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娟
每個人都擁有一本人生的書,而自己是這本書的主角;每個人都要走過一段成長歷程,從少年到垂暮,歷經(jīng)生離死別;每個人都在人間煙火的熏陶中感知道理,感悟人生。
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物質(zhì)追求,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精神追求。有這樣一個人把興趣愛好變成至死不渝的精神追求,因好得福,又變成自己的立業(yè)興家之本,升華成自己的精神之魂。他就是與新中國同生共長的,藝術、精神追求至上的工藝美術家張俊峰。
張俊峰,男,1949年10月1日出生,西峽縣五里橋鎮(zhèn)葛營村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包裝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包協(xié)設計委員會委員。歷任河南宛西制藥公司廣告科長,工會副主席,南陽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西峽縣第三、四、五、六、七屆政協(xié)常委,西峽縣美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西峽縣工藝美術協(xié)會主席。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張俊峰自幼酷愛美術,自學立業(yè)。初中畢業(yè)后,張俊峰師從于陳國黨、陳政民、何中興等三位老師,只要有空閑時間便去文化館學習。1985年,為縣水利局設計山水田林路規(guī)劃圖時受到了陳政民、陳國黨的現(xiàn)場指導。張俊峰從青春年少到現(xiàn)在花甲之年仍不忘師恩,每每提起言語之中飽含感恩。
張俊峰與新中國同歲,因此他與共和國同生共榮。時光荏苒,祖國母親歷盡滄桑。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浩劫中,張俊峰舉家離城下鄉(xiāng)務農(nóng),從此開始了長達10余年之久的農(nóng)村生活。在廣闊的天地里,張俊峰和農(nóng)民兄弟們一起戰(zhàn)天斗地學大寨,治河改地修水庫。春播秋收,夏耕冬耙,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長年累月辛勤勞作。當時正值青春年華,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使他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經(jīng)受了不同尋常的生活磨練,但苦難的生活反而使他的意志和信念更加堅定,艱難的環(huán)境反而使他求知上進的欲望更加強烈。懷著對美術的鐘愛,憑著學生時期的美術基礎,張俊峰不顧當時的社會偏見,不惜節(jié)衣縮食購筆買紙,還自費乘車到軍馬河等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練習寫生。利用雨天或晚上的空隙在田間地頭、在水利工地上練素描、勾速寫、習書法、啃書本。在煤油燈下送走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椟S的煤油燈下,張俊峰忘乎所以地埋頭畫畫,仿佛置身于七彩童話世界,忘了苦痛,忘了疲憊,只有心中多彩美麗的山水,浩瀚的星空,壯觀的云霞霧靄……多少個長夜,練習熬紅了雙眼,煤油燈的油煙熏黑了鼻孔。如此執(zhí)著追求,一晃就是10余載。軍馬河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跡,老界嶺的牧云清風見證了他的刻苦。這段時期的學習,他不僅填充了那個時代文化生活的空荒和貧乏,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提高了自己的美術繪畫設計能力和藝術造詣。
歲月荏苒,日月如梭,50年光陰,青絲變成白發(fā),但張俊峰用心珍藏的自己初寫生練習的200多幅習作手稿依舊鮮亮驚艷。上面有歲月斑駁的記憶,時代的特征,更蘊含著張俊峰的心血,對藝術的摯愛,張俊峰的功力可見一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經(jīng)一番磨礪苦,怎得梅花芳清香。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上天也會不辜負每一個勤奮的人!作品是最有力的證明。
張俊峰的畫飽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時代風貌。供銷社的櫥窗畫,照相室的背景布畫,加油站的禁止煙火的宣傳畫,張俊峰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讓人驚嘆不已。特別是那張防止煙火的宣傳畫,身穿綠軍裝、頭戴綠軍帽、臂戴紅袖圈的叔叔瞪著眼睛手指著:禁止燃放煙火!路過的人無不駐足贊嘆。那眼神極有震懾力,不管你站到哪個方位,他的眼睛都注視著你。這就是所謂的傳神入畫!點睛之筆。也是西峽人所共知的張俊峰的經(jīng)典之作!
