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興 張桂源
【摘要】本文基于繪畫心理技術的基本內涵和適用范疇的探討,論述繪畫心理技術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應用模式,即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心理健康教學、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品質優(yōu)化中,并對繪畫心理技術應用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完善繪畫心理技術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繪畫 心理技術 心理健康 心理投射
繪畫心理技術是一門探索和治愈人們心靈的心理技術。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們在全身心投入生命產生的自性直覺,或者通過無意識自發(fā)產生某種圖案……繪制這種圖案不僅使心靈事件得以表達,更像擁有魔力一般能反作用于我們的心靈和人格,幫助我們將注意力和關切回歸心靈的‘神圣領域”。學校應引入和發(fā)展繪畫這種“表征而非言語、感性而非意志、直覺而非理性”的心理技術,幫助廣大師生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內心,建立起無意識與意識的溝通橋梁,喚起心靈內在自性的力量。
一、繪畫心理技術的概述
(一)繪畫心理技術的內涵
繪畫是人類最原始的心靈表達方式,它生動地傳遞著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映射出潛意識層面的種種信息。自20世紀40年代科學的繪畫藝術療法確立以來,心理學家不斷探索繪畫與心理學的有機結合方式,逐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表達性治療方法——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技術,幫助繪畫者以繪畫創(chuàng)作的方式分析其潛意識的情感與沖突,促進非言語的心靈表達與溝通,進而達到認知、輔導和治療的目的。繪畫心理技術主要包含主題繪畫、非主題繪畫、添加畫三種形式。主題繪畫就是劃定繪畫主題、范圍進行繪畫,主要包括房樹人測驗、雨中人心理測驗、自畫像及家庭圖等;非主題繪畫則是不規(guī)定繪畫主題進行自由繪畫,主要有曼陀羅、六宮格、九宮格等;添加畫則是給予畫者一個簡單的圖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添加和完善,主要包括多維添加畫、鳥籠添加畫等。近年來,在我國學者的積極推動下,繪畫心理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精神病治療、特殊兒童及特殊群體治療、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及災后創(chuàng)傷心理治療等領域,在梳理人們心靈秩序與內在沖突、認知自我與完善人格、改善溝通與人際關系等問題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繪畫心理技術的適用性
繪畫心理技術具有非言語性、隱匿性、趣味性、即時性、診療一體性的特點,且在心理學應用當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在繪畫技術適用性上,一方面,繪畫的非言語表達特征,在不同認知水平群體、不同言語表達水平群體、不同文化背景群體當中有一定的適用性,同時有助于建立起潛意識的溝通渠道,將混亂無序的,難以用言語表達的認知、情感、思想和愿望整合在一起,并通過畫作展現出來。另一方面,繪畫目的具有單盲隱匿特性,繪畫者在不知曉目的的情況下,進行繪畫有助于他們建立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進而降低心理防御,避免學習效應,促進表達內心真實想法。與此同時,繪畫者在繪畫過程中通過自由充分的想象、直觀形象的表達、輕松愉悅的互動,能提高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的能動性。
在繪畫技術的運用效果上,一方面繪畫技術運用于測驗評估當中,能有效克服被試的戒備及心理阻抗,收集被試潛意識層面的心理信息,對心理健康評定、神經癥和精神病的診斷等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另一方面,繪畫技術可以輔助咨詢過程。在主試、被試就繪畫內容進行交流探討的過程中,主式引導被試進行繪畫分析,促進被試進行自查、自省。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營造安全、包容的氛圍,從而使主試、被試建立起互信的關系,提高心理咨詢效用。可見,繪畫心理技術輔助治療過程,就是以繪畫的藝術性表達方式宣泄、緩和情緒,并借助繪畫分析過程幫助來訪者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和完善自我,實現毀滅性能量向建設性能量的轉化、升華。
二、繪畫心理技術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途徑
(一)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心理健康教學
