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曉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笨涩F(xiàn)實卻是不盡如人意,教師作文教學機械化,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內(nèi)容雷同居多,情感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索然無味。在學生的作文中難覓蹤影跡,假、大、空,語言蒼白,是學生作文的普遍現(xiàn)象。這樣的文章毫無生命力可言,更遑論感染力。正所謂言為心聲,作文是心靈的聲音,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有感染力,打動讀者的心。怎樣才能讓學生敢于說真言,真情在筆尖下流露,文章有真情實感? 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從引導學生感受多元生活、關注情感體驗、技巧與個性并存三個方面做了以下的探索:
學生的真情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有什么樣的生活才有什么樣的作文,生活充實,才會抒發(fā)出真實的情感來。“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在生活中只要用自己的“慧眼”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花開花落、社會的人情冷暖,個人的興趣愛好,一盤棋,一場運動……俯拾之間都是豐富的寫作素材。比如,社會生活時刻反映著一個時代的風貌和變遷,它是小學生能力形成的社會基礎。平時,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時事新聞作業(yè),引導學生關注熱點時政問題。疫情中,醫(yī)護人員、公安戰(zhàn)士、愛心人士、實習記者等 知名無名的“逆行者”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大愛詮釋共情,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感動、更多地安全感和強烈的心靈震撼……這些感人淚奔的故事便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我抓住了這些鮮活的教育契機,讓學生寫新聞報道,寫身邊的防疫故事,也可以寫疫情期間對人生、社會、人類的所想、所感、所悟。學生心中有素材,有感觸,自然文思泉涌,真情流露。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記得你們的樣子;我不知道你們是誰,但知道你們是為了春回大雁歸。國難當頭,因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你們就是我們大國的偶像,是最美的逆行者?!?/p>
學生因為關注新聞,留意疫情中相關的人和事,因此寫出來的文章內(nèi)容充實,感受深刻,有血有肉,豐滿有味。
作文是一種受情緒、情感控制的文字表達方式。寫文章與人的情感有很大關系,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情感體驗,產(chǎn)生強烈的傾訴欲望,是小學習作求真求實的努力之路。如六年級上冊場面描寫的作文訓練,若單靠作文指導時啟發(fā)學生選材,掌握點面結合的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情感因素。我在作文前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籃球比賽,提醒學生按照活動開展前、活動中、活動后的順序觀察,并要留意大家整體有什么表現(xiàn),其中某些人的表現(xiàn)又怎樣以及自己內(nèi)心的感觸如何。如此一來,活動留給他們的印象清晰、深刻,更不乏生動,自然有了傾訴的欲望。有的同學從自己是比賽中的一個球員角度寫,有的同學從自己是一個啦啦隊員角度寫,寫出的文章內(nèi)容具體,生動活潑,還有自己獨特的真實的感受,各有千秋。母親節(jié)前夕,我讓學生完成兩份親情作業(yè):一、為母親做一件事,如捶背、洗腳、泡茶等;二、給親母寫一封主題為“媽媽,你辛苦了”的家信。學生通過親身所做,有了情感的觸動,原本凝固的語言被充分激活了,化作了一段段充盈著真情的文字。
“時光如流,一眨眼,我已從從前那個蹣跚學步的娃娃變成知書達理的六年級學生了。媽媽,您為我操勞了12 年,含辛茹苦把我養(yǎng)大。媽媽,你辛苦了,感謝您!”
