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范瑞,吳光峰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病理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肝細胞癌在全球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居于第5 位,死亡率居于第2 位,臨床常通過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及預后較差,5 年內復發(fā)率約達80%[1]。因此,尋找早期即可預測肝細胞癌的標志物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CC 趨化因子受體7(CCR7)具有細胞生存、類固醇激素受體活化及調節(jié)免疫等功能,為G 蛋白偶聯受體[2]。近年來有研究指出,CCR7 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密切關系[3],提示CCR7 可能與肝細胞癌的發(fā)生及病情發(fā)展存在一定聯系。本文選取52 例肝細胞癌患者,對組織中CCR7 蛋白在肝細胞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2 例肝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手術切除癌組織及癌旁2 cm 外的正常組織,采用免疫組織化學及組織芯片技術測定CCR7表達水平。根據CCR7 蛋白在肝細胞癌組織中的高低表達情況分為高表達組34 例和低表達組18 例。其中,男性35 例,女性17 例;年齡34~68 歲,平均(53.82±6.83)歲;腫瘤最大直徑<3 cm。所有患者符合肝細胞癌診斷標準[4],且經手術病理診斷確診,術前未接受藥物治療、放化療。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組織標本用石蠟包埋后進行切片,厚度為2.5 mm,脫蠟、水化后進行抗原堿性修復,并冷卻。用磷酸鹽緩沖液(PBS)進行充分洗滌3 次,3 min/次,滴加3% 過氧化氫,室溫放置10 min 孵育。用PBS 浸洗3 次,3 min/次,將正常山羊血清封閉液滴入,室溫放置30 min;滴加50 mL/片的一抗(英國Abcam 公司),以4℃溫度過夜。PBS 浸洗3次,5 min/次,滴加50 mL/片二抗(美國Santa Cruz 公司),以37℃溫度放置30min。PBS 浸洗3次,5 min/次,滴加50 mL/片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鏈酶卵白素。PBS 浸洗3 次,5 min/次,用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5 min。蘇木精復染,經過脫水、透明固定后,用PBS 作陰性對照。
①肝功能分級標準[5]:A 級為血清蛋白>35 g/L,血清膽紅素<20 mg/L,無腹水、營養(yǎng)正常;B 級為血清蛋白30~35 g/L,血清膽紅素20~30 mg/L,少量腹水、營養(yǎng)尚可。②通過腫瘤細胞、間質細胞的染色深淺分為0~3 分,依次為無著色至強著色;根據陽性腫瘤細胞占比分為0~3 分,依次為<10%、10%~49%、50%~75%、>76%。CRR7 陰陽性判定:兩項相加分數0~1 分為陰性,2 分為弱陽性,3~4 分為中陽性,5~6 分為強陽性。③用灰度掃描儀分析灰度值,以肝癌組織CCR7 灰度值/對應β-actin 灰度值為CCR7 蛋白的表達量。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2 例患者肝細胞癌組織中CCR7 陽性率為65.38%(34/52),配對癌旁組織中CCR7 陽性率為26.92%(14/52)。肝細胞癌組織與配對癌旁組織中CCR7 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476,P<0.001)。
分析52 例患者的相關資料,CCR7 表達與性別、年齡、肝功能分級、肝硬化及乙肝病史無關(P>0.05),而與甲胎蛋白(AFP)水平、包膜完整有關(P<0.05)。見表1。
CCR7 高表達組中1 年生存率及無復發(fā)率低于低表達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CR7高表達組3 年生存率及無復發(fā)率低于低表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CCR7 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表2 CCR7 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n(%)]
惡性腫瘤轉移的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包括以下三點:①種子與土壤學說,即腫瘤可在適宜的靶器官上生長發(fā)育,具有特異性;②歸巢學說,即腫瘤細胞表面具有CD44 蛋白、細胞間黏附分子1 及CCR7 等歸巢受體,可通過歸巢作用機制進入靶器官;③趨化因子學說,即類似與白細胞炎性趨化,腫瘤細胞可分泌趨化因子受體,并通過與具有特異性配體的靶器官結合,由原發(fā)灶向靶器官轉移[6-8]。因此,對肝細胞癌患者進行敏感性的分子標志物檢測,可對腫瘤預后、復發(fā)進行評估。
本研究結果顯示,52 例患者肝細胞癌組織中CCR7 陽性率高于配對癌旁組織,52 例患者中CCR7 表達與性別、年齡、肝功能分級、肝硬化及乙肝病史無關,而與AFP 水平、包膜完整有關。其中,10 例患者出現復發(fā)。CCR7 高表達組中1 年生存率及無復發(fā)率高于低表達組,但3 年生存率及無復發(fā)率低于低表達組,說明CCR7 的表達與肝細胞癌患者臨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且CCR7 可能參與了肝細胞癌的轉移過程,對肝細胞癌患者的預后具有評估價值。
CCR7 主要通過淋巴細胞表達,是CC 類趨化因子受體,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上均可表達,其配體人趨化因子配體21(CCL21)主要通過淋巴器官、次級淋巴組織表達[9-10]。CCR7 與CCL21 結合后,可使細胞內肌動蛋白發(fā)生聚合反應,并且可引起鈣離子內流,形成細胞偽足[11]。另外,CCR7與CCL21 結合后可使基質金屬蛋白酶分泌增多,從而使腫瘤細胞周圍基質發(fā)生降解,促進肝細胞癌的淋巴轉移;并且還能夠促進β-1 整合素的分泌,從而促使肝癌細胞黏附于淋巴管內皮細胞,促使淋巴轉移的發(fā)生,影響肝細胞癌的預后[12-13]。
綜上所述,CCR7 的表達與肝細胞癌患者臨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且CCR7 可能參與了肝細胞癌的轉移過程,對肝細胞癌患者的預后具有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