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男
游戲是人們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胺ɡK”“跳房子”“打彈珠”“捉石子”等民間游戲在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年代豐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生活。當前,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幼兒的童年生活被眾多的游戲包圍,但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依靠自身的優(yōu)勢,依然可以給幼兒帶來快樂。本文結合實際,談談教師如何創(chuàng)玩民間游戲。
投壺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宴飲時玩的一種游戲,在戰(zhàn)國時期較為盛行,在唐朝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投壺游戲的規(guī)則是人們將箭投向壺中,投中多者為勝。投壺游戲的玩法簡單。教師可以將其改良并應用到幼兒園教學中。在投壺游戲中,幼兒需要調動胳膊肌肉群的力量,還要用目測的方式感受自己與壺的距離,這對提升幼兒的認知與判斷能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投壺游戲的年代較為久遠,其中有些不適合幼兒的部分。因此,幼兒園教師要進行改編,豐富游戲材料,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小班幼兒大多缺乏規(guī)則意識,在游戲中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動。為讓小班幼兒能夠更加規(guī)范地參與游戲活動,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提前準備好廢舊的輪胎,讓幼兒站在輪胎內(nèi)投擲,這可以鍛煉幼兒的游戲能力,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規(guī)則教育。二是選擇盆代替壺。盆不僅矮而且面寬,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將箭投進盆中,這有利于建立幼兒的自信心。三是要更換投擲工具,用生活中幼兒經(jīng)常接觸的報紙代替箭。報紙與箭相比投擲難度較低,而且安全性較高。四是創(chuàng)設有趣的游戲情境。例如,在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的投壺游戲中,教師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在盆中貼上了大灰狼的照片,并讓幼兒分別扮演《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羊的角色,這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
中班的幼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游戲基礎和經(jīng)驗,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游戲的難度。比如,教師可以充分調動中班幼兒的想象力,讓中班幼兒將壺塑造成不同的造型,增加投擲的難度。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多幼兒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制作各種形狀的壺。小茗用盛爆米花的桶制作了此次投壺游戲中的壺(見圖1),為了讓壺更美觀,小茗還在桶的四周貼上了不同造型的貼紙,這不僅吸引了很多小伙伴的目光,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在箭的改良上,中班幼兒嘗試用廢舊筷子和塑料管代替箭,這不僅能夠節(jié)省材料成本,也積極響應了廢物利用的號召。
圖1? 中班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壺
大班幼兒的游戲能力在幾年的訓練與學習中有了明顯提升,投壺游戲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難度不大。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根據(jù)大班幼兒的游戲能力適當增加幼兒與壺的距離(見圖2)。在投擲游戲中,大班幼兒提升了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了動作協(xié)調性。
圖2? 大班幼兒進行投壺游戲的場景
“老狼老狼幾點了”是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小羊”先圍成一個大圈,“老狼”則蹲在小羊圍成的大圈中間。接著,“小羊”就圍著“老狼”轉,一邊轉圈一邊不停地問“老狼老狼幾點鐘”?!袄侠恰眲t開始從一點鐘一直數(shù)到十二點鐘。當“老狼”數(shù)到十二點鐘時,“羊群”馬上跑開,緊接著全體蹲下,以避免被“老狼”捉住。在玩這個游戲時,很多幼兒喜歡當可愛的“小羊”,不喜歡當游戲中的“老狼”。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在四散奔跑的過程中秩序混亂,游戲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基于此,教師整合了游戲玩法,充分發(fā)揮了游戲的教育價值。
教師將“老狼老狼幾點了”與經(jīng)典的“木頭人”游戲規(guī)則進行整合,限制了“小羊”在四散奔跑中的行為,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圖3,見下頁)。教師還可以將大班幼兒學習的單雙數(shù)應用到游戲中,如果“老狼”回答的是單數(shù),“小羊”在奔跑中必須用單腿跳;如果“老狼”回答的是雙數(shù),“小羊”必須用雙腿跑。教師通過整合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玩法,不僅提高了游戲的趣味性,也能夠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身體素質,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能夠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可謂是一舉多得。
圖3? “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玩法整合場景實錄
教師可以將民間游戲巧妙與區(qū)域活動進行融合,并充分挖掘游戲的教育價值。
“吹羽毛”是典型的民間游戲,該游戲主要鍛煉幼兒的氣息控制能力以及肺活量,有益于幼兒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吹羽毛”游戲玩法,豐富游戲內(nèi)容,進一步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首先,在游戲人數(shù)的設定上,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人數(shù)限制,采用單人玩、兩人玩甚至是小組玩的方式,讓更多的幼兒參與民間游戲,體會民間游戲的樂趣。其次,在“吹羽毛”的方向上,教師引導幼兒從同方向吹、對面吹以及接力吹等,民間游戲的玩法不再單調,形式也更加靈活。最后,教師將“吹羽毛”游戲與其他區(qū)域活動進行融合。比如,在手工制作區(qū)域,幼兒自主設計羽毛,用繪制的花蝴蝶以及用廢舊塑料制作的蜻蜓代替羽毛,這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創(chuàng)玩民間游戲中,教師要借助家長的作用,鼓勵家長參與游戲中。
“老鷹捉小雞”是傳統(tǒng)民間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老鷹不捉雞媽媽,只能突破雞媽媽的防線,捉后面的小雞,捉到小雞后老鷹勝利。在游戲過程中,雞媽媽為了防止老鷹捉住自己身后的小雞,需要張開雙臂,左右移動,攔住老鷹。老鷹突破防線,捉住后面的小雞后,老鷹就贏了,被捉到的小雞要被關在“雞籠”中?!袄销椬叫‰u”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一起與幼兒做這個游戲。很多幼兒都認為爸爸媽媽保護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在這個游戲中,教師調整了游戲保護的對象,讓幼兒充當游戲中的“雞媽媽”,讓父母充當被保護的“小雞仔”。在游戲中,幼兒可以逐漸認識到保護“小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這有助于幼兒理解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教師要善于挖掘資源,在合適的時機利用資源,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游戲活動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幼兒園的游戲內(nèi)容很豐富;而民間游戲之所以能夠被繼承和發(fā)揚,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诖?,教師應該加強對民間游戲的收集與挖掘工作,做好對民間游戲的分析,善于發(fā)現(xiàn)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創(chuàng)玩民間游戲,以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為幼兒帶來全新的游戲體驗。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市黃山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