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摘要】“雙減”政策指的是全方位減少作業(yè)的總量和時間長度,降低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教育回歸于課堂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讓成長的價值大于成功的價值。落實“雙減”政策,要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還要活躍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增強課堂效率,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設置教學內(nèi)容,使其在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收獲一定的情感體驗,提升閱讀效率。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高年級語文? 閱讀教學?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125-02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各個學校都應遵循“雙減”政策的要求,讓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讓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迎合學生需求,使學生的學習更好、更有效地回歸校園。語文學科蘊藏著深刻的人文涵養(yǎng),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閱讀觀念的定義,還停留在淺層的“看書”層面上,基于雙減政策和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教師應該轉變學生的觀念,迎合課程改革的要求,以人為主,豐富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深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成效。
一、轉變閱讀教學理念,調(diào)動學生閱讀熱情
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運用“灌輸式”教學,向學生傳授知識點,致使很多學生學生反感。所以,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價值,協(xié)助學生更好、更優(yōu)質(zhì)地完成閱讀學習。[1]
在閱讀課上,教師要承擔起“引導者”的角色,傳授給學生基礎性的閱讀技能,接著在恰當?shù)拈喿x領域內(nèi),使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進行自主性地挑選,并為學生提供足量的閱讀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干預學生的閱讀過程,但不能過分,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生動的閱讀氛圍中,體感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調(diào)動閱讀熱情。因此,教師應該基于素質(zhì)教育的深化和雙減政策的落實,重視自身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魯濱遜漂流記》為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本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時,就可以聯(lián)系本單元的閱讀任務和具體閱讀內(nèi)容,來為學生擬建“閱讀書目”,像《杰克上?!贰缎粮駹栴D船長》《摩爾·弗蘭德斯》等等。讓學生自主挑選,提高學生閱讀熱情。教師此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母深A,比如,將整本書分段閱讀,讓學生每天閱讀一小部分,并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做好閱讀筆記,彰顯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在自由的閱讀氣氛中,學生就會展現(xiàn)自身的主體地位,并積極踴躍地投入到讀書趣程中,更有效地實現(xiàn)閱讀目標。比如讀《摩爾·弗蘭德斯》,教師就可讓學生分段閱讀,然后分析它的深層結構,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興趣。[2]
二、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強化課堂閱讀成效
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完整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容易了解知識難點,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依照閱讀篇目設計對應的閱讀情境,結合學生的閱讀要求完成教學體系的構建,在深化趣味課堂的同時,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完成相應目標。
對閱讀情境的建設,需要教師對閱讀的文章有深層的了解。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并迎合學生的閱讀要求,選擇適當?shù)拈喿x篇目,然后把閱讀內(nèi)容完整地融入到閱讀情境中,豐富閱讀情境的深層程度,強化學生的閱讀成效。教師在設置閱讀情境的時候,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從視頻當中獲取情境設置靈感,確保情境能夠協(xié)助學生實現(xiàn)相應的閱讀目標。以小學語文人教版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開國大典》為例,教師在講課時,就可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深化學生的閱讀成效。上課前,教師需深刻了解《開國大典》課文內(nèi)容,并整合出其閱讀重點和難點,把它當作情境教學中可以處理的關鍵點,之后再利用網(wǎng)絡找尋和“開國大典”相關的視頻資源,并把它加入到教學課件當中,優(yōu)化情境。學生“身臨其境”,把自己當作是現(xiàn)場的民眾,把自己代入到《開國大典》之中。在創(chuàng)建了情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到閱讀文本中,并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說出自己的觀念,這樣,教師才能把情境教學的積極價值最大化。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更好地進入到課堂中,對自己要閱讀的文本也會產(chǎn)生情感上的深刻體驗,從本質(zhì)上加強閱讀成效。
三、結合語文教學材料,延展學生閱讀儲備
教師充分結合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這些教學材料,來延展學生的閱讀儲備,穩(wěn)固學生的知識基礎。[3]教師能夠借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多樣化的教學材料,增添課件的趣味性,加強閱讀教學的成效,并讓學生積累一定閱讀量,強化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需要延展自身的閱讀教學思維,把有用的教學材料,高效地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延展學生的閱讀儲備。以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24課《少年閏土》為例,教師在講這課的時候,就可以結合語文教學材料,延展學生的閱讀儲備。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多媒體技術等手段,激發(fā)興趣,突破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課程外,教師則可利用網(wǎng)絡交流平臺,像“微信”“釘釘”等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如在教學《少年閏土》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深刻了解“閏土”的人物形象。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魯迅先生”。在課程之外,教師就可以利用網(wǎng)絡交流平臺,讓學生們在空閑時間里,找尋一下魯迅先生所寫的人物類文章,比如《孔乙己》《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jīng)>》《阿Q正傳》等等。即便這些文章對于小學生來說,讀起來相對困難,也無法隱藏這些文章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所起的價值。所以,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材料的結合,來進一步延展學生的閱讀儲備。
四、完善閱讀評價方式,加強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單一的評價形式成為了教學有效性的阻礙,無形間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不利于雙減政策的實施?;诖?,教師需要完善閱讀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自身的閱讀自信,促使學生的未來能夠得到可持續(xù)性的進展。評價的憑據(jù)能夠從多個層面出發(fā),像學生想象力的啟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的豐富等等。以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5課《自相矛盾》為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兩項閱讀任務,其一,借助文章閱讀,把自相矛盾的故事演繹出來;其二,通過文章閱讀,書寫一篇帶有自身思想的觀后筆記。對于小學生來說,第一個任務相對簡單,且具有趣味性,學生會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積極投入到閱讀《自相矛盾》的過程中,并且仔細研究“賣盾和矛的人”。而在批閱觀后筆記的過程里,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陂喿x作業(yè)上寫出激勵的話語,使學生在優(yōu)化技巧的同時,啟發(fā)自身情感思維,教師能夠借此確保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大量閱讀的過程能夠使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加上教師的激勵,那么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就建立起來,且熟練掌握各項閱讀技能。
五、添加課外閱讀機遇,豐富學生閱讀內(nèi)容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只用教材上的閱讀文本,實則不能迎合學生的閱讀要求。教師需要積極引導,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籍,完成“提高學生閱讀總量,增強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教師結合學生課余時間,讓學生在減輕壓力的同時進行閱讀,加強閱讀成效。當然,課外閱讀文本需要教師的積極干預,為學生做出對應的篩選,因為小學生還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思維,所以,一些課外閱讀文本并不符合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承擔起“引導者”的責任,通過仔細的篩選,挑選出適合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書籍,讓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4]以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教師講《草船借箭》,就引導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講《景陽岡》,就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講《猴王出世》,就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講《紅樓春趣》,就引導學生去閱讀《紅樓夢》。引導閱讀的這幾本書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并不是小學時期的必讀書籍,但是這四本書作為四大名著,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是不容置疑的,與此同時,這些書籍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也會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而興趣的誕生,就能夠確保學生課外閱讀的延展性和高效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迎合雙減政策的落實和素質(zhì)教育的深化,注重有效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確保學生之后的閱讀發(fā)展。教師需要借助持續(xù)性的實踐教學,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策略,并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基于興趣進行閱讀,并從閱讀當中獲取知識、能力、方法、技巧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促使閱讀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路程。
參考文獻:
[1]劉曉娟.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思考[J].新課程,2020(51):149.
[2]吳玉琴.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J].學周刊,2021(3):83-84.
[3]孫延平.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分析[J].知識文庫,2020(22):34-35.
[4]藺麗輝.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家長,2020(32):49-50.
作者簡介:
黃平(1981年10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