豈得佳作成百千?留取丹青三兩篇。讓人欣賞贊嘆,讓人過目不忘,讓人銘記的便是經(jīng)典。
天生我材必有用!時來運轉(zhuǎn),張俊峰因才得福,步入事業(yè)殿堂。
張俊峰憑著自己的刻苦好學進取精藝,他美術的社會影響力也逐步擴大,在當時的文藝界、工商界逐漸聲名斐然。被多家單位爭相邀請去畫招牌、展覽布置商店。進入80年代,黨的強國富民政策給新中國的發(fā)展帶來了勃勃生機,伴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張俊峰的事業(yè)前途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1982年,改革的春風吹醒了華夏神州大地,吹綠了大江南北。張俊峰在為宛西制藥廠繪制參加全國藥材交流大會廣告時,被該廠領導相中并聘請為該廠的美術設計師,從此,張俊峰成為宛西制藥廠的一員,從事商品包裝設計、廣告創(chuàng)意策劃工作。這使張俊峰進一步體會到:社會對知識藝術是尊重和渴求的。從而更堅定了他的選擇:用藝術為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作為一名美術愛好者最大的心愿就是學以致用,把自己的一技之長奉獻給祖國的經(jīng)濟建設。宛西制藥廠為他提供了獻藝的廣闊天地。
張俊峰在宛西制藥廠一干就是幾十年。張俊峰處處留心、博采眾長,拜名師、聽講座,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營養(yǎng)。在他的包裝設計中,先后有22件作品分別獲得全國醫(yī)藥包裝、中南星包裝設計獎、河南省包裝設計獎等。榮獲省以上各種獎勵30余項,有幾項設計榮獲國家包裝設計專利獎。由此帶動了全廠營銷工作的蓬勃開展,銷售額連年上升,使宛西制藥廠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走出了伏牛山溝,走向了全國醫(yī)藥大市場。1991年、1995年、1998年張俊峰先后榮獲全國醫(yī)藥包裝積極分子,全國包裝改進先進工作者,河南省職工自學標兵獎,西峽縣第五、六、七、八、九批“科技拔尖人才”稱號。
30年回首彈指間,張俊峰靠自己的手藝改變了命運。立業(yè)興家,由一名老三屆的回鄉(xiāng)青年,歷經(jīng)艱苦磨難,從鄉(xiāng)間小路開始走向藝術殿堂。
心中有山,才能情滿溢山
張俊峰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要扎根生活。只有長期在生活中觀察、寫生、習練,你的藝術才有根基,才能畫出有生活氣息的作品。你的作品才能被民眾所喜歡?!?/p>
張俊峰退休后,按說該靜心休養(yǎng)了。可一場意想不到的疾病,使張俊峰幾近崩潰!因為搞設計廢寢忘食,長期操勞飲食無規(guī)律,張俊峰患上了食道癌。妻子陪他去北京做了食管切除手術。手術后的張俊峰身體羸弱,思想空虛煩悶。調(diào)養(yǎng)了幾個月,張俊峰就又按捺不住,重拾畫筆,由于本身喜歡繪畫,經(jīng)常到文化部門和美術愛好者、畫家一起交流學習。興之所至回家拿起畫筆,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到他的水墨丹青小天地里,很快在美術界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2018年河南省文化廳舉辦河南省新農(nóng)村美術作品展覽,當?shù)?0多幅參展作品中,張俊峰的《伏牛新貌》唯一入選展出。這更激發(fā)了張俊峰對美術的興趣。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張俊峰的作品參選南陽地區(qū)畫展。
張俊峰精研傳統(tǒng),而不拘泥于前,在兼收并蓄中逐漸形成了自己雄渾俊逸、虛淡恬靜的藝術風格。
山水畫又分青綠山水(春山)、淺絳山水(秋山)、冰雪山水(冬山)、水墨山水。張俊峰的山水畫,群山連綿、崖壁崚嶒,林木葳蕤、河流逶迤、霧嵐如袂、空曠高遠,大氣磅礴、壯觀宏偉,動靜有致、虛實相生、層次錯落、色澤明滅,墨色交融、意境深邃。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充溢著恬淡的靜美,散發(fā)著自然的親情。讓人如身處大自然毓秀山水之中,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張俊峰的彩墨山水,山環(huán)水抱,相互映照,別具一格。著色鮮明和諧,筆法細膩嫻熟。大膽落筆,精心收拾,既注意整體布局的氣勢,又關照局部畫面的精微刻畫。粗放中有細節(jié),恣意中顯駕馭。收放有度,粗細得法。達到了遠觀氣勢、近看筆墨的作用。因此能從他的大幅作品中看到嚴謹?shù)慕Y構和嫻熟的技法。從小幅畫作中看到宏達的氣象和充盈的激情。觀覽張俊峰的山水畫,紅日當頭、彩霞滿天、日出朝暉、云霞霧靄。細品張俊峰的畫,明快、大氣!
