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才 郭少芳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也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各類智能移動終端類教學APP層出不窮,為職業(yè)教育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方向,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文章針對中職護理專業(yè)的特點,基于UMU互動學習平臺,充分利用“導學案”的優(yōu)勢于中職基礎護理實訓課堂,改變傳統(tǒng)的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信息化與實訓課堂有效融合,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UMU互動學習平臺? 導學案? 護理實訓教學
【基金項目】百色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課題名稱:將信息化UMU互動學習平臺引入中職衛(wèi)校護理實訓教學的探討與研究,課題編號:2019009。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181-02
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依據(jù)中職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主導,以臨床職業(yè)標準作為重要依據(jù),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熟練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具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評判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而護理實訓教學是學生掌握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我校受到基礎硬件設施、師資力量不足的影響,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仍以“教師示教—學生分組練習—教師糾錯后學生回示—考核”的傳統(tǒng)四段式教學模式為主,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氣氛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生興趣,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未能建立起臨床護理思維,對于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難上加難,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將信息化運用于護理師訓教學,在我校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逐漸形成“UMU互動學習平臺+導學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1.在線學習平臺的選擇
隨著國家積極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云班課、超星泛雅平臺、職教云平臺、UMU互動學習平臺等各具特色的教學類APP不斷涌現(xiàn),大力推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移動教學,成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教師可隨時隨地在學習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監(jiān)控學習進度、及時與學生互動答疑,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平臺資源,拓展知識面,隨時隨地完成學習任務。但目前在線學習平臺種類繁多,如何選擇一款適合本學科課程的在線學習平臺尤為關鍵。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UMU 互動學習平臺對于中職護生較為適用。
UMU是微信第三方互動平臺,教師通過UMU APP將二維碼發(fā)送至目標微信群,會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進來[1]。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將教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課程內容學習,包含課程內容的Word文章和視頻、語音資料,教師可以添加授課小視頻、網頁形式的PPT、課前小故事等;另一部分是互動環(huán)節(jié),包含問卷調查、提問、討論、抽獎、游戲、考試、簽到等。課上,要求學生簽到,以了解出勤情況,課堂討論時,學生用手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回復別人的提問。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考試時,學生只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參加考試,考試結束后,學生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的成績,教師也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了解學生通過率、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每道題的答題情況。利用該平臺可以實現(xiàn)手機、電腦等設備多屏互動,發(fā)揮在線互動功能[2-3]。
2.導學案的作用
導學案是以案例為載體,以導學為方式,教師根據(jù)中職護理實訓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合理的設計實訓課程導學案,為學生提供課程學習的方向,借助導學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導學案中的基礎護理實訓案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使學生積極預習、主動查閱相關資料,逐漸培養(yǎng)臨床護理思維模式的形成。另外,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導學案的編制包含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課前導學案的學習,能夠有的放矢,明確自己掌握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是亟待課上教師進行答疑解惑的,使得學生帶著成就、展示的欲望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大大提升了教學的效果。
3.“UMU互動學習平臺+導學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3.1課前—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發(fā)布導學案及相關課程資源,充分發(fā)揮導學案的優(yōu)勢
在進行基礎護理實訓教學前,教師提前一周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發(fā)布與本次課相關的課程資源,包括導學案、課程相關視頻、微課、課前小測試等,在課前預習中,通過導學案引領學生掌握本次課的學習目標,結合課程相關的課件、視頻、微課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導學案為學生預習提供了學習地圖。例如,在《護理學基礎》課程第九章“臥位與安全”中,根據(jù)《護理學基礎》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制定出“臥位與安全”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點等多方面綜合編寫導學案,并將導學案及各種臥位安置的視頻上傳至UMU互動學習平臺,學生從手機端進行課前預習,提前了解各種臥位安置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并通過平臺的分組功能,讓學生提前在宿舍相互練習各種臥位的安置方法,以便課上進行展示。教師利用UMU學習平臺的后臺監(jiān)控,了解學生線上各任務點的完成進度,及時督促學生完成課前預習,通過課前測試,了解每一位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把握情況便于在課中有的放矢。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存疑之處通過討論區(qū)發(fā)表疑問,教師可在平臺實時答疑,同學之間也可通過討論區(qū)參與答疑互動,在整個預習過程中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確定實訓教學的重難點。
3.2課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打破時間空間界限
課上,利用簽到功能了解學生的出勤情況,根據(jù)UMU互動學習平臺的預習數(shù)據(jù)反饋,教師對課程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進行著重講解和示教,之后讓學生分組練習,教師邊巡視邊糾錯,練習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共性問題時,可利用UMU互動平臺的直播功能,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及時糾正,學生也可通過直播中的彈幕功能實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講解的同時通過彈幕可以了解學生存疑點,及時地解答,增加了實訓課堂的時效性。練習結束后,教師邀請在練習過程中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進行展示,展示過程錄制成視頻,將視頻分享到學習平臺中方便同學們隨時觀看。在這個階段中,教師不再對課程內容進行講授,學生帶著課前預習的知識進入到課堂,學習效率、教學質量、學生的接受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更加深刻,學習自主性得到提高,教師講解知識更具針對性,無論對于學生或者教師,學習質量與教學質量均有提升[4]。
3.3課后—知識拓展、能力提升
課后,教師在UMU互動學習平臺發(fā)布作業(yè),如練習題、實訓作業(yè)等,練習題讓學生及時鞏固理論知識,實訓作業(yè)可檢驗學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對每位同學的技能掌握做到全部了解,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訓室練習時,將練習視頻上傳平臺,教師便可利用時間碎片對學生視頻進行指正、評分,這個分數(shù)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期末總成績息息相關,提高學生練習技能的積極性。另外,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為學生推送課程相關延展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
4.結語
UMU平臺具有“簡單、便捷、微課拍攝、直播、答題互動”等特點,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批判性思維的形成[5],而經過合理的編制“導學案”,突出的是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以及調控作用, 從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互聯(lián)網+的大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成為未來教學的主流模式,而“UMU互動學習平臺+導學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基礎護理實訓教學在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可以較好地解決中職基礎護理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從而有力提升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貼近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最終推動我校中職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許麒麟,黃威榮四種常見的課堂在線互動平臺比較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6.
[2]李磊,楊梅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國家精品課程推廣與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6(16):79-91.
[3]梁妍.借助UMU網絡平臺進行商務英語項目化教學改革[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4):46-48.
[4]鄒安妮,李宇飛,胡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8):106-107.
[5]凌蕓,王慶高,覃勤,覃毅,陳玲,基于UMU平臺“內科護理學”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13):87-90.
作者簡介:
韋秀才(1986年10月-),女,壯族,廣西田東人,講師,從事護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