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江
【摘要】共鳴是聲樂訓練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內(nèi)容,聲帶發(fā)出單薄的“基音”,只有經(jīng)過共鳴腔的放大,潤色,才會變成美妙動人的歌聲。要獲得良好正確的歌唱共鳴,必須要了解產(chǎn)生歌唱共鳴的各個腔體及其作用,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并循序漸進的練習方能有所得。本文簡單扼要的分析歌唱共鳴的原理和分類,并理論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歌唱共鳴訓練方法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關鍵詞】歌唱共鳴;氣息;通道;哼鳴
歌唱家在歌劇院和音樂廳歌唱時,不使用現(xiàn)代音響設備的前提下,怎樣把歌聲送到在場每一位觀眾的耳朵里,除了有天生悅耳嘹亮的嗓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勤奮訓練獲得完美的歌唱共鳴。P.M.馬臘費奧迪在《卡魯索的發(fā)聲方法》中說:“共鳴對嗓子音量的貢獻,比呼吸提供的重要得多,也比聲帶的發(fā)聲力量大小重要得多”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貝尼亞米諾·吉里說:“誰擁有了好的共鳴,誰就擁有了美妙的歌聲。”
一、歌唱共鳴的原理
當物體震動發(fā)聲時,影響到其他物體或者物體空間,引起同時震動面產(chǎn)生的共振現(xiàn)象叫做“共鳴”。聲音原來在聲帶發(fā)出時是微弱的,但是經(jīng)過共鳴腔的放大,音量就會宏亮起來,我們?nèi)梭w里的一些腔體如胸腔、喉腔、咽腔、口鼻腔、額腔以及蝶竇腔,都是能使聲音產(chǎn)生共鳴的腔體。如果經(jīng)過正確的訓練,我們的各個共鳴腔聯(lián)合成一個共鳴的整體。在共鳴的作用下,音量獲得數(shù)倍的增加,音色變得更加優(yōu)美和宏亮。曾經(jīng)有位名人這樣形容聲帶和共鳴的關系:“聲帶好比本錢,共鳴是投資收益?!币虼?,正確的發(fā)聲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立在最大限度運用共鳴的基礎之上的,這是聲樂訓練的重中之重。
二、歌唱共鳴的分類
胸腔共鳴,這在發(fā)聲與共鳴的方向位置中,是屬于向下的純粹胸腔震動。如果把參與歌唱的各個器官比作一部音響的話,胸腔共鳴相當于是低音喇叭。我們在唱中、低聲區(qū)旋律時,用手輕按胸部,會感到胸部的震動。
口腔共鳴,主要包括聲音在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作用下產(chǎn)生的共鳴。發(fā)聲時,處于向前的狀態(tài)。
頭腔共鳴,主要包括頭腔、額腔和蝶竇腔共鳴。將聲音唱到頭腔、額腔和蝶竇腔,是獲得高音的必備,處于向上的狀態(tài)。當我們唱到高音譜表上加一線的“A”時,會逐漸感覺震動往頭部中心和后腦部移動。
三、歌唱共鳴的訓練
1.保持吸氣狀態(tài)歌唱打開共鳴腔
共鳴和氣息的關系,沈湘教授有這樣的描述:“共鳴狀態(tài)和呼吸狀態(tài)特別密切,好的共鳴狀態(tài)就是深呼吸狀態(tài),用深呼吸的感覺把腔兒打開了等在那兒唱,好的共鳴音響就出來了。”脫離了氣息支持的共鳴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歌唱時的基音是由氣息推動聲帶振動而產(chǎn)生的,基音進入共鳴腔產(chǎn)生共鳴最終獲得歌聲,氣息運用的質(zhì)量直接決定歌唱的質(zhì)量,并影響共鳴腔體的打開。所以,我們唱歌時始終要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打開喉嚨往回唱,這樣才能很好的控制住氣息,達到打開喉嚨和穩(wěn)定喉頭的目的,獲得穩(wěn)定的基音和穩(wěn)定的共鳴位置。
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進行共鳴的訓練之前要解決好氣息問題。具體做法是要多做單純氣息練習:找一朵鮮花,深深的吸一口洋溢著花香的空氣,找找聞花式吸氣的感覺。使用聞花式吸氣的方法氣息吸得比較深,而且對于剛剛接觸聲樂的高中生來說易于體會和掌握。聞花吸氣時,要注意不可以把嘴巴閉的太緊,閉的太緊會影響進氣的速度和呼吸的靈活性,應該口鼻同時吸氣,既有利于氣息的暢通,也能對喉嚨的打開起到幫助。