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有著諸多優(yōu)勢。一是豐富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遇見真實的自我;二是增加學習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三是增加課堂人際互動,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四是方便易操作,課中、課后好實行。
繪畫心理技術在心理課堂的應用,一般遵循“預備—作畫—解析—交流—調整”五步程序。在預備階段,教師要對繪畫心理分析技術原理進行講解,打消學生的疑慮,同時通過音樂放松、繪畫欣賞、熱身小活動等形式,營造和諧、包容、自由、安全的課堂環(huán)境,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大膽創(chuàng)作;作畫階段,利用音樂、燈光等形式營造繪畫氛圍,以朗讀標準化的指導語言,引導學生在設定的主題和規(guī)則當中自由地表達;解析階段,結合準備案例或現場案例,對整體繪畫、繪畫過程、繪畫內容等分析要點進行講解;交流階段,通過建立討論小組,小組成員對自我畫作進行解讀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成員體驗和感悟的交流討論;調整階段,學生結合繪畫分析體驗感悟,聯系現實問題及困惑尋找解決的路徑,并在此基礎上調整和完善畫作,從而達到內心整合重建,實現心理治愈的效果。
作畫形式主要包括主題繪畫和添加畫兩種形式。主題繪畫適用于自我意識、壓力管理、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生涯規(guī)劃、生命教育等主題教學。自我意識方面,可以開展“自畫像”“三個我(自我、本我、超我)”“樹木畫”等自我意識主題繪畫,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厘清內在自我的各種關系,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和內在潛能,并在此基礎上明確自身問題,探索解決方案,進而實現自我重建和自我完善;壓力管理方面,可以開展“雨中人”“過山過河”“壓力圈圈圖”“連線幫幫團”等壓力管理主題繪畫活動,幫助學生發(fā)現內在壓力源,學會正確舒緩、應對和管理壓力;情緒管理方面,可以開展“我的煩惱”“情緒涂鴉”“情緒顏色”等情緒管理專題的主題繪畫,引導學生在繪畫過程中了解自身的情緒,學會調節(jié)和管理自身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人際關系方面,可以開展“兩個我(自我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你說我畫”“我的宿舍生活”“房樹人”等人際關系主題繪畫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家庭關系、宿舍關系、同學關系當中的溝通模式和存在的問題,學會換位思考,運用適當的方法與他人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生涯規(guī)劃方面,可以開展“三個我(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將來的我)”“樹木人格圖”“理想的職業(yè)”等生涯規(guī)劃專題的主題繪畫,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人格特質和優(yōu)勢、劣勢,找準職業(yè)定位,明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并結合現實情況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道路;生命教育方面,可以開展“時光軸”“生命之輪”等生命教育主題繪畫活動,引導學生體悟成長歷程,感悟生命真諦,學會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添加畫則是利用半圓、曲線、豎線、叉線、平行線、波浪線等代表6種維度,分別建立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探索情感關系、抗挫能力、學習狀態(tài)、人際關系、心路歷程、情緒狀態(tài)等多方面心理特質,加深對自我的了解,促進自我完善。
(二)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過程一般包括評估診斷階段、咨詢輔導階段和恢復鞏固階段,與此相應的是,繪畫心理分析技術在此三個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進行評估,為咨詢提供思路和方法。在心理咨詢前期運用繪畫測驗進行心理評估,有助于多方面收集、了解和分析來訪者的基本情況,明確來訪者的基本問題,找準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思路。具體而言,可以利用繪畫測驗進行新生普查,了解學生情緒沖突的原因,診斷人際關系當中存在的問題等,對神經癥、焦慮癥、人格障礙、精神分裂進行輔助診斷等。其次,打破防御,輔助建立良好的心理關系。在心理咨詢期間,運用繪畫勾起來訪者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其游戲性可以緩解來訪者的焦慮和緊張情緒,繪畫分析與交互的過程可以營造良好的咨詢氛圍,輔助咨詢雙方建立互信關系,打破溝通障礙。最后,解決問題,服務咨詢和治療。繪畫是無意識的窗口,繪畫的象征性表達過程可以讓來訪者潛意識、破壞性的負面能量得以宣泄和釋放。美術本身具有療愈效果,尤其適用于創(chuàng)傷和情緒困擾等心理問題,繪畫的調整和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自我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潛意識層面的自我療愈和內心升華。