“媽媽,在您眼里,可能覺得我不懂得感恩,但您知道嗎? 您平時睡覺時,愛開著空調(diào),戴著眼鏡躺在床上看書,總是不知不覺睡著了。怕您著涼,我便悄悄跑去把空調(diào)度數(shù)調(diào)高一點,把您的眼鏡摘下來,再幫您蓋好被子……”
可見,學生情動而辭發(fā),平實中見真情,從而達到了習作的目的。
學生頭腦中儲備了生活素材,也有了情感體驗,怎樣才能化為文從字順,真情流露的文章呢? 這還靠老師巧妙的點撥與指導。
真情實感離不開典型的生動的細節(jié)。細節(jié)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它能較好地反映生活本質,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比如肖復興的《陽光的兩種用法》,就是捕捉了精微的生活細節(jié),在小細節(jié)中滲透了自己的感情。但很多學生寫記敘文時,缺乏細節(jié)描寫意識,事情寫得過于籠統(tǒng),缺乏生動性,讀起來素然寡味,談不上感染力。其實細節(jié)的理解并不復雜,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一句話語,一抬頭,一揮手等都是構成細節(jié)的因素。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注重情感細節(jié),讓他們把內(nèi)心的感受自然地傾吐出來。
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了一篇以“親情”為話題的文章。一個學生寫了在炎熱的夏夜里,她在書房里做題頭昏腦漲時,母親為她端來一杯奶茶。這是這個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本來是一個挺好的題材,但由于寫得過于籠統(tǒng),缺乏細節(jié)描寫,毫無動情之處。于是我就針對這個題材對這個學生進行了啟發(fā):母親端奶茶進來時動作、神態(tài)怎樣,這杯奶茶是什么樣的? 你當時內(nèi)心有什么感觸?只有把這些細節(jié)真實的刻畫出來,文章才能生動感人。在我的指導下,這位學生對原作進行了補充修改,便有了下面情真意切的描寫:
我不停地冥思苦想,把頭弄得脹痛無比也沒有答案。輕輕地,我聽見門聲,一回頭,母親端著一杯奶茶走了進來。香氣四溢的奶茶,這是我最愛喝的。我一仰脖,奶茶頃刻入肚,一股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渾身一顫,立將所有煩惱,拋之于九霄云外,母親知道我需要的一切??匆娢沂种形罩目毡?母親臉上立時漾起了笑容,然后轉身,悄悄出去……
在作文評講課上,這位同學讀了作文,整個教室悄然無聲。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流露在細膩而深情的筆觸中,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同學們都被文中的真情實感深深地打動了。
在寫人敘事的文章里,融情于景,內(nèi)心獨白,直抒胸臆,運用這些技巧,會使文章流露出強烈的情感。以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一文為例:“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漸漸涼下去沉郁下去,越來越遠,越來越縹緲。我一聲不吭,忽然有點兒明白了……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弊髡邔⒕拔锏奶厣蛢?nèi)心的獨白融合在一起,讓讀者感同身受,涼下去,沉郁下去,越來越縹緲的不僅僅是光線,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這樣的描寫讓讀者為之動容。
生活是多樣化的,每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都不一樣,有著個體差異。因而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不必用過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他們,讓他們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才能真實地反映他們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寫《難忘的第一次》這篇作文時,我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大膽展現(xiàn)自我。大家在作文中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寫出了“第一次養(yǎng)小動物”的趣事,寫出了“第一次和好朋友吵架”憾事,也寫出了“第一次幫媽媽洗腳”的真情,寫出了“第一次學彈鋼琴”的實感……沒有了限制,學生寫出了各自的生活,不再千人一面。有個學生寫第一次離開家人到縣城求學更是別具一格,真情流露。文中有些片段是這樣寫的:
記得五年級的時候,在家人的盼望中,在好友的勸告下,在自己的決心下,我終究要離家人遠去,到縣城求學,這可是我第一次離開家人啊! 一路上,我惶恐不安、坐臥不定,因為,我即將要離我最愛的家人遠去,去面對未知的、充滿挑戰(zhàn)的生活?!胍?似乎一切都平靜了,風輕吟著,蟬也都睡了。也許是因為熱,也許是因為夢,我驚醒,通體是汗,連濕了一大片,額頭上汗珠密密麻麻。擦完汗,手托著腮幫,又面無表情……聽著鐘的秒針掃過鐘面,好難熬,一秒也難熬……唉,不多想了,已經(jīng)是深夜,再下去,準兩黑眼圈……躺下……嘀嗒聲里……昏昏欲睡……
真實的生活帶來了真情的文章。這么感人的文字來自這個同學真實的經(jīng)歷和獨特的感受。他的內(nèi)心獨白也讓作為讀者的我們真切感受到他小小年紀第一次離開家的不習慣,對家的思念。可見,給學生心靈以充分地自由,學生便會盡情展露心中的所思所想,流瀉出來的文字包含著心靈深處奔涌而來的生命情思,真實體現(xiàn)個體獨體的氣息與韻味。
真情實感乃作文的靈魂。心動情涌,情真意切,方是作文的本源。因此,在作文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產(chǎn)生傾訴的沖動,再加上寫法的點撥,學生就有物可寫,有情可吐,不再把寫作視為畏途,從而想寫、樂寫、敢寫,把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喜怒哀樂訴諸于筆端,躍然于紙上,求真求實的作文便水到渠成,充滿著生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