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傳媒行業(yè)格局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發(fā)展突飛猛進,傳統(tǒng)媒體不斷以開放的態(tài)度推動媒介融合進程,受眾面對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掌握著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和話語權?!暗檬鼙娬?,得天下”,現(xiàn)如今的媒介競爭依然是圍繞著受眾展開。本文立足于受眾目前的信息需求之上,分析了當前電視新聞編輯新的角色定位,提出一系列受眾視角下電視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重塑策略。
【關鍵詞】受眾視角;電視新聞編輯;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TN94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55
新媒體平臺之上,海量化信息得到快速傳播,不僅讓新聞的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也改變了受眾的新聞閱讀習慣。受到電子閱讀的影響,公眾對于新聞的耐受度不斷降低,更加青睞于“輕資訊”、“快資訊”,閱讀隨意性更強,需要不斷給他們新鮮的興奮點,才能讓他們有繼續(xù)閱讀的沖動。受眾的變化,再加上他們在傳播鏈條中主體地位的提升以及主體意識的增強,讓電視新聞編輯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定位。只有與時俱進,改進自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提升電視新聞節(jié)目質量。
1. 新時期電視新聞受眾信息需求的變化
1.1 信息性
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公眾能夠用于接收信息的時間更少,更加散點化,他們會在上下班途中,工作間隙或任何有空閑的時間段,使用最便捷的媒體渠道來獲取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因此,受眾對于信息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希望能夠在單位時間內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以此來滿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因此這也就意味著,電視新聞欄目在節(jié)目時間內,要讓新聞更加凝練明快,除了有國內外時政和重大新聞外,還應該增加一些新奇性和知識性的信息內容,更好地滿足受眾的不同信息需求。
1.2 時效性
互利網時代,新聞信息實現(xiàn)了同步、全程傳播,特別是高度發(fā)展的自媒體傳播,讓很多新聞的當事人和目擊者直接成為了新聞傳播者,通過網絡第一時間將新聞資訊傳播出去,而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往往在事后才能趕赴新聞現(xiàn)場?;ヂ?lián)網背景之下,受眾群體對于新聞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功用性
互聯(lián)網時代雖然給受眾提供了海量化信息,但是卻真假難辨,良莠不齊,虛假新聞、炒作新聞、同質化報道、膚淺報道充斥著網絡。因此受眾群體在收看電視新聞節(jié)目時,是有很強的目的性,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電視媒體獲取更加真實而全面的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聞的前因后果,以此來對自己下一步生活或工作形成決策作用,也就是說,公眾對于新聞的功能性與實用性要求更高。
2. 新時期受眾視角下的電視新聞編輯角色定位
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編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必須要樹立以受眾為核心的傳播理念,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增強節(jié)目黏性。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編輯要基于受眾視角重新定義自身角色:
2.1 做優(yōu)秀的信息把關和整合者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信息總量呈爆炸式增長,面對海量化且不斷更新的信息,電視新聞編輯要善于借助新媒體工具,利用新媒體渠道,有更強的把關意識和綜合信息處理能力,從受眾的角度和需求出發(fā),從海量信息中選擇出受眾感興趣或對他們有用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篩選、整合和分層,客觀公正地傳播,更好地發(fā)揮主流媒體的作用。
2.2 做新聞內容和形式創(chuàng)新的拓荒者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模式較為單一,難以滿足信息全面和快速傳播的需求?,F(xiàn)如今網絡新聞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管是圖片、音頻、視頻、動畫還是文字,凡是有利于表現(xiàn)新聞內容的,凡是可以讓新聞更加活潑精彩的,網絡編輯都會在新聞中加以應用。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也必須肩負起新聞內容和形式創(chuàng)新的職責,讓電視新聞“活”起來,內容更加精彩,形式更加活潑,這樣才能吸引受眾的關注。
2.3 強有力的決斷者和探究者
現(xiàn)如今的網絡新聞報道很多是淺嘗輒止,浮于表面,往往就是對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進行報道,但是對于何因,何果,后續(xù)影響如何缺乏深度的挖掘。因此,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編輯一定要做一名強有力的決斷者和探究者,面對海量的新聞事件,能夠迅速判斷其新聞價值大小,特別是一些突發(fā)事件,更要求快速的反應和判斷力,唯有快速決斷,才能抓住好新聞與好時機。與此同時,新聞編輯還要做一名探究者,善于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探究新聞的前因后果,將新聞報道做深做透,這樣才能進一步滿足受眾的深層次信息需求。
3. 受眾視角下的電視新聞編輯角色重塑策略
3.1 更新新聞理念
新聞理念是電視新聞編輯從事新聞編排工作的理論指導,要重塑自身角色定位,電視新聞編輯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樹立以用戶為核心的新聞理念,要培養(yǎng)互聯(lián)網和大數(shù)據(jù)的思維邏輯,以服務受眾的編排理念和宗旨來進行組稿。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獲得更好的社會傳播力和影響力。
3.2 提高新聞敏感性和判斷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公眾對于傳播的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希望新聞的傳播更及時,價值更彰顯,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意義更深遠,換句話說,一則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必須有價值、有特點、有態(tài)度、有時效性,才能更有影響力。這也就意味著電視新聞編輯要不斷提高新聞的敏感度和判斷力,才能形成有特色、有觀點的報道。
新聞編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較強的新聞敏感性與政治敏感性,就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掌握更多的新聞、政治等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要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通過不懈的學習來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形成強大的判斷力和明晰的是非觀。
3.3 提升新聞工作的創(chuàng)新能力
現(xiàn)如今媒介融合的步伐正在不斷深入,單一的傳統(tǒng)媒體渠道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公眾對于新聞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方式的需要,要適應時代需求,電視新聞編輯就必須要有一個勇于嘗試、創(chuàng)新的心,切實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善于學習網絡新聞中的精髓,對自身的節(jié)目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打造屬于自己的節(jié)目品牌?;陔娨暶襟w的先天優(yōu)勢,全面提升新聞信息的質量,更好地展示電視新聞權威性和專業(yè)化的一面。
3.4 培養(yǎng)審美能力
現(xiàn)如今的電視新聞編輯,除了要生產電視節(jié)目,還要根據(jù)新聞素材來生產新媒體產品,從美學角度來編輯文字和處理圖片,是新聞編輯必須要做的,審美能力是其必須掌握的能力。一方面,電視新聞的設計和編排必須要更符合美學要求,給觀眾一種賞心悅目之感,提高觀眾的收視體驗感。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內容對于美學的要求就更高了,如何讓頁面更加美觀大氣,讓受眾過目難忘,這都需要新聞編輯進行有效設計與排版,使之符合受眾的閱讀和收視習慣。
4. 結語
新時期的電視新聞編輯在工作中一定要以受眾為核心,完成受眾視角下的角色定位與轉型。唯有清晰準確地把握目標受眾的信息需求,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才能有的放矢地對自身工作作出改進和創(chuàng)新,從而打造電視新聞節(jié)目品牌,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和影響力,更好地推動電視新聞行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捷.探究全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17):153.
[2]秦楠.融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傳媒論壇,2020年第06期:37-38.
[3]張曉蕓.新媒體競爭下對新聞編輯的素養(yǎng)要求[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26-27.
[4]姚國勝.信息時代如何做好廣播媒體編輯工作的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6(16):193-194.
[5]盧科鍵.淺談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報紙編輯的影響[J].科技風,2012(15):237.
作者簡介:羅俊,(1975.11.6-),男,漢族,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畢業(yè)于安徽大學新聞學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電視時政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