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琴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落實生本理念,并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思維的空間,真正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美術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入繪畫教學、實踐教學以及信息技術教學三種方式,旨在促進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的講授上,并不注重學生的實際知識吸收能力,從而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習產(chǎn)生嚴重的排斥感。針對這種狀況,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入手,構建具有趣味性、實踐性以及形象性的美術授課模式,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增強美術教學的高效性。
一、開展繪畫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在野外繪畫寫生的過程中,常常因為意外天氣,導致幼兒的繪畫作品被畫筆勾畫出很多曲線,從而影響作品的美觀。針對這種情況,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轉(zhuǎn)變原有的授課方式,真正從作品本身入手,讓學生運用這些“美麗的意外”,進行相應的繪畫創(chuàng)作,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目的。
例如,在上周,教師開展寫生課。在離下課還有十分鐘的時候,天公不作美,導致學生的畫作上出現(xiàn)很多橫線。針對這種狀況,教師進行如下的考慮:假如判學生的畫作不及格,則學生付出的是一整堂課的心血;假如判學生的作品有問題,則學生的作品確實不完美。為此,教師轉(zhuǎn)變原有的授課方式,并結合畫作本身,讓學生從結合具體的繪畫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繪畫創(chuàng)作,真正讓學生解放傳統(tǒng)的繪畫思想,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此同時,教師走入學生中,結合學生的思想,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真正獲得想象力的激發(fā)。更為重要的是,針對一些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的看法,并結合學生的回饋,鼓勵學生積極表達,進行相應方向性的指導,從而讓學生的表達更具有方向性和時效性。在學生的繪畫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分享繪畫成果。小嬋積極地舉手說:“在我的畫上有很細點。我將這些細點進行加工,并轉(zhuǎn)化成雨滴,讓整個繪畫作品更為和諧?!毙÷鍎t積極地舉手說:“我看到我的畫上有一根長長的實線,這根實線十分影響美觀。針對這種狀況,我將這根實線畫成一支花的枝干,并在枝干的最上部,畫出一朵花?!蓖ㄟ^運用繪畫的方式,教師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更為多元地解決“美麗中的意外”,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二、使用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操作力
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運用實踐教學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將個人的想法轉(zhuǎn)化成現(xiàn)實,激發(fā)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會走入學生中,結合他們的具體實踐中狀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讓學生的實踐更具有方向性,真正讓學生獲得實踐能力的增強。
例如,在上周,教師開展實踐教學,并搜集生活中不用的物品,讓學生將這些物品,制作成相應的手工作品,真正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空間的同時,讓學生真正將個人的想象力轉(zhuǎn)化成現(xiàn)實,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進行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首先,展示生活物品。教師展示如下的生活物品:廢舊的線頭、硬紙板等。其次,展示其他學生的作品。為了讓本班學生的手工制作更具有靈感,教師展示其他學生的作品,并走入學生中,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真正讓學生的思維更具有方向性和實操性,激發(fā)學生實踐操作的積極性。最后,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實踐操作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分享實踐成果。小嬋積極地舉手說:“我將紙板剪成一個手槍的形狀,并將紅色的線頭纏在手槍上,打造成一個紅色的手槍。”小洛說:“我將這個紙板剪成一個樹枝的形狀,并運用線頭制作成樹枝的樹葉?!毙N說:“……”通過運用實踐操作的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的探究空間,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踐看法,進行針對性指導,真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獲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三、采用信息授課,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真正讓學生突破傳統(tǒng)學習觀念的束縛,融入具有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課堂中,真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授課,并在此過程中,構建最為接近學生認知的信息技術授課模式,并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思維的舞臺,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想象能力的提升,感受思考的樂趣,促進信息技術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例如,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一根繩子的舞蹈,并讓學生結合繩子的形態(tài),進行相應的繪畫創(chuàng)作。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將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轉(zhuǎn)化成實際的活動,真正讓學生獲得美術學習的成就感,也讓學生更為積極地進行想象,從而獲得良好的信息技術授課效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進行此部分內(nèi)容的授課。第一點,運用多媒體,展示情境。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情形,并運用文字進行簡要論述:一根繩子在森林中游蕩,并在具體的游蕩過程中,展示不同的形態(tài)。第二點,提出問題。教師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請結合多媒體上的動態(tài)圖,猜測具體的體育活動項目。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結合學生的看法,進行針對性指導。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分享思考成果。小冉積極地舉手說:“在繩子兩端固定,中間旋轉(zhuǎn)的過程中,我聯(lián)想到跳繩這項運動?!迸c此同時,教師根據(jù)這位學生的想象,組織學生進行跳繩運動。通過運用信息化授課,教師在打造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真正讓學生融入相應的情形,并進行想象、繪畫和實踐,最終達到增強學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構建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樹立生本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入手,構建相應的美術授課模式,注重增強學生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真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獲得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促進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
參考文獻:
[1]李思文.激發(fā)學習興趣,構筑高效美術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6(11).
[2]張帆.小學美術課堂中水彩的教學實踐[J].江西教育.2017(27).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曙光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