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延安:中國共產黨對外如何講好革命故事?》
這是一本介紹紅色延安的書。帶著“誰?什么是中國共產黨?”的疑問來到延安的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為什么不愿離開延安?帶著滿腹疑慮、一度對中國前途非常悲觀的華僑領袖陳嘉庚為何得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并始終對延安“夢寐神馳”……都會從書中得到答案。
本書聚焦于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對外如何講好中國革命故事,立體展現(xiàn)出一個真實、生動的延安,以客觀的眼光還原真實發(fā)生的歷史,以引人入勝的史實折射深刻雋永的道理,以質樸生動的語言講述鮮活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幅絢爛而壯麗的延安生活全景照。
《中美相遇:大國外交與晚清興衰(1784-1911)》
1784年,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派出一艘帆船,滿載對財富的渴望和對東方文明的幻想,前往中國;一百多年后,大清轟然崩潰,而美國卻在通向霸權之路上如日方升。一個多世紀的起伏背后,是中國逐漸認清世界,并蹣跚追趕時代腳步的歷程。
本書作者就貿易、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分析了滿清時期的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交往與互動,通過一系列生動具體的細節(jié),解讀進步與保守、開放與封閉的復雜博弈,還原中國走向近代化與國際化的艱辛之旅;打破線性歷史觀的陳腐教條,重新審視今日中國與美國、與世界的關系。
《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
這部影響深遠的魯迅思想傳記,代表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知識界努力沖破啟蒙話語,力圖回到“魯迅本身”,從個體生存的心理結構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讀魯迅的重要嘗試。魯迅經歷的苦惱、困惑和絕望,在這部傳記里撐起了有血有肉的靈魂。
作者以魯迅的人生歷程和思想發(fā)展為經緯,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氣”和“絕望”為主軸,把魯迅思想氣質中的懷疑、矛盾、陰郁乃至黑暗刻畫得深入骨髓,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鳴中,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魯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