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忠華
梁山縣人民醫(yī)院消化血液科,山東梁山 272600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其在臨床上也被稱為再生不良性貧血,主要指的是患者的骨髓不能夠產生新的細胞或者產生細胞量量不足,從而導致患者的血液細胞無法得到有效補充[1]。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發(fā)病后的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等血液細胞數量減少,極大地威脅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現(xiàn)階段,臨床上尚沒有明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fā)病機制,有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缺陷和造血干細胞缺陷等會引起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2-3]。靜脈丙種球蛋白可以產生復雜的免疫網絡,并且形成較好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對患者自身的免疫反應起到刺激作用,因此在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具有較好的效果[4]。 對此,該文特選擇該院2017 年7 月—2019年4 月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62 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研究了高劑量和低劑量病種球蛋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作用與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共計62 例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每組31 例。在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條件下,筆者順利開展了該次研究。 納入標準: ①符合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且經過骨髓涂片、外周血象及活檢等檢查方式確診的患者;②對該次研究知曉同意,且自愿參與該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具有相關藥物禁忌證的患者;②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循醫(yī)囑用藥,具有較差的依從性的患者;③合并嚴重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高劑量組中有14 例女,17 例男; 在年齡方面最大值為59 歲,最小值為17 歲,平均年齡為(32.3±8.2)歲。 低劑量組中有15 例女,16 例男; 在年齡方面最大值為62 歲,最小值為18 歲,平均年齡為(32.5±7.8)歲。 在上述基本資料方面,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備了開展統(tǒng)計學比較的基礎和條件。
兩組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療法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 采用兔源抗胸腺球蛋白對患者實施靜脈輸注, 使用劑量為3.75 mg/(kg·d), 或者采用兔源抗人T-細胞免疫球蛋白對患者實施靜脈輸注,使用劑量為5 mg/(kg·d),每次治療均持續(xù)8 h,共計進行為期5 d的治療。在正式進行ATG 輸注治療之前,針對兩組患者進行H1 受體阻滯劑抗過敏治療,具體為口服甲基潑尼松龍,服用劑量為30 mg/(m2·d),進行為期14 d的治療后開始不斷地減少劑量, 然后在30 d 后停止用藥。同時口服環(huán)孢素A,服用劑量為5 mg/(kg·d),以患者具體的血藥濃度為依據對其服用劑量進行調整,確?;颊叩沫h(huán)孢素A 血谷濃度控制在100~200 μg/L的范圍內,共計對患者進行為期12 個月的治療,每隔3 個月減少10%的服用劑量[5]。
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高劑量病種球蛋白治療高劑量組,具體治療方法為靜脈滴注,使用劑量為200~400 mg/kg,每4 周進行1 次治療,共計進行6 次治療。
采用低劑量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低劑量組,具體治療方法為靜脈滴注,使用劑量為1 g/kg,持續(xù)2 d,每4 周進行1 次治療,共計進行6 次治療[6-7]。
對兩組患者的血常規(guī)治療進行檢測,并以此為依據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具體評價標準如下:①完全緩解:患者經過治療后不需要再進行血制品輸注,其血小板計數在100×109/L 及以上,中性粒細胞計數在1.5×109/L 及以上,血紅蛋白在100 g/L 及以上, 并且具有持續(xù)穩(wěn)定超過4 周的血常規(guī)水平;②部分緩解: 患者經過治療后不需要再進行血制品輸注,其血小板計數在20×109/L 及以上,中性粒細胞計數在0.5×109/L 及以上,血紅蛋白在80 g/L 及以上,并且具有持續(xù)穩(wěn)定超過4 周的血常規(guī)水平; ③無緩解:患者在治療后仍然需要再進行血制品輸注,而且各項血常規(guī)治療均未達到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的水平。其中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緩解。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各項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主要包括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和牙齦增生等。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低劑量組達到了67.7%的總緩解率,高劑量組達到了93.5%的總緩解率。 在總緩解率方面,高劑量組明顯高于低劑量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緩解率對比
低劑量組共計達到了12.9%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劑量組共計達到了9.7%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高劑量組略低于低劑量組,但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主要具有反復感染、 出血、進行性貧血和全血細胞減少等各種臨床癥狀和表現(xiàn),該病的發(fā)病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研究表明該病的發(fā)病與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具有很大關系,接觸化學藥物、感染病毒和長期輻射等都會引起造血干細胞缺陷[8-9]。青壯年是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發(fā)病群體,患者在發(fā)病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很容易引起死亡。
在該次研究中,采用高劑量病種球蛋白治療高劑量組, 采用低劑量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低劑量組,結果顯示,低劑量組達到了67.7%的總緩解率,高劑量組達到了93.5%的總緩解率。 在總緩解率方面,高劑量組明顯高于低劑量組(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何鵬[10]的文獻報道:觀察組緩解率(有效率)96.97%明顯高于對照的63.64%(P<0.05), 基本一致。 該結果表明,在針對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免疫抑制療法治療的基礎之上,采用高劑量丙種球蛋白對患者實施輔助治療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 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其主要的獲取途徑是在兔體中注入人T 細胞和胸腺細胞,對兔體產生刺激作用,使其形成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然后再對兔血漿進行提純而成。 該藥物可以有效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的T 細胞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情況得以逆轉,加快釋放造血因子,從而提高患者的造血功能[11]。 作為一種免疫抑制類藥物,環(huán)孢素可以提高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其免疫抑制作用非常明顯,能夠使患者的淋巴細胞的反應與增生得到有效抑制,其具有很強的藥效,而且安全性很高。 丙種球蛋白當中具有人體需要的一系列抗體,能夠有效的提高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抵抗病毒的能力, 強化其機體免疫力,防止患者在治療中的出現(xiàn)各種感染;還能夠有效預防肝炎,在過敏性疾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12]。 免疫抑制療法聯(lián)合高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對其血常規(guī)指標進行有效調節(jié),還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在該次研究中, 低劑量組共計達到了12.9%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劑量組共計達到了9.7%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高劑量組略低于低劑量組,但兩組患者比較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與高劑量丙種球蛋白的不良反應均比較少,證實了上述的觀點。
綜上所述,針對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實施高劑量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效果確切,而且不良反應較低,具有比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