張俊峰的畫除了山水,還有花鳥、人物、精細工筆畫,各種風格他都積極學習嘗試。
張俊峰最擅長的是畫松鶴,毫不夸張地說在西峽目前還無人能及。我們常說千年白鶴萬年松,鶴是唯一被稱為仙的鳥,鶴象征著吉祥高雅品位長壽。在古代的官服上,丞相一品當朝,官服上的圖案是鶴。而松樹象征著高潔、高尚、堅強。張俊峰畫的松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的昂首向上,有的展翅欲飛,有的成雙成對,隱喻著張俊峰對人生的追求;也寄托表達了張俊峰對健康的向往。
張俊峰在體驗感悟大自然的造化奇崛與雄壯豪闊中,注入了濃厚的情感傾訴和個人意象,滲透著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禪定與胸襟。有著極強的思維張力和想象空間,使人在審美盛宴中思索人生的本真與至歸,致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永續(xù)。他把對祖國的熱愛、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眷戀以及心中的渴望都寄情于山水,潑墨于丹青。
峰高無坦途,從藝要精進
張俊峰年輕時干工作、搞設計,勤奮刻苦,退休了繪畫依舊認真嚴謹。他說畫畫和學習一樣,熟能生巧。畫一幅畫,有時候要裝裱以后掛起來再以觀眾的角度眼光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夠完美之處,便會涂改,然后再重新畫。
張俊峰對藝術的追求精湛嚴謹。構圖平遠、高遠、深遠,三遠兼顧。他講究畫境、意境。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張俊峰說繪畫是客觀的自然景象與主觀的生命情調(diào)的交融滲化。情滿于山,心中有山水才能下筆成山水。孔子登泰山而臨天下,人站得越高視野就會越遼闊。唯有在山水之間,才能得以心靈的成全,才能養(yǎng)出博大的胸懷。登山則情蕩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只有主客觀交融在一起,才能稱為意境。
張俊峰說:“人在安靜時,內(nèi)心涵養(yǎng)了天地浩然之氣,生命就會從容行動起來,手中的畫筆就會隨心而動,乘風千里,快意人生?!彼f,一個畫家要想畫好山水就必須親山臨水,走到大自然中去,而不是閉門造車,一味地臨摹瞎畫。游的不僅是肅穆的山水,而且要感觸到隱隱的山水之氣,在山水中得到參悟和修煉。只有情滿于山,心中有山水,在行走中跟隨景移,心隨景動,不斷開闊自己的胸襟和眼界,善于觀察、構思、把想要表達的情感融進景中才能下筆如行云流水。
張俊峰參加2021年“西峽香菇文化”活動時,《菇神》一幅畫,他就反復斟酌繪制了兩次。在外人看來已是很不錯了,他卻不滿意,他更注重細節(jié),細致入微。2021年慶祝建黨百年,他的《伏牛秋韻》參展南陽美展,榮獲一等獎;《重上井岡》參選西峽美術館舉辦的“慶黨百年美術展”榮獲二等獎;《菇神吳三公》榮獲西峽香菇文化美展三等獎;他還參加了南陽市舉辦的“扶貧美展”和宛藥建黨百年美術展。
張俊峰的青春歲月是奮發(fā)向上的,他的晚年生活是豐富多彩極有意義的。兒子在北京成家立業(yè),張俊峰每年都去北京過春節(jié),他經(jīng)常去拜望中央工藝美院教授陳漢民,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美術教授,中國美協(xié)常務理事劉人島,國家著名畫家汪國新,中國美協(xié)會員、國內(nèi)知名花鳥畫家、首都師范大學美術教授王根喜等求教、指導、學習,共談、交流心得。中國書法家劉人島,南陽市委黨校教授胡銘民,西峽縣著名書法家美術家劉光欣、陳墨和王新泉等人都曾為張俊峰的作品題詞。
藝術無止境,求索路漫漫
當一名山水畫家行萬里路后便會遭遇筆墨取向的尷尬。支持藝術語言的是心性,而不是外物。桂林山水再好不一定適合每一個藝術家的心志。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應如是”。
