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在央視網(wǎng)絡春晚的舞臺上,平均年齡74.5歲的“學霸天團”,挽起襯衫袖口,合唱一首《少年》,滿眼雪鬢霜鬟,白衣飄飄里,竟意氣風發(fā),感動了眾多網(wǎng)友。他們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幾十年前,離開清華園,懷揣夢想,他們投身祖國各地建設中,曾經(jīng)輾轉奮斗,如今安居上海。近日,記者對話了合唱團的數(shù)位成員,講述了他們的青春故事。光陰荏苒,青絲變白發(fā),他們已不再年少,但那顆赤子之心依然火熱!
三句話,銘記一生、受用一生
舞臺上,一眾銀發(fā)男聲部中,嚴成釗頂著一頭濃密黑發(fā)?!邦^發(fā)是真的,顏色是假的?!彼蛴浾咛寡浴;仡櫼簧?,他24年在貴州,8年在海南,53歲時調(diào)回上海,擔任上海工業(yè)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退居二線后,又到兩家外企工作至今。
嚴成釗說,這一輩子沒有離開化工企業(yè),一直在和危險化學品打交道。如今,自己還能有“利用價值”,心里很欣慰。少年時,他便展露出對化學的濃厚興趣,1963年考入清華大學后,如愿進入工程化學系?;仡櫸迨嗄甑墓ぷ鹘?jīng)歷,他說,大學時代的三句話,讓他銘記一生、受益一生。
第一句是“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他已做到。第二句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從清華畢業(yè),他服從分配,“給我一個分配結果,就去貴州的山溝溝了?!彼f,自己能去支援國家三線建設,而且是去一家大型化工聯(lián)合體,專業(yè)對口,他很知足。剛進工廠參加建廠時,嚴成釗做過推罐子的工人,干過木工、混凝土工、瓦工。到了化工裝置逐步投產(chǎn)時,就從最基層做起?!肮饪孔k公室,得不到化工企業(yè)的真才實學?!倍@也正是讓嚴成釗銘記一生的第三句話“行勝于言”,這四個字被鐫刻在清華大禮堂前的日晷上。正是這種人生哲學,讓他一步步從工段技術員做到了常務副廠長。
藝術伉儷,因為音樂結緣
藝術團里有一對伉儷,劉西拉和陳陳,半個多世紀前因為音樂結緣。當時,作為清華管弦樂隊首席小提琴手,土木系學生劉西拉,有資格舉辦一場獨奏音樂會。于是,他邀請了學校有名的鋼琴才女陳陳為其伴奏。不僅彈得一手好琴,陳陳也是“學霸中的學霸”。
畢業(yè)后,為支援三線建設,兩人奔赴四川,劉西拉在成都,陳陳在德陽,相距71公里。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劉西拉都去探望愛人。知道陳陳喜歡彈鋼琴,劉西拉向同事借來一架閑置鋼琴,用推車給她送過去。在四川待了13年后,兩人獲得公派留美的機會。不到四年,夫妻兩人拿到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選擇回國?;貒?,劉西拉先在清華任教,陳陳來到上海交大,與同事著手振興電機工程專業(yè)。
上世紀90年代,陳陳作為專家組成員之一,參與了三峽工程建設。她開始在上海和宜昌兩地間奔波,往往是放下書本就趕航班,所乘的多是夜間航班。飛機抵達武漢后,再換乘赴宜昌的長途汽車,顛簸一天。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四五年。
1998年,劉西拉來到上海交大任職,兩人終于結束了多年的“異地戀”。如今,81歲的劉西拉仍活躍在上海交大講臺上,并兩次獲得“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獎,碩博弟子超過百人。
給自己青春的定義
1966年從清華高壓電專業(yè)畢業(yè)后,王顯周離開出生地北京,服從分配來到上海,成為華通開關廠的一名裝配工。很快,能力突出的王顯周被選拔進入全國開關設計趕超小組。“當時我們的開關設計技術都來自蘇聯(lián),還比較落后?!北几皷|北多地調(diào)研學習后,王顯周和組員們來到天津開關廠攻堅克難,為了配合市民用電峰谷,他們經(jīng)常在半夜實驗,最終設計出了少油斷路器。這個裝置至今仍在使用。
1972年,一紙調(diào)令又擺在王顯周面前。彼時,他剛剛與同廠的陳潤芳結婚,妻子懷孕不久,丈母娘也身體抱恙,然而上海重型機器廠急需電氣類人才,王顯周選擇服從指揮,前往閔行工作,一周只能回一次家。
在閔行工作的王顯周也迎來了工作生涯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維修萬噸水壓機。這是新中國第一臺萬噸級水壓機,誕生于1962年,可以把300噸重的特大鋼錠,像揉面團似地鍛壓成各種形狀的機器零件。飛機、輪船乃至核工程的建造,都需要這個國之重器發(fā)揮作用。
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這部“年老失修”的水壓機出現(xiàn)立柱橫梁裂痕、電氣設備老化等一系列問題。為此,上海重型機器廠成立了萬噸水壓機大修領導核心班子,王顯周是成員之一,負責萬噸水壓機電氣系統(tǒng)大修改造工程的全部項目的設計、施工等。因為這個大修工程,王顯周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7年,退休后的王顯周加入了藝術團?!八郧熬统煤芎茫拖矚g聽他唱歌。”說話時,老伴陳潤芳看著他,滿眼都是欣賞。朝氣蓬勃,刻苦努力,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這是王顯周給自己青春的定義。
(摘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