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利 馮曉輝 方敬會 孫秀麗
(招遠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山東招遠265400)
噴霧法是目前果農(nóng)普遍采用的一種有效防治果樹病蟲害的施藥方法, 不同噴槍噴頭噴施藥劑時的霧化質量有很大差別,防治效果也不盡相同[1]。 因噴槍噴頭結構的差異, 導致噴出的霧滴大小和均勻度不同,以致藥液在葉片上的附著量和覆蓋率不同,從而導致防效有所差異。 本試驗對三種不同的噴槍噴頭開展田間應用技術試驗,對比其霧化效果、作業(yè)效率、病蟲防治效果以及減藥效果,以期改進適合當前蘋果種植模式的施藥器械, 指導農(nóng)民掌握科學合理的施藥技術。
藥泵:重慶悍聯(lián)壓力泵。 噴槍(噴頭)(見圖1):(1)Teejet 牌美制噴槍噴頭, 由特杰特噴霧技術 (天津)有限公司提供,噴片孔徑 0.8 mm;(2)Arag 牌歐制噴槍噴頭,由上海津韜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噴片孔徑1.2 mm;(3)本地常用噴槍噴頭,噴片孔徑1.5 mm。
測試卡: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
圖1 試驗用三種不同噴槍噴頭
試驗藥劑:市售40%炔螨特乳油(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噴霧,防治蘋果葉螨。
試驗地點: 山東省招遠市大戶莊園農(nóng)林專業(yè)合作社蘋果園,樹齡5 年,品種為紅富士,株行距1.35 m×3.5 m。 各試驗小區(qū)農(nóng)事操作、管理水平基本一致。
試驗設 4 個處理,3 次重復。 處理 1:美制噴槍噴頭,40%炔螨特乳油1 500 倍液噴霧;處理2:歐制噴槍噴頭,40%炔螨特乳油1 500 倍液噴霧; 處理3:本地常用噴槍噴頭,40%炔螨特乳油1 500 倍液噴霧;處理4:CK,本地常用噴槍噴頭,噴施清水。
每處理選擇樹齡、 冠層高度和面積基本一致的10 棵樹,各處理間設保護樹。
1.3.1 時間與天氣 試驗于2019 年7 月7 日進行,天氣多云轉晴,氣溫 19℃~29℃,東南風 4~5 級。
1.3.2 施藥方法 藥泵壓力設置為1Pa,先用清水測定三種噴槍噴頭的噴灑速率 [單位時間內噴灑藥液量(mL/s)]。
施藥前, 分別調查各處理蘋果葉螨蟲口基數(shù)并記錄;每個處理各選擇3 棵樹,分別在每棵樹樹冠外圍上、中、下三個等高面及內膛掛11 張測試紙卡(上3、中2、下3、內膛3),做好標記。施藥由同一人操作,勻速行走,記錄各處理施藥所用時間、噴灑藥液量,折合計算畝施藥時間、畝施藥液量,計算藥液減量幅度;藥液干燥前,迅速取下測試卡觀察霧化效果、霧滴分布;藥后3 d,調查記錄活螨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2]。
霧化效果:按國標采用指數(shù)觀察法,以藥液附著率評價。 根據(jù)測試紙卡上霧滴覆蓋密度即附著顏色的面積,用分級方法,記載藥液的附著情況,計算葉面、葉背藥液附著率[3]。
分級標準:0 級:無藥液附著;1 級: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1/4 以下;2 級: 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1/2 以下;3 級: 藥液附著面積為觀察面積的3/4 以下;4 級:全部附著藥液。
葉面、葉背附著率計算公式:
霧滴分布:目測霧滴大小,記錄不同印跡直徑的霧滴數(shù)量,依據(jù)表1 擴散系數(shù),計算霧滴真實粒徑。
霧滴真實粒徑=霧滴印跡直徑/霧滴擴散系數(shù)
表1 霧滴在霧滴測試卡上的擴散系數(shù)
對照霧滴密度比對卡(見圖2),計算不同密度測試紙卡的占比。
蟲口減退率、防治效果計算公式:
蟲口減退率 (%)=[(施藥前活螨數(shù)-施藥后活螨數(shù))/施藥前活螨數(shù)]×100
防治效果 (%)=[(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由表2 可見, 藥劑葉面附著率以歐制噴槍噴頭最高,為72.7%,本地噴槍噴頭次之,為70.5%,美制噴槍噴頭最低,為43.2%。
圖2 霧滴密度比對卡(單位:個/cm2)
表2 三種噴槍噴施藥液后藥液附著情況
由表 3 可見, 三種噴槍噴頭中,100~300 個/cm2的霧滴密度,歐制噴槍噴頭、本地噴槍噴頭、美制噴槍噴頭分別為63.7%、54.2%、27.3%, 紙卡全部打濕的分別為27.3%、36.4%、0。 由此可見,藥液霧滴密度以歐制噴槍噴頭分布最大,本地噴槍次之,美制噴槍最小。
目測歐制、本地常用、美制三種噴槍噴頭霧滴印跡直徑均在 300~1 000 μm 之間,經(jīng)計算,三種噴槍噴頭霧滴真實粒徑均在166~555 μm 之間。
施藥過程中,美制噴槍噴頭、歐制噴槍噴頭均出現(xiàn)線狀霧滴,可能與施藥時的噴頭傾角有關,本試驗未做統(tǒng)計計算。
由表4 可見,歐制、本地常用、美制三種噴槍噴頭防治蘋果葉螨, 藥后3 d 蟲口減退率分別為84.6%、81.2%、76.3%, 防效分別為 84.9%、81.6%、76.8%,防效以歐制噴槍噴頭最高,本地噴槍噴頭次之,美制噴槍噴頭最低。 通過Duncan 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美制、歐制與本地噴槍對蘋果葉螨防效差異均不顯著。
表3 三種噴槍霧滴密度分布情況
表4 三種噴槍噴施藥劑防治效果
由表5 可見,美制、歐制、本地常用三種噴槍噴頭畝用藥液量分別為123.7 L、138.0 L、152.1 L,折合畝商品用藥量分別為 82.5 g、92.0 g、101.2 g, 以美制噴槍最少,歐制噴槍次之,本地噴槍最多。
從試驗結果看出,在噴施同種藥劑情況下,噴槍噴頭的霧化效果、霧滴密度與藥劑防效成正相關。 霧化效果越好,藥液葉面附著率越高,霧滴密度越大,對病蟲的防治效果越好。
三種噴槍噴頭中, 霧化效果以歐制噴槍噴頭最好,本地常用噴槍噴頭次之,美制噴槍噴頭較差;藥液霧滴密度以歐制噴槍噴頭分布最高, 本地噴槍次之,美制噴槍最低;病蟲防效方面,以歐制噴槍噴頭最高,本地噴槍噴頭次之,美制噴槍噴頭最低;用藥量方面,以美制噴槍最少,歐制噴槍次之,本地噴槍最多。
表5 三種噴槍噴施藥液用藥量情況
綜上所述,對于果園病蟲的防治,以歐制噴槍噴頭最適用,防治效果最佳,且用藥量較少,符合農(nóng)藥減量使用的要求。 但從操作性來看,歐制噴槍噴桿最短,射程較近,不適用于樹齡較大、樹冠較高的果樹,樹冠下部施藥時,施藥者需下蹲或大角度俯身,加大了勞動強度。 對于這一局限性,可通過增加噴桿長度來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