張俊峰從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到博才樂學的智者,他對藝術的執(zhí)著符合了山水美學三個要素:一所至,使自己必須身處山水之中;二所賞,用眼睛和心靈去觀賞;三所感,調(diào)動全部的生命去感受。他將儒家入世的理性思辨,道家出世的清凈無為,釋迦禪宗的靜虛超脫融入筆端、訴諸墨粉、盡情闡釋,實現(xiàn)了表情、表意、表境的完美統(tǒng)一。以我觀物,以物觀我,著我色彩。讓自己融入自然,意趣悠然,通過山川吐納萬象的胸襟。抒發(fā)了潛存心扉的向往、希冀與追求。懷古形今,寄情山水。并從中悟出蘊涵大道——一個真正有精神追求的人,身處茫茫人海中要有自律立定精神!藝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有機結合。
張俊峰對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心存感激、心存敬意。他苦苦尋求表達感情的最佳形式,苦苦期待精神守望的果實。名山大川的靈魂都向他心中的伏牛山集結、化合、升華、釋放。他將自己積累采風故園情感的性化、文化、情化、技化的形式用縮龍成才的手法,使大自然中的美景,思想中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筆墨色彩躍然紙上。既增添生活的情趣,又提升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享受過程,品讀人生。用筆墨描繪心路和心中跳動的丹青,成為他人生的一大快事。
藝術無止境,求索路漫漫。張俊峰從工于技法到隨心所欲。從寫意山水到縱情山水,其藝術修養(yǎng)、美學素養(yǎng)的提升是一個不斷進取、不斷超越的過程。是一個艱苦歷練、飽受煎熬的過程,更是一個大浪淘沙、鳳凰涅槃的過程。張俊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鄉(xiāng)間小路走向藝術殿堂!
桑榆未晚霞滿天。張俊峰癡迷藝術,他勤動筆,善思考。拜師求教,廣采博學,吸取知識營養(yǎng)。處處留心,觀察記錄,搜集樣品,臨摹拍照,精雕細刻,酣暢淋漓。拓寬視野,啟迪思路?,F(xiàn)在藝術造詣已日趨成熟豐滿,更有藝術性。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張俊峰還不遺余力發(fā)揮余熱,積極服務社會。先后為哪吒故里、縣博物館、中國獼猴桃博物館、醫(yī)圣山、老君洞等景點策劃設計。2017年主持設計完成了西峽縣愛國主義教育展覽,受到了縣領導和觀眾的高度評價和稱贊。張俊峰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條適應自身發(fā)展、奉獻社會的立業(yè)之路。70載風塵歲月,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幕。但在新中國的發(fā)展史上,卻記載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張俊峰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與偉大的祖國同命運,共成長。新中國跨越曲折,走向輝煌!張俊峰也歷經(jīng)磨難,從鄉(xiāng)間小路走向藝術殿堂!
張俊峰總結自己的一生:艱難起步、服務立業(yè)、陶冶修煉、提升境界。工作、養(yǎng)家糊口、立業(yè)、成名。思索張俊峰事業(yè)、人生成功的真諦,使我認識到找準自己的位置是關鍵的一步。
我在思忖: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和貢獻多少,不在乎條件優(yōu)劣和地位的高低,關鍵取決于怎樣面對現(xiàn)實,找準自己的位置,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既然認定了奮斗目標,就應該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努力駛向理想的彼岸。
責任編輯/張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