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鵬程
生命化課堂是一個讓人充滿敬畏、夢想和期待的課堂。從生命化教育的關鍵詞“生命在場”“慢的藝術”“珍視”“寬容”“期待”“克己”“坦誠”“信任”“優(yōu)雅”“同情心”“細節(jié)”等,一定能讓你感覺到詩一樣的浪漫、柔情和創(chuàng)造力,感受到詞語背后洋溢著人性美的教育姿態(tài)和心態(tài)。讓我們想象一下,充滿著“生命在場、珍視、寬容、期待、信任、優(yōu)雅”等的課堂,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溫文爾雅的教師面帶微笑,沉靜、睿智,時而拋出問題,豎起大拇指真誠表揚學生,時而解答問題,用信任的眼神熱切地鼓勵學生。學生的小臉上洋溢著滿足、幸福的笑容,眼神里充滿了求知的渴望。他們時而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時而捧起書本動情地讀著。他們有的沉思靜想,有的和同學進行著熱烈的討論。在這兒,生命不僅是靜思的,而且是在活動中覺醒的;學生的心靈是自由的,不會被強迫……這是一個篤信生命化教育的教師,這是一個彌漫著生命化教育氣息的課堂。你是否已被這樣的課堂深深打動,充滿了虔誠與向往?
葉瀾教授說:“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yè)?!彼?,筆者認為,真正有意義的教學,應該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fā)展為歸宿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面對生命化課堂的高要求,作為具體操作者和執(zhí)行者的教師群體,我們應該關注些什么?目前可以通過個人哪些努力,去改變些什么呢?
一、關注今天的學生學什么更重要
1.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會做人?!蹦切╇娔X黑客,技術不可謂不精,但是他們對社會的進步不但沒有產生積極的作用,反而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所以說,教育要永遠堅持德育為先、智育為重。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經常思考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學會學習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著名的數(shù)學家高斯歸納了三條:“不是知道,而是學會;不是所有,而是獲得;不是存在,而是到達?!苯處熞虝W生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從而使之獲得學習方法和學習品質的和諧發(fā)展。
3.學會創(chuàng)新
知識是過去經驗總結的記錄,創(chuàng)造是知識航船駛向未來的發(fā)動機。所以,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對學生動手、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關注今天的知識怎樣教
靈動的生命化課堂,首先要求我們高度尊重學生,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內在本性,必須把兒童看作生命發(fā)展的主體,始終珍視兒童發(fā)自天性的那種主動權。
雅斯貝斯說過,生命化的課堂不是知識的堆積,而是一種“喚醒”。所以,我們要倡導一種多元的教學觀,不要滿足于教給學生什么,而要創(chuàng)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fā)展空間,放飛兒童的思維,讓學生自由自在地思考問題,使教學真正成為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成為發(fā)展學生智慧、感悟自由精神的過程。給知識注入生命,使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比如,用經驗來激活知
識,用思維來建構知識,用情感來豐富知識,用心靈來感悟知識,用想象來拓展知識。
三、關注教師的自我塑造
1.自我修煉,做一名優(yōu)雅的教師
優(yōu)秀的教師幾乎都具有一種不引人注目的優(yōu)雅。他是謙遜、寬容、自省等品格和內在生命之光含蓄、自然而然的顯露。這是一種精彩生命的內在氣象。所以,教師應該修煉語言,使之簡潔平實,妙趣橫生;修煉眼神,使之明澈生動,豐富傳神;修煉笑容,使之親切恬然,神采飛揚;修煉行為,使之端莊規(guī)范,堪為師表;修煉脾性,使之溫良恭謙,雍容平和;修煉學識,使之意蘊涵泳,博雅雋逸;修煉心靈,使之純粹尚善,澄懷曠達;修煉氣質,使之莊雅兼具,氣韻脫俗;修煉人生,使之快樂向上,健康幸福。
2.自我認識,做一名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
教師是職業(yè),職業(yè)的意義在于滿足生活和精神的需要;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并為此奉獻終身。做一名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要敢于對目前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說一個“不”字,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思路對教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反思,并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
3.自我反思,做一名覺悟型教師
教師應每天閱讀一點教育論著,每天記錄一點教學隨感,每天撰寫一點教學反思,而經常反思自身的教學細節(jié)尤其重要。
把目光聚焦到日常教學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教學行為?布置自學和討論,學生剛自學三分鐘就急忙叫停,小組討論四分鐘不到就匆匆打住,讓“自學”與“討論”流于形式。作為教師,我們可能顯得有些無可奈何:“不這樣就要耽誤太多的教學時間,就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笔裁床攀钦嬲慕虒W任務?教學任務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還是以教師預先安排的教材內容,或會考到、不教不放心的教材為主?完成了這些大都為認知目標的教學任務,學生又能學到什么?課堂到底以誰為中心或主體呢?課堂活動是學生生命活動的部分,教師應該扔掉教參中的標準答案,在教學設計中多一點彈性,少一些剛性,留出更大的余地讓學生多實踐、多習得,讓學生用心地讀、暢快地想、放膽地說、盡興地議。
你是否還遇到過這樣的難題?在輕快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敢說敢問,連老師的毛病都敢挑,讓你有些招架不住了?此時此刻,你是不懂裝懂,還是坦誠面對?我就曾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一個學生問老師:“螞蟥是什么?”老師隨口說:“螞蟥就是大螞蟻?!蔽野蛋祿模旱鹊接幸惶欤瑢W生明白了螞蟥不是大螞蟻,他會如何評價自己的老師呢? 針對以上細節(jié),我認為可以采取兩種措施:對一些容易的問題,通過師生共同釋疑解決;對一些有價值、較難的問題,還可以存疑待疑。因為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鬃硬W,尚且有不知的時候,我們?yōu)楹尾桓姨拐\面對對某些問題的“不知”?我們理應先表揚質疑的學生,然后承認自己暫時無法回答,不回避問題,可以讓大家把疑問帶出課外,待查問后再補釋。
在一堂課結束后,我們應該經常自我詢問這樣的問題:我們是否濫用了授予我們的權力,時常逾越了正義與道德的底線?我們是否出于對權力的恐懼或難以抵擋的功利誘惑,扭曲了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兒童的心靈,并辜負了學生質樸、珍貴的信任?我們是否因為同情的匱乏和情感的冷漠,而時常有意無意忽視那些最需要我們注視、關愛與呵護的心靈?我們是否因為生活的重荷,而變得日漸勢利、鄙俗,缺乏生活的熱情,毫無夢想,毫無真善美的信念?我們是否因為失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而使得課堂變得極其平庸、乏味,毫無激情、創(chuàng)造力?我們是否已經不再適合擔當教師這一角色,甚至這樣的自我詢問也被遺忘,或者我們幾乎就沒有這樣自我詢問的勇氣?
《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化教育把每個人都視為一個運思和創(chuàng)意的原點,把每個人都視為一個智識和靈感的凝結中心。認識到了這一點,我相信,我們的教師、我們的生命化課堂的建構,都能從可以改變的地方開始。
請允許我引用張文質先生的原話,來闡述生命化課堂成全之道的主張——
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
從尊重每一個學生開始;
從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開始;
從善待每一個學生開始;
從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開始;
從相信每一個生命的意義開始;
從成全每一個生命的發(fā)展開始;
從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有安全感的教學環(huán)境開始;
從改善與學生的交往方式開始;
從改善傾聽能力開始;
從改善與學生的對話方式開始;
……
(作者單位:湖北荊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