(三)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心理危機干預
繪畫心理技術在危機干預的發(fā)現、干預和恢復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運用繪畫測驗輔助心理危機排查。在心理危機排查工作中,文字測驗(如SCL-90、UPI)和繪畫測驗(房樹人)分別描繪著受測者外顯和內隱、意識和潛意識、行為和表征等互不相同,又相互補充的心理內容。與文字測驗相比,繪畫測驗具有隱匿性和掩飾性的特點,使其在心理普查及自殺、抑郁等心理敏感問題上,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避免問卷表面效度高帶來的受測者心理阻抗,又能避免重復測試導致練習效應和焦躁情緒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利用繪畫工具開展心理咨詢干預工作,可以將常規(guī)的“繪畫心理技術在心理咨詢中的運用”嵌入危機干預的心理工作當中,通過繪畫技術進行心理診斷評估,協助咨詢雙方建立安全信任關系,有助于被試進行情緒宣泄,以及進行創(chuàng)傷、情緒障礙問題的治療等,幫助個體進行自我療愈。最后,在危機干預恢復階段,可以堅持進行曼陀羅繪畫,幫助學生喚起自性力量,整合內在沖突,建立心靈秩序,感悟人生意義;讓學生堅持繪畫“花鳥畫”,卸下浮躁,直面本真、追求真我,修身養(yǎng)性、知足常樂。
(四)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團體心理輔導
繪畫心理技術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的應用主題,同樣適用于團體輔導當中。在團體輔導中運用繪畫心理技術,與團建過程產生的交互作用,可以使學生在交流、互動與分享中增加情感聯結,建立心理共鳴,促成團體動力,達到集體治愈的良好效果。首先,在破冰環(huán)節(jié)的應用。在團體形成初期,成員之間由于互不了解存在交流阻隔,教師可以運用自畫像、動物自畫像等繪畫形式,激起來成員游戲和參與的興趣,通過采訪或自我表達的方式,促進成員相互了解、互相信任,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其次,在團隊建設中期階段,通過開展“團隊自畫像”“我們的周末”“寢室集體活動”等主題,以共同創(chuàng)作或輪流添畫為形式的繪畫游戲活動,促進團隊成員相互交流與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認識,形成團結凝聚、和諧友好的團隊氛圍。最后,在團隊建設后期,可以開展“我們的未來”“團體心愿樹”等集體繪畫活動,描繪團體成員的共同愿景,達到鞏固所得、展望未來的目的。
(五)將繪畫心理技術應用于心理品質優(yōu)化
繪畫心理技術既是繪畫分析的過程,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兩個過程出發(fā),探尋繪畫心理技術在優(yōu)化學生心理品質中的應用。在繪畫分析過程中,可以將繪畫中的積極元素和消極元素分別羅列清單,輔導者一方面對積極元素進行解釋,另一方面,運用中性或偏積極的語言分析和解讀繪畫中的消極元素。具體而言,對繪畫的積極元素進行正性評價和充分肯定,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效能,對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和調整過程中的積極改變給予肯定,鼓勵學生遷移運用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因素;對繪畫當中的消極因素,則要將其轉化為中性或積極解釋,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同時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潛能。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不能有效處理意識和潛意識的關系,兩者的沖突就可能演化為心理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只有將兩者相互統(tǒng)合,才能實現人格的完整。因此,對學生無意識發(fā)出的信號,我們既不能忽視,也不能阻礙他們表達,而要掌握無意識的象征性言語和方法(如釋夢、積極想象、繪畫分析等)解讀無意識的言語,促進意識和無意識信息的溝通和融合。例如,在熟知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聯結潛意識繪制畫作,依據繪畫表征解讀心靈,溝通潛意識協調本我與自我,可以實現認識內心世界(個性、動機、需求等),從而運用繪畫表征描繪自我個性特征、情緒狀態(tài)、人際關系與壓力源,促進人格統(tǒng)合,達到人格完善和心靈成長的目的。
