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活在陜西關中一個當?shù)厝私凶魑鞲牡胤?,這里古稱雍州,乃先秦古都,是秦始皇加冕之地。當?shù)厝私o東西起名字,總喜歡前綴西府,像老百姓唱的小調叫西府小曲,地方戲叫西府秦腔,皮影戲叫西府皮影,家家戶戶吃的帶肉湯面叫西府臊子面,一些酒廠出的酒也就自然而然叫西府大曲。總之,只要你愿意,這里一切東西的名字,似乎都可以在前面加上“西府”兩個字。
后來到了西安,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西必有東,有西府也就有東府。所謂“東有同州府,西有鳳翔府”,說的是封建時代在陜西關中道設有三府,除了中間的那個西安府,向東在今天的大荔設有同州府,向西在鳳翔設有鳳翔府,這就是西府的來歷。到了民國時期,歷經(jīng)千年的鳳翔府被鐵路拉起來的城市寶雞所取代,關于西府的話題自然就越來越少了。
不能不說造化總是讓人難料,有些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多少年之后,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竟然又重新發(fā)現(xiàn)了西府的存在,就像一個人第二次踏進了同一條河水一樣。
有一年陽春三月,幾個人逛北海公園,發(fā)現(xiàn)里邊的海棠甚是好看,一看樹上掛的標牌,寫著西府海棠。西府?什么意思?一個問號迅速在腦海里閃過,但因忙于拍照,沒有顧上深究。后來去故宮,發(fā)現(xiàn)御花園里的海棠也掛著西府海棠的牌子,再后來發(fā)現(xiàn)頤和園也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風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強烈的好奇不時涌上心頭——什么是西府海棠?為什么是西府海棠?此西府是不是彼西府?
好在信息化時代,不怕沒有答案,就怕沒有問題。網(wǎng)上關于海棠簡直眾說紛紜,關于西府海棠亦是覽不勝覽。有說是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就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配植,以示“玉棠富貴”之意。有說是各種海棠雖然都花開嬌艷動人,但一般海棠花并無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艷,實乃海棠中的上品?!拔鞲L幕ㄎ撮_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后則漸變粉紅,有如曉天明霞?!庇腥速澝牢鞲L摹皹鋺B(tài)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紅,葉綠,果美,花朵紅粉相間,葉子嫩綠可愛,果實鮮美誘人,極其美觀”。
原來此西府就是彼西府,西府海棠就是源自西府的海棠。
據(jù)說海棠本是舶來品。根據(jù)唐代李德裕的《平泉花木記》所言,大凡名字帶海字的花木,都是自海外而來。但無論來自何方,到了中土漢唐自然免不了“中國化”嫁接改造,可見我們的先人們早就懂得“轉基因”技術了。明代《群芳譜》言海棠有四品,一般認為是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傳說最早的海棠是灌木,因為花柄極短,花兒緊貼在梗上,所以叫貼梗海棠。后來有好事者嘗試將海棠與木瓜嫁接,形成了木瓜海棠,從灌木搖身一變成了小喬木,形象立馬高大起來,就像實現(xiàn)了從猿到人的跨越一樣。到了江南,有人將海棠與櫻花嫁接,形成了垂絲海棠,看起來婀娜多姿,宛如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實現(xiàn)了從人到美人的升華。據(jù)說西晉時期,西府一帶有人將海棠與梨樹嫁接,發(fā)現(xiàn)不僅大美,而且香艷,西府海棠就此閃亮登場,實現(xiàn)了從美人向絕代佳人“驚險的一跳”。后來,人們的嫁接栽培越來越多,海棠品種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以致在植物學分類中,因為海棠品種極其龐雜,只好暫以“西府海棠”一名以蔽之。
海棠之美之艷,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為之驚嘆。相傳唐明皇曾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明皇登香亭召貴妃,但貴妃直到卯時仍大醉未醒,明皇遂發(fā)出“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感慨,留下了“海棠春睡”的典故,這也許就是“花貴妃”的由來。
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墨客寫過海棠,文化鼎盛著稱的宋代,不少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海棠詩句。北宋詩人劉子翚寫了一首頗受歡迎的海棠詩:“幽姿淑態(tài)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jīng)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毙稳莺L募?、柳優(yōu)點于一身,似嫻靜的淑女,嫵媚動人,雨后清香猶存,花艷妙不可言。最牽腸掛肚的莫過于從西府開始仕途生涯的蘇東坡。西府海棠之美艷,讓東坡居士為之傾倒,即便離開鳳翔,仍對西府海棠念念不忘。被貶黃州時,看到窗外的海棠,觸景生情,寫下了“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名句。按照宋代僧人惠洪的說法,正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海棠故事,啟發(fā)了東坡居士的海棠詩。
