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華
(錦州市康寧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精神分裂癥作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近年來該疾病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主要是由社會變化,人類生活節(jié)奏加快和壓力增加導致的。精神分裂癥為人格呈現(xiàn)漸進性變化的疾病,常見的癥狀為行為障礙、情感障礙、思維障礙等,精神分裂癥不僅影響患者個人的正常生活,還會影響患者家屬的幸福健康[1-3]。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長期治療中會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還會降低患者免疫力。心理護理是近年來受到廣泛應用的護理方式,為實踐性很強的護理方法[4-6]。研究為了評定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的效果,納入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別予以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比較不同護理方式對于改善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時間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患者在奇偶法下分為對照組(30例,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30例,心理護理)。對照組,16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4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患者的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1.64±3.28)歲;病程時間5~32個月,平均(21.26±5.91)個月。觀察組,18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2例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患者的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1.91±3.55)歲;病程時間5~38個月,平均(21.33±5.72)個月。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7]:①患者入組前的HAMD評分≥8分。②患者對于研究與治療無抵觸情緒。③患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標準(CCMD-Ⅲ)。排除標準:①癌癥患者。②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疾病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①飲食護理。根據患者食欲情況誘導患者進食,分析患者食欲減退因素,展開針對性營養(yǎng)護理。堅持低脂、低糖和低鹽,控制每日的熱量攝入,保證平衡膳食,禁煙酒[8-10]。②生活護理。為患者營造和諧舒適的環(huán)境,尊重患者,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情況,在實際的工作中保持態(tài)度和藹,更好的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降低患者的恐懼感與陌生感。③安全護理。保證病房內環(huán)境整潔,控制溫度與濕度。消除安全隱患,強化溝通,精神疾病患者易出現(xiàn)沖動,護理人員不加留意就會出現(xiàn)危險,甚至威脅生命安全。護理人員需要每日進行安全檢查,保證安全[11-14]。④行為干預。結合患者的生活作息習慣,為患者制定作息表,保證患者充足睡眠。告知患者多參加公共活動,如散步、慢跑等。
1.2.2 觀察組 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建立心理護理小組,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①建立心理護理小組。由精神科資歷高、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心理護理小組,在護理人員入組前進行專業(yè)心理護理方法培訓,培訓結束后,采用考核的方式進行評價,考核成功的護理人員參與本次護理。②根據患者的情感、行為與思維障礙內容,為患者展開個性化心理護理。要維護好護患關系,強化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及時安慰患者,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不悅,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方法,為患者進行有效疏導[15-17],也可以采用音樂放松療法,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患者會因疾病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要采用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給患者溫暖,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擺脫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建設,評估患者對疾病危害的認知水平。為患者提供周到且熱情的服務,取得患者的信任,強化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激發(fā)患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幫助患者學會控制情緒。護理人員要分析患者出現(xiàn)焦慮的情緒,幫助患者做好轉歸情緒,讓患者意識到疾病康復護理長期性,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③舒適化的心理護理,對患者所在的病房進行布置,拉上窗簾遮擋陽光,防止陽光直射對護理效果造成影響,病房內其他人員要保持安靜,然后指導患者閉緊眼睛,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可以選擇大自然的聲音,如風吹樹葉的聲音、小河流淌的聲音等。在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下讓患者保持靜止狀態(tài),接著對患者進行語言引導干預,讓患者幻想自己身處空曠的平原上,陽光溫暖,微風輕拂,耳邊傳來水流聲,伴著微風呼吸,感受生靈的氣息,接著身體逐漸向上升起,大地、河流、青草都越來越遠,最終自己到達一個充滿著氧氣的地方,慢慢地吸入氧氣,再呼出混濁氣體。以這種方式引導患者,安靜的環(huán)境作為前提,輕柔的音樂當作背景,護理人員的引導當作旁白。④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療期間,為患者強化心理疏導,為患者解釋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內容,幫助患者明白配合護理對于治療效果的重要性,可以采用集體講座的方式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幫助患者與患者相互溝通,促進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此外,還可以采用一對一教育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教育,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⑤告知患者可以進行適當?shù)奈膴驶顒雍腕w育運動,提升免疫力的同時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可以鼓勵患者參加瑜伽、廣場舞和太極拳等活動,強化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交流能力,同時護理人員采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強化說服教育的效果,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⑥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護理中,選擇與患者較為親近的家屬,與患者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此外,主治醫(yī)師可以就患者的恢復情況給予鼓勵,使患者消除恐懼感并建立治療的信心。每次溝通要保持在30 min以內,以不打擾患者的休息為前提,每日1次。⑦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保證日常生活的規(guī)律性,避免服用含咖啡因和興奮劑的飲料,防止加重病情。為每一位患者制訂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強調健康信念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顧慮,詳細回答患者的問題,消除患者疑問和顧慮。如果個別患者在治療和康復期間出現(xiàn)嚴重的負面情緒,可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邀請心理輔導師進行針對性心理輔導,以此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更好的完成康復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簡明精神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評分)、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評分)和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urse Used the Inpatient Observation Scale,NOSIE評分)結果。②觀察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焦慮評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抑郁評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簡明精神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HAMA焦慮評分和HAMD抑郁評分,兩組對比差異采用t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評分、SDSS評分、NOSIE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BPRS評分、SDSS評分、NOSIE評分均小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HAMA評分、HAMD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小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評分、SDSS評分、NOSIE評分(分,)
表1 觀察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評分、SDSS評分、NOSIE評分(分,)
表2 觀察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HAMA評分、HAMD評分(分,)
表2 觀察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HAMA評分、HAMD評分(分,)
精神分裂癥為慢性遷徙性疾病,現(xiàn)階段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疾病主要與神經因素、遺傳因素與腦組織結構異常相關?;颊呤艿郊膊〉挠绊憻o法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因此臨床護理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重要[18-20]。精神分裂癥為重性精神疾病,疾病的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一定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加劇,常規(guī)護理效果并不理想,無法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護理質量。
心理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健康為主體,幫助患者恢復和重建社會功能,對于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和改善疾病具有重要價值。心理護理可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不斷更新知識,有利于激發(fā)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21-24]。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服務,可以提升溝通效率,使護理人員更全面的了解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有效的溝通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適度,通過有效的交流溝通,更好地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臨床護理配合度。心理護理主要的優(yōu)勢是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心理健康和情感障礙,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25-27]。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疾病長期治療和反復等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xiàn)抑郁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治療信心?;诖?,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況,掌握患者負面情緒的由來,為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引導患者主動將心中的不悅進行傾訴,提升患者治療信心,降低患者的壓抑和抑郁等情緒,有利于病情康復。通過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展開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消除患者的恐懼感與偏執(zhí)感,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癥恢復期的整體護理效果[28-30]。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恢復期采用心理護理可以更好地促進其整體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溝通能力,減少患者整體依賴感和心理負擔,對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價值。
李鵬輝[31]在研究中,為觀察組提供心理護理,對照組提供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的HAMD評分(6.45±1.28)分小于對照組(10.22±1.96)分(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得出數(shù)據無顯著性差異。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HAMD評分(10.25±1.58)分小于對照組(15.82±3.26)分(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證實,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效果確切,可以顯著激發(fā)患者主動性,幫助患者正視疾病,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整體恢復成效。
總而言之,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效果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