三、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繪畫心理技術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學校對繪畫心理技術在教育教學、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危機干預以及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探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出成效。然而,繪畫技術并非放之四海皆準,其主觀性和專業(yè)性的特征,使之在運用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大多數的繪畫測驗缺乏被普遍認同的常模標準及評價體系,人們對其信效度存在較大質疑,因此,繪畫技術的應用要明確測驗的適用問題范圍,避免對繪畫測試結果做出過度解讀和絕對性判斷,還要注意結合其他的科學心理測量工具進行分析判斷。另一方面,在對繪畫的分析解釋上,容易受到被試的繪畫水平和知識閱歷、主試方面知識體系和個體經驗、繪畫表征方面文化差異和年代差異等多方面的影響,這對實施繪畫技術的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技能提出較高的要求。
未來,我們需不斷加強和完善繪畫心理技術在理論和綜合實踐方面的研究,即技術應用統(tǒng)合化:在心理咨詢及心理評估當中,將繪畫心理測驗與其他心理檢測、評估、診斷工具以及面談收集資料結合起來,建立起能夠反映整體心理真實情況的綜合指標;治療過程系統(tǒng)化:針對不同問題類型的來訪者,設置系統(tǒng)的整套治療方案,明確方案實施的步驟,持續(xù)跟蹤監(jiān)測并鞏固治療效果;繪畫工具標準化:編制一套立足中國本土研究的繪畫測驗常模,規(guī)范測驗使用對象、實施方法和相對解釋標準;從業(yè)人員專業(yè)化:加強繪畫心理分析治療師培訓認證,對理論知識、倫理規(guī)范和實踐應用技能進行嚴格考核,建立朋輩督導和導師督導的雙督導機制,增加實踐經驗,助力從業(yè)人員職業(yè)發(fā)展;基礎應用研究一體化:建立專業(yè)研究機構的案例綜合數據平臺,跟蹤收集繪畫心理技術實施過程的測評信息、腦活動信息及行為信息等,研究繪畫心理技術發(fā)生作用的心理機制和基本原理,比較各種技術、方法、實施條件等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繪畫心理技術成為教師了解學生、洞察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運用繪畫心理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藝術的表達形式實施有效干預,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衛(wèi)禮賢,榮格.金花的秘密[M].黃山:黃山書社,2011
[2]周麗.關于“繪畫心理療法”獨特作用的綜述[J].江蘇社會科學,2006(S1)
[3]凌瑞,楊小兵.繪畫心理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7(4)
[4]趙玉婷.國內繪畫療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5]田青.房-樹-人投射測驗的應用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2)
[6]張?zhí)?繪畫測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4)
[7]周微微.繪畫藝術療法在中小學的應用價值研究綜述[J].江蘇教育,2019(32)
[8]王楠.繪畫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
[9]陳曦,趙玉平.房樹人測驗(HTP)的研究及應用[J].社會心理科學,2012(Z1)
[10]魏源.繪畫是人們最適宜的心靈表達方式——繪畫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及其作用機理[J].醫(yī)學與哲學,2005(3)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自媒體時代高校心理危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模式”(項目編號:2018ky1009);2019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繪畫心理分析技術在高職心理健康中的應用模式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sz060)。
作者簡介:陳功興(1985— ),江西贛州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專任教師、副教授;張桂源(1992— ),廣西平南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專任教師、講師。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