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科學教育的作用。教師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基礎,以項目課程“水”為例,提出了培養(yǎng)幼兒科學興趣的有效措施,以期為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以興趣為起點,在生活中傳遞教育的力量
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他們眼中,科學無處不在并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教師要以生活為基石,就
地取材,保護并發(fā)展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簡稱《綱要》)明確要求:“幼兒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根據(jù)《綱要》,從本地、本園的實際條件出發(fā),結合本班幼兒的
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zhí)行。”以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為例,隨著天氣漸暖,他們對水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結合幼兒的生活體驗,生成了本次項目課程“水”。
(二)以生活為中心,把握教育契機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苯處熞獙⑸瞽h(huán)境作為幼兒科學活動的切入點,根據(jù)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及時把握教育契機,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各種科學活動。
例如,在討論“水的顏色”這一問題時,幼兒A說:“水是白色的,肯定不是其他顏色的?!庇變築說:“但是我見到洗衣服的水是黑色的?!庇變篊說:“我家門口小河里的水也是黑色的,而且臭臭的。”幼兒D說:“不是的,我媽媽洗衣服的水是白色的?!痹谟變河懻摰倪^程中,筆者及時抓住了教育契機,將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轉(zhuǎn)變?yōu)榭茖W探究活動,以調(diào)查問卷的形式引導幼兒查閱書籍、詢問家長,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水的顏色,在豐富幼兒科學經(jīng)驗的同時讓幼兒感受了科學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校教育應該擴大至社會與自然,將一切的場所都變成學校,即“宇宙為學校,自然是吾師。眾生皆同學,書呆不在茲。”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將學校、社會與自然相互連接,豐富幼兒園教育的內(nèi)容,立足幼兒的實際生活,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家庭、自然的教育價值,讓幼兒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融入社會,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想象與自主探索的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幫助幼兒形成對自然、對社會的積極態(tài)度。
例如,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教師可以開展“遠足活動”,讓幼兒真正地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為幼兒提供擁抱大自然、走進社會的機會與條件,鼓勵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感受自然與社會的和諧,感受生命的蓬勃與美麗。在探究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還可以汲取外界的各種信息。這有助于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增強幼兒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效果。
三、堅持教、學、做合一,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科學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認為“做”是生活教育的核心方法。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掌握相關的游戲技能,為幼兒提供探究科學的機會,讓幼兒學會運用多種感官進行科學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一)優(yōu)化主體地位
科學教育的過程是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有問不完的小問題。教師要抓住恰當?shù)慕逃龝r機,學會放手、放權,貫徹“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鼓勵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活動、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做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例如,在“水”項目課程中,幼兒提出了“水的形狀”這一新問題。筆者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支持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尋找答案(見圖1)。
圖1 關于“水的形狀”實驗探究
(二)運用多種感官
在進行科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動手、用腦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當幼兒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教師要迅速反應、準確分析,為幼兒提供適當幫助,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自主觀察、探究、感受、體驗,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
例如,在討論“水的用途大”時,妞妞發(fā)現(xiàn)別人的水培綠豆都站得直直的,可是自己的綠豆卻倒在了一旁。于是,筆者組織幼兒一起討論了綠豆站不直的原因。經(jīng)過幼兒的一番觀察和討論,大家認為是妞妞忘記給綠豆?jié)菜⒑凶永锏乃旄闪瞬艑е戮G豆倒下的。當妞妞給綠豆?jié)菜螅^了幾天,小綠豆果然又站了起來(見圖2)。
圖2 幼兒正在進行水培植物的觀察與記錄
(三)讓科學活動情境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提倡科學,就是提倡玩把戲,提倡玩科學的把戲,科學的小孩子是從玩科學的把戲中產(chǎn)生出來的?!苯處熞Y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設計科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做合一,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觀察欲望與操作興趣,開發(fā)幼兒的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科學,打開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大門?!八表椖炕顒涌此坪唵纹椒玻瑢崉t蘊含了大量的知識。
圖3 《水寶寶歷險記》故事會
例如,在探討“水的小秘密”時(見圖3),筆者以“水寶寶歷險記”為活動主題,創(chuàng)設了水從云朵變成雨滴、流入河流并浸入土壤的游戲情節(jié),幫助幼兒理解了水的不同形態(tài),讓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進一步感知了水的變化。這種以游戲為主導的科學探究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興趣,還讓幼兒在游戲中愛上了科學。
在科學項目課程“水”中,筆者將幼兒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相融合,組織幼兒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凸顯了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幼兒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培養(yǎng)了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豐富幼兒感性經(jīng)驗的同時促進了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基于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整合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立足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深入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以增強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