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淑玲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其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無論使用哪種教學方法,都要找好切入點。切入點找得好,則課堂設計就巧妙,對學生的吸引力就強。對于一些敘述類文本,表現手法就是很好的切入點。下面以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教學為例,談一談以表現手法為切入點,化繁為簡、順暢教學環(huán)節(jié)、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潛在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變色龍》中所使用的主要表現手法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三篇課文。全文所用表現手法主要有比喻手法、細節(jié)描寫與對比。就小說的構思來看,標題《變色龍》用比喻刻畫小說中的人物起到了激發(fā)想象和寓意暗示的作用。全篇采用對比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藝術手段,對奧楚蔑洛夫的幾次變色,通過惟妙惟肖、具體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在前后對比中刻畫俄國沙皇專制下的那些為了自己的前途命運而甘為泯滅人性的沙皇走狗。在比喻、對比性的描寫中,這些人趨炎附勢、見風使舵、欺上媚下,其丑惡嘴臉被作者刻畫得生動形象、逼真明顯、淋漓盡致。為此,在教學中,對比性的描寫就是能夠貫穿全文內容、深刻理解作者高超的諷刺手法和強烈的藝術表現效果的很好的一個切入點。
二、比喻、對比性的描寫在教學中的切入方法
著眼全篇設計問題。作為敘述性作品,小說的特點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讓人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起來,以此刻畫人物性格,揭示小說主題。為此,根據《變色龍》中比喻、對比性描寫手法這一特點,設計能夠貫穿全文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課文主題的問題,對于化繁為簡、順藤摸瓜式解決學習重難點會有顯著的效果。例如:從課文前后描寫奧楚蔑洛夫的語句中,你發(fā)現奧楚蔑洛夫態(tài)度變化的規(guī)律了嗎?想一想,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這一點?如此設計,就能通過具體的問題,構建高效課堂,引導學生化繁為簡、順藤摸瓜,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發(fā)揮閱讀潛能,進行高效閱讀?!皬恼n文前后描寫奧楚蔑洛夫的語句中”抓住了課文的教學重點——描寫和對比手法;“你發(fā)現奧楚蔑洛夫態(tài)度變化的規(guī)律了嗎?”給學生以提示和啟發(fā)——奧楚蔑洛夫前后的態(tài)度有變化,且很有規(guī)律,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而“想一想,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已經順理成章地過渡到對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和主題的理解;“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這一點”具體到文章關鍵信息的把握上。
三、課堂實施過程及技巧
解決第一個問題,在課堂設計和活動中首先要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一般置于課前檢測和課堂導入之后為好。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勾畫描寫奧楚蔑洛夫的語句,并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描寫,對此進行思考。反饋時,學生對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的過程,就會進行重點思考:第一次斷案, 因為不知道狗的主人是何人,就官氣十足、拿腔拿調,擺出一副警察老爺的架子。話語中的“絕不輕易放過”“拿點顏色出來”“現在就得管管他們”“要好好地教訓他一頓”,看似執(zhí)法公正、嚴厲,實則做派粗野、專橫、飛揚跋扈。然而,當他聽到有人說“這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時,他立刻進行第二次判決:“難道它夠得著你的手指頭”“你那手指頭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鬼東西是什么玩意兒”。當聽警察說:“將軍家里沒有這樣的狗”時,他又變了:“你,赫留金,受了苦,這件事不能放過不管?!媒逃査麄円幌?!是時候了?!碑斁觳淮_定“不過也可能是將軍家的狗……”時,加之人群里有人附和“沒錯兒,是將軍家的”時,他又判決到:“狗是嬌嫩的動物嘛……你,蠢貨,把手放下來!用不著把你那根蠢手指頭擺出來!這都怪你自己不好!……”就這樣,他反復做出5次判決。這種在情節(jié)上以“變”的特點推進故事在跌宕起伏中不斷發(fā)展的構思,不僅巧妙,而且寓意深刻。借助大自然中變色龍這種動物,作者利用它隨著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身體顏色的特點,和所刻畫的人物對應起來,貼切運用比喻,把這種動物的特點轉移到小說主人公的身上,形象、恰當而深刻地揭示出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欺上媚下、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性格特點和威風凜凜、外表嚴肅的沙皇警犬形象,讓我們越讀越感到作者構思的獨特和表現的形象而貼切。
對于變化中體現出的規(guī)律,學生也抓得比較準——這5次判決都圍繞狗是不是將軍家的而做出的。而對每一次的變化,作者都是通過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的細致描寫,尤其是用奧楚蔑洛夫自己的語言,通過他與大家的幾次對話來表現、突出其見風使舵、媚上欺下性格。在整體上,作者對奧楚蔑洛夫的幾次變色又進行了對比,讓人從他前后不同的話語里,感受其善“變”的性格特點。所以,在這篇課文中,抓住比喻、對比、細節(jié)描寫等表現手法,以此為切入點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則不僅能夠設計出新穎別致的課堂,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輕松把握課文情節(jié),深刻理解人物性格,從而透徹認識比喻、對比性描寫手法在文章中的妙用,以此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潛在的閱讀能力。
還有作者對軍大衣的細節(jié)描寫,在整個故事情節(jié)中也運用了對比手法,貫穿全文,起到了對比性揭示的作用。警官奧楚蔑洛夫出場后,他“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出場。從其地位、身份以及情節(jié)變化和導致其判決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或原因可以看出,軍大衣也有象征意義,象征著沙皇警犬的權勢,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用以鎮(zhèn)住人的工具。第二次寫到軍大衣時,奧楚蔑洛夫叫巡警“幫”他“把軍大衣脫下來”,這一細節(jié)揭示了他因判錯“案子”而出現猛吃一驚、渾身燥熱的恐懼心理和時時不忘擺臭“官”架子的丑陋性格,從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圓滑,借此為自己的再次“變色”爭取時間。第三次是奧楚蔑洛夫叫巡警“給”他“穿上大衣”,這一細節(jié),表現了他心冷膽寒、想掩蓋剛才辱罵狗主人而心生膽怯。第四次是在小說結尾,奧楚蔑洛夫講了一通赫留金后,“然后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緊,穿過市集的廣場,徑自走了”。這個細節(jié),在內容上把色厲內荏、狼狽不堪的警犬的下場突顯了出來,在極盡諷刺之中讓讀者大快人心;在結構上前后呼應,首尾圓合。這四次對“軍大衣”的細節(jié)描寫,淋漓盡致把奧楚蔑洛夫的變色過程中的丑態(tài)、卑劣心理暴露無遺。
第二、第三個問題的解決在課堂上可以設計成問題探究環(huán)節(jié)。因為“想一想,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已經順理成章地過渡到了對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和主題的理解,在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處于一個核心的地位。就環(huán)境描寫而言,它是為人物活動提供時代或場所的,其作用除了渲染、烘托外,也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題服務。環(huán)境在文章中的渲染、烘托作用,起到的更是一種點綴、襯托效果。在文章開頭,作者寫道“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交代人物身份、穿著等。后面寫他身后跟著的巡警“端著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揭示軍警憲兵橫行的世道,對故事的展開做好了鋪墊。“四下里一片沉靜……”,以此襯托百姓生活的沒有保證。通過對以上內容的探討,學生對善變的奴才奧楚蔑洛夫狗腿子的丑惡嘴臉和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就能認識得更為深刻。
總之,在教學中切入表現手法,對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習吸引力、順暢教學環(huán)節(jié)、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潛在閱讀能力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昌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