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們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在這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讓我們聆聽來自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叔叔阿姨們講述的新四軍故事,學習黨員的精神,汲取成長的力量。
提起新四軍第三師的黃克誠師長,那可是人人皆知。
因為,他有個外號叫“鐵算盤”。
一位帶兵打仗的大師長怎么和“算盤”掛上了鉤,而且還是“鐵算盤”?
嘿,他的故事呀,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一條毛巾分兩半
這不,新來不久的警衛(wèi)員小陳捧著一條新毛巾走進了屋子,他喜滋滋地報告:“師長,這是發(fā)給您的洗臉毛巾!”他走到臉盆架旁,拿起掛在上面的那條舊毛巾說,“您看,這條洞連洞的,都破得不成樣子了,早該換條新的了。”
“哦,”黃師長放下手中的文件,“小陳,去把剪刀拿來?!?/p>
拿剪刀干嗎呀?小陳疑惑著拿來了剪刀:“師長,剪刀給您!”
黃師長接過剪刀,“咔嚓”,把新毛巾一剪兩半。
“師長,好好的新毛巾,您干嗎剪開呀?”小陳慌了,趕緊伸手去攔。
黃師長放下剪刀,拿著剪開的毛巾,笑瞇瞇地對小陳說:“這一半你用,另一半我用?!?/p>
“師長,我也發(fā)了新毛巾……”
黃師長拿起毛巾,做了個洗臉的動作,說:“我們洗臉的時候,都拿毛巾中間的部分揩臉,兩邊卻揩不到?!?/p>
他又指著舊毛巾:“你看啊,毛巾中間部分雖然破了,但是兩邊卻還是好好的。如果一條毛巾剪成兩半,就可以給兩個人使用。5000條毛巾剪開,就可以給10000人使用。……”
“對呀對呀,這可真是個節(jié)約的好辦法!”小陳恍然大悟,拿著毛巾開心地跑出去,向戰(zhàn)士們介紹起黃師長的好主意。
特殊的“土”軍裝
由于敵人對抗日根據地的嚴密封鎖,我軍的生活物資嚴重匱乏。冬去春來,天氣一天天變暖,可戰(zhàn)士們身上還穿著破舊的棉軍裝。師部供應處決定給大家趕制一套夏裝??墒?,量好了尺寸,供應處長卻發(fā)了愁:手中的布料不夠!
新四軍第三師駐扎的鹽阜區(qū)雖然種植棉花,卻沒有紡織廠。老百姓穿衣全靠自己手工紡織,織出來的土布產量很低。
怎樣才能既讓大伙人人有軍服穿,又能精打細算、節(jié)約每一寸布料呢?工作之余,黃師長又琢磨起了這件事兒。
這天工作結束,黃師長回屋準備休息。妻子唐棣華坐在油燈旁,一邊縫補衣服,一邊等他回家。
看到妻子手里的針線和剪刀,他忽然眼前一亮,趕緊脫下頭上的帽子。
新四軍的單軍帽,沿用了國民黨軍隊陸軍軍帽的式樣。這種軍帽,在后腦處多一道雙層布箍,實際上,這種帽箍平時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黃克誠盯著這道帽箍反復比畫,心里有了主意。
他把手中的軍帽遞給妻子:“快幫我把這道帽箍拆掉?!碧崎θA接過帽子,不解地問:“這個小布條拆下來有啥用???”
黃師長認真地說:“你看,我們每個人的軍帽都是雙層帽箍,如果把雙層改成單層,一頂帽子雖然節(jié)約不了多少布,但是100頂帽子多出來的布料數量就可觀了,我們全師15000多人,這么多帽子算起來就能節(jié)省三四千尺布。”
“哎,這一算,倒要重視重視呢!”唐棣華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手里的軍帽。
“你試試看。先把這頂帽子改成單層箍,由我先戴?!秉S師長說。
唐棣華拿起剪刀和針線,先把帽子的雙層帽箍拆下來,改成單層箍,又用細密的針腳把帽子縫好。黃師長接過帽子,往頭上一戴,高興地說:“跟雙層箍的帽子不是一個樣嘛!”
第二天一早,黃師長把這頂改過的帽子,交給師部其他幾個干部試戴,大家一致叫好:“這樣改得好!帽子同樣戴,又省了布料?!?/p>
從帽箍得到啟發(fā),黃師長又盯上了自己穿的軍裝,他一邊琢磨一邊自言自語:“上裝的翻領可以去掉,衣兜蓋也可以去掉,這樣不是又可以省不少的布嗎?”他把這個想法提出來,同幾位師領導商量。經過討論,大家一致決定采用他的辦法。
不久,新四軍第三師和蘇北軍區(qū)的全體指戰(zhàn)員都領到了新軍裝。一看到新發(fā)的軍裝,不少戰(zhàn)士愣住了:怎么變樣了?有人犯起了嘀咕:“好土啊!這還像軍裝嗎?能省幾寸布?這么摳門!”
看到大家議論紛紛,黃師長專門召開了一次大會。他穿著和大家同樣特殊的“土”軍裝,走上講臺,對指戰(zhàn)員們說:“今天我們專門說說軍裝的事情。這次發(fā)給大家的軍裝和以往發(fā)的不一樣了,沒有翻領,衣兜也去掉了蓋子,這樣的軍裝確實看上去土氣了一點。大家可能不習慣,覺得不美觀。”
“但是,請大家一起來算一筆賬。我們全師一天一人省一兩糧,一天就是上千斤糧;一人一套軍裝節(jié)省一二尺布,全師省下來的布料就有一萬多米。這樣算起來,我們節(jié)省的數目就可觀了。”接著,他又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再替老百姓想一想,他們節(jié)衣縮食,把平日里一點一滴節(jié)省下來的物資,無怨無悔地拿來支援我們,我們要珍惜這份深情厚誼??!我們多節(jié)省一點,他們的擔子就輕一點!”
“我們現在的土,是為了將來的洋!我們今天的節(jié)省,是為了明天的豐富多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渡過難關,打破敵人的封鎖,爭取最后的勝利!”聽了黃師長的一番話,大家熱烈地鼓起了掌。
1941年5月,新四軍軍部在江蘇鹽城召開各師供給部長會議,劉少奇在會上說:“全軍7個師,三師人最多,花錢卻最少,應該學習他們的經驗?!?/p>
經驗只有一條,就是三師指戰(zhàn)員說的:黃師長是個精打細算的“鐵算盤”。
黃克誠師長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生活上處處節(jié)儉。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實施殘酷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并嚴密封鎖各個關口,不準任何物資運進根據地,妄圖把我軍困死、餓死。而英勇的新四軍就是靠這種艱苦奮斗、克勤克儉的作風度過了抗戰(zhàn)最困難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