南宋不少氣吞山河的大詩人也對海棠贊不絕口。陸游夸西府海棠“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范成大的“遲日溫風護海棠,十分顏色醉春妝”,描寫了西府海棠讓人如癡如醉之大美。讓人耳熟能詳?shù)倪€是婉約派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堪稱海棠詞的不朽名篇。
近現(xiàn)代的人們對海棠的興趣依舊濃厚,尤以西府海棠為甚。梁實秋在《群芳小記》中用最長的篇幅贊美西府海棠:“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許,而綠鬢朱顏,正在風情萬種、春色撩人的階段,令人有忽逢絕艷之感?!碧貏e是“海棠花苞最艷,開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紅色,背面仍是深紅,俯仰錯落,秾淡有致。海棠的葉子也陪襯得好,嫩綠光亮而細致,給人整個的印象是嬌小艷麗”,把西府海棠獨特的美艷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即便在花花草草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也沒能擋住人們對海棠的熱愛。不少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也對海棠情有獨鐘,據(jù)說宋慶齡就十分喜愛西府海棠,周總理對海棠花的鐘愛更是廣為人知。相傳周總理生前特別喜歡中南海西花廳的那棵海棠樹,鄧穎超睹花思人的《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一文就是佐證。西花廳的海棠正是西府海棠。
總括起來,歷朝歷代對西府海棠的贊美無外乎幾個方面,一是花香,二是色艷,三是型美,四是神氣。西府海棠是諸品海棠中唯一散發(fā)淡淡香味的,不僅香艷,顏色還隨時間變幻不定。西府海棠花瓣形狀小巧,點點紅艷,在滿目春光中甚是耀眼,許多人看了都會滿心喜歡、流連忘返,難怪海棠花又被稱為相思花、斷腸花。西府海棠的樹形,常常被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覺得用茅盾《白楊禮贊》中的話來形容也十分恰切,偉岸、正直、質樸、嚴肅,參天聳立,在西北的寒風中保持著力爭上游的精氣神,恰如滲透在中華民族血脈與骨子之中的老秦人性格。在崇尚清流風骨的西晉一代,西府海棠之所以在眾多海棠中脫穎而出,被譽為上品,除了既香且艷,恐怕與此也不無關系。
自從了解了海棠與西府之緣,便開始關注海棠。發(fā)現(xiàn)原來海棠真不止四品,至少還應該包括八棱海棠,河北北部一帶多有栽培,因為果子有八個棱線,所以叫八棱海棠。在所有的海棠中,八棱海棠的果子也許最為紅艷,大冬天一樹的葉子落了,紅彤彤的海棠果子依然掛在樹上,在寒風中格外引人注目。遺憾的是八棱海棠果子雖好,但花兒比起西府海棠來,還是要遜色不少。
近年來,國外的海棠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首先是日本海棠,真有點兒與貼梗海棠難辨雌雄,花兒看上去比貼梗海棠要明亮一些,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但花枝比貼梗海棠矮了一半,大概只有一米高,還是未能擺脫灌木類的先天不足。過去西府海棠被稱為小果海棠,見了歐洲海棠,才發(fā)現(xiàn)西府海棠其實只是大果中的小果,真正的小果海棠非歐洲海棠莫屬,葉子小,果子也小,簡直是小巧玲瓏。有點兒意思的還是北美海棠,從葉子到果實都是暗紅色,像美國西部的牛仔,胳膊和臉蛋曬得紅紅的,也許把這種海棠叫作紅葉海棠更為恰切。
最令人驚奇的,并不是歐洲海棠的葉子和果實,而是一年里多次開出的花兒。這些年午后常常與三五個好友沿著北海走走,到了一排排的海棠樹下,總要抬頭看一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往往有發(fā)現(xiàn)。有一年九十月的一天,偶然發(fā)現(xiàn)歐洲海棠“梅開二度”,一枝海棠花兒在秋風中獨放著,雖然顯得有些單薄,但仍然十分獨特而艷麗,似乎和北京的二喬玉蘭一樣,不來個梅開二度不心甘。
當時并沒有太在意,以為也就是一個例外。到了來年夏天,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海棠再次開花了,這次大家競相拿出手機立此存照,有圖有真相。誰知到了九月,發(fā)現(xiàn)居然梅開三度,在斑斑黃葉陪襯下,新開的兩三朵海棠花兒格外的醒目。
前兩天,北京的天突然降溫了,蕭瑟秋風今又是,紅紅黃黃的海棠果子紛紛在風中飄搖。舉目尋找了半天,沒有發(fā)現(xiàn)一絲棠開兩三度的跡象,只好若有所失地往回走?!翱炜?,這不是海棠開花了!”隨著同事一聲呼喊看去,發(fā)現(xiàn)路邊的一棵西府海棠開滿了一樹的花兒,在午后的驕陽中顯得分外的靚麗。
白楊樹一般地挺拔聳立,不會是別的,正是西府海棠,在深秋再次開放了,也許是二度,也許是三度。不管花開幾度,開出的不是一枝兩枝花兒,而是滿滿的一樹海棠壓秋風。
這就是西府海棠,總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論早來還是遲到,依舊艷香美神、正直剛毅,散發(fā)出滿滿的正能量,在雍容華彩之中洋溢著積極上進、意氣風發(fā),滲透出中華文化歷經(jīng)千年磨煉而成的獨特氣質與成熟之美。
(選自2021年第3期《人民文學》)
原刊責編" 劉" 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