氣息的保持,我經(jīng)常通過一個簡單有效的輔助練習來訓練:準備一張抽紙,打開,雙手拇指和食指捏好紙巾兩頭,用口對著紙巾吹氣,注意氣息是保持在肚臍下方3寸的位置,使得紙巾如同紅旗一樣高高的揚起;掌握要領之后,吸氣一次吹兩下,再逐漸增加到三下,四下……這個練習有很多好處,其中一個好處就是直觀,老師和同學可以通過觀察紙巾揚起的狀態(tài)判斷氣息的狀態(tài),紙巾揚得高而且輕松說明氣息保持得好,反之則要幫助其進行調(diào)整。
2.把聲音唱到硬口蓋,力量放在通道里
聲音順著氣息在通道里唱,這就是兼顧到硬口蓋這一個“點”和通道這一個“面”。金鐵霖教授在《聲樂教學法》中提出:“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我于2011年總結(jié)得出,聲樂學習要通過‘腔圓字正的順序來訓練,而且在保持腔圓的過程中要注意聲音通過喉嚨唱而不用喉嚨唱?!苯鸾淌趶娬{(diào)的這個腔圓就是要先建立聲音的通道,建立通道再歌唱可以避免力量都在口腔和避免人為關閉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聲音直接唱到硬口蓋,感覺所有的字都往硬口蓋的一個點上沖,位置很集中,能發(fā)出明亮悅耳的歌聲,也能夠把其他多余的力量都放松下來,對于解決擠、壓、僵的問題很有幫助。這種方法可以唱得很輕松,唱高音時聲帶能很自然的慢慢變窄,唱中低音時也能自然的放松并沉下來。
但是,唱到硬口蓋也很容易使氣息越唱越淺,越唱越僵硬,到最后甚至不能把一個完整的樂句唱完,共鳴腔也沒有很好的打開。因此,聲音的力量要放在通道里唱,把聲音放在氣息上,像嘆氣一樣唱??梢越Y(jié)合以下練聲曲進行練習:
5 ? 3 ? 4 ? 2 | ? 1 ?— ? ||
nu ? ? ?o ? ? ? ? a
教學中,我常采用這條下行練聲曲進行訓練,訓練時要注意幾個要點:首先,要找到嘆氣的感覺,找到氣息與聲音搭配的合理狀態(tài);其次,聲音打開后,要保持氣息的平穩(wěn)運行,保持住氣息打開的感覺,以便于達到聲音統(tǒng)一和連貫的目的;最后,聲音力度不能太強,要以輕聲機制開始逐步過渡到重聲機制。美國聲樂教育家威廉·文納在《歌唱機理與技巧》中也指出同樣的問題:“打開腔體用嘆氣的方式,從一個較高的類似假聲的音,隨著音階下行到低而深的胸聲較多的音,比從重機能開始,隨著音階的上行向輕機能協(xié)調(diào)聲音要容易得多?!?/p>
3.重視“哼鳴”訓練
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和學生們說:“哼鳴,就是通過哼唱找到共鳴?!本毩暫啉Q,目的是找到頭腔共鳴的感覺,然后將歌唱時的語言帶到哼鳴的位置來歌唱。哼鳴對于唱歌位置比較低和唱得比較重的同學非常有幫助,借助哼鳴找到頭腔共鳴的位置。我常用的練聲曲是一個下行的音階:
3 ? 2 ? 1 ?— ||
嗯
在歌唱訓練中,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哼鳴時喉嚨要放松,把“哼”的感覺嘆在氣息上,保持氣息通暢、落底;其次,做哼鳴練習時,要求用假聲或者輕聲哼,避免用大力氣去唱,避免擠壓喉嚨;最后,唱歌時聲樂是從鼻腔“哼”出,閉口哼鳴和開口哼鳴發(fā)出的聲音是一樣的,這是檢驗哼鳴是否正確的標準。當哼鳴練好之后,其他母音就可以套在哼鳴的位置上唱了。
總而言之,好的聲音共鳴,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氣息支持,然后順著氣息在通道里的支點唱,哼鳴訓練是為了通過哼唱的方法找共鳴的有效方法。在哼鳴的教學訓練中,我把這三者有機結(jié)合、相互依存、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
[2]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P.M.馬臘費奧迪.卡魯索的發(fā)聲方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威廉·文納歌.唱機理與技巧[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5]金鐵霖.聲樂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