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珠
(海口市瓊山區(qū)農林服務中心 海南海口571100)
稻飛虱是水稻生產上一種危害大、 發(fā)生面積廣的害蟲,以成蟲、若蟲集群在稻株基部吸汁為害。 當稻飛虱蟲量大、危害嚴重時,可造成水稻全株枯死、爛稈倒伏;同時,灰飛虱還會傳播水稻條紋葉枯病等病害,嚴重威脅水稻生產安全。 目前,開展化學防治仍是防治稻飛虱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烯啶蟲胺和吡蚜酮等藥劑在稻飛虱防治上已連續(xù)使用多年,近幾年這兩種藥劑單用對稻飛虱的防效有所下降,為驗證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適宜劑量和持效期,特開展相關田間藥效試驗,以期今后為該藥劑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1 試驗對象、 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試驗對象為稻飛虱[(Niaparvata lugens (Stal)];試驗作物為水稻,品種為“II 優(yōu) 128”。
1.1.2 環(huán)境條件 試驗地為紅壤土,地勢平坦,試驗小區(qū)品種、植期、長勢、肥水管理一致,水稻抽穗前期,田間稻飛虱發(fā)生危害。
1.2.1 藥劑 試驗藥劑: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對照藥劑: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深圳朗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
1.2.2 藥劑用量與編號 供試藥劑用量、編號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1.3.1 小區(qū)排列 試驗藥劑、對照藥劑、空白對照的小區(qū)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 小區(qū)分布圖見附圖。
1.3.2 小區(qū)面積和重復 小區(qū)面積為30 m2, 重復4 次。
附圖 試驗小區(qū)田間排列情況
1.4.1 使用方法 采用18L 桂林-18 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霧,施藥做到均勻噴濕葉片和基部稻稈。
1.4.2 施藥器械 用18 L 桂林-18 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霧器對水均勻噴霧,每公頃噴藥液750 L。
1.4.3 施藥時間和次數 試驗施藥于2016 年9 月10 日下午進行,共施一次藥,當天平均氣溫29.9℃。
1.4.4 使用容量 每畝實際施用藥液量為50 kg。
1.4.5 防治其他病蟲害的藥劑資料 施藥期間未使用過其他藥劑。
2.1.1 氣象資料 本試驗共8 d,1 個雨日,總降雨量3.4 mm,溫度在25.4℃~32.9℃之間。
2.1.2 土壤資料 紅壤土,肥力中等。
2.2.1 調查時間和次數 藥前 (2016 年9 月10 日)調查蟲口基數, 藥后 1 d、3 d、7 d (即 2016 年 9 月11 日、9 月 13 日、9 月 17 日) 分別進行藥效調查,共調查4 次。
2.2.2 調查方法 每小區(qū)采用平行跳躍法調查10 點,每點調查2 叢,共查20 叢稻,拍打稻縱,統(tǒng)計調查盤的稻飛虱活蟲數。
2.2.3 藥效計算方法 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整個試驗過程中, 供試藥劑3 種處理對作物未產生藥害。
采用Duncan’s 新復極差檢驗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知,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對水稻稻飛虱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速效性好, 藥后1 d 的防效為66.12%~79.1%,藥后3 d 的防效 74.27%~86.06%,藥后 7 d 的防效80.38%~91.79%。 經方差分析,高濃度處理的防效和對照藥劑處理間的差異顯著, 中濃度處理的防效和對照藥劑相當(見表2)。
藥后目測各處理區(qū)的水稻的葉形、 葉色及株高未見異?,F(xiàn)象,藥后葉片嫩綠、挺拔,披露角度小,保持到收割前,青枝臘稈,稻粒金黃。 表明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加水噴霧,對水稻抽穗前期生長無任何不良影響。 藥后1~3 d 觀察,未見水稻稻株、葉片有任何異?,F(xiàn)象。
表2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防治水稻稻飛虱試驗結果
對稻田蜘蛛等天敵安全。
試驗結果表明, 在稻飛虱若蟲高峰期用莖葉噴霧法噴施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對稻飛虱有較理想的防效,持效期較長,且對水稻生長安全,該藥劑可在水稻生產上推廣使用。 根據試驗結果,推薦用量為120~150 g/hm2,每公頃用藥液750 L,噴霧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