于增強治療效果[6,7]。順鉑可與DNA結合,誘導鼻咽癌細胞凋亡,具有較強抑瘤作用,并能提高腫瘤細胞放療敏感度[8,9]。廖家華等[10]研究表明,DP方案化療有助于抑制骨髓毒性、消化道毒性,對腎功能、免疫功能影響較小。DP方案化療聯(lián)合后程3D-CRT具有以下優(yōu)勢:(1)放療可提高化療藥物細胞毒性,化療可增強腫瘤細胞放療敏感性,二者協(xié)同可提高抗腫瘤作用;(2)化療可殺滅部分放療過程中加速增殖的腫瘤細胞;(3)可減少遠處轉移,有助于延長生存期。本研究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給予DP方案化療聯(lián)合后程3D-CRT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DP方案化療聯(lián)合后程3D-CRT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同時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DP方案化療聯(lián)合后程3D-CRT安全性高。對兩組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研究組生存率94.29%略高于對照組88.57%,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待臨床多中心選取病例進一步分析。
綜上,DP方案化療聯(lián)合后程3D-CRT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效果確切,可提高腫瘤控制率,改善生活質量,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