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幾千年來,中間商這個角色就沒有被重視過。士農工商,商是排在末尾的。
渠道鏈路的每一次變革,中間商都要“被砍一遍”。
大型零售終端崛起的時候,家樂福們倡導過“渠道扁平化”,讓品牌商繞過經銷商直接供應零售終端。
電商平臺崛起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瓜子二手車,又把中間商推到了風口浪尖。
現在,品牌商擁抱數字化,觸達海量用戶成為可能,再加上安得智聯等全國性物流倉配大平臺的成形,中間商似乎又成了多余。
事實上,中間商非但不是多余的,還將成為品牌商營銷數字化的最佳推手。
中國傳統(tǒng)渠道的全鏈路結構是:F(品牌商)→B(經銷商)→b(零售終端)→C(用戶),渠道的每一個鏈路都是一個量級,是分布式放大的。
正常情況下,一個品牌商會有數百到數千個銷售人員,銷售人員服務數百、數千乃至數萬個經銷商,經銷商服務十萬到上百萬個零售店,零售店再觸達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即:品牌商(量級,1)→銷售人員(量級,百、千)→經銷商(量級,百、千、萬)→零售終端(量級,十萬、百萬)→用戶(量級,千萬、億)。
中國渠道鏈是人鏈,即以人為觸點,按照“鄧巴數字”,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wěn)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這些渠道單元,砍一個就缺一個量級,把經銷商砍掉了,品牌商勢必要把經銷商的業(yè)務員招夠,才能補充被砍掉的幾十倍的量級,除非品牌商不想做大。因為任何一個人的觸點都是幾十倍的放大。
渠道數字化的好處,不一定是去中間化,而是各項工作、流程的優(yōu)化。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盡可能減少渠道環(huán)節(jié)的周轉,一步到位,提升效率。
同時,品牌商最重要的在線觸達,一定是通過中間商形成的在線觸達。
品牌商營銷數字化,前提是直接觸達C端,用戶在線。但是,用戶憑什么在線?用戶怎么才能在線?對于快消品頭部品牌來說,用戶規(guī)模是以億為單位的。品牌商可以建立自己的APP、微商城,直接觸達C端。但是,這么做是做不大的,連蘋果都難以完全做到。小米早期以APP為主,現在也走向了全渠道運營。
一些頭部品牌商曾經通過深度分銷模式做到了“百萬終端”,現在要做到億級用戶在線,誰來做?
答案是中間商。
億級用戶在線的邏輯是:百萬終端→千萬超級觸點→億級用戶在線。
千萬超級觸點,可以是產品,如一物一碼;可以是人,如導購、店主、店員等;還可以是門店。以這些觸點來連接用戶,使得用戶上線,進而實現真正的用戶運營。這項工作,品牌商無從著手,中間商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
中國渠道,沒有任何一個渠道單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