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義
(福建省福清市土壤肥料技術站,福建福清350300)
目前,中國農業(yè)中化肥的過量施用,不僅關系到農業(yè)投入的巨大浪費,更關乎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態(tài)安全。為此,2016 年農業(yè)部提出化肥零增長目標,福建省也出臺了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通過推廣綠肥種植、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配方施肥等措施,減少化肥投入的同時,促進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1-2]。肥料利用率是反映化肥使用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與氣候、土壤、肥料品種和用量、施肥方式以及作物品種等多種因素相關[3-4]。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地處北緯25°18′25″~25°51′45″,東經119°3′41″~119°40′41″,雨量充沛,植被廣袤,而且三面臨海,屬南亞熱帶氣候帶,季風氣候顯著。福清市現(xiàn)有耕地面積3.36 萬hm2,水田面積1.75 萬hm2,其中水稻種植0.67 萬hm2,水稻是福清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因此選擇在水稻上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研究優(yōu)化施肥對水稻產量及其經濟性狀的影響,進一步分析福清市中稻測土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為實現(xiàn)福建省肥料減量使用、化肥零增長的目標提供參考依據(jù)。
試驗地選擇位于福清市西北部山區(qū)東張鎮(zhèn)華石村,土壤類型為灰泥田,成土母質為坡積物,土壤質地為壤土。試驗田塊肥力均勻,排灌條件良好,土壤主要養(yǎng)分狀況如表1 所示。
試驗水稻品種為中浙優(yōu)8 號,試驗肥料:尿素(N 46%)、過磷酸鈣(P2O512%)和氯化鉀(K2O 60%)。
試驗設平衡施肥區(qū)(N2P2K2)、缺氮區(qū)(N0P2K2)、缺磷區(qū)(N2P0K2)和缺鉀區(qū)(N2P2K0)等4 個處理,3 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為20 m2。平衡施肥區(qū)為測土配方施肥的推薦施肥量,各處理施肥量見表2。
表1 試驗地土壤主要養(yǎng)分狀況
表2 各試驗處理施肥量
小區(qū)設置長6.67 m,寬3 m,小區(qū)面積20 m2。小區(qū)間設置田埂0.25 m(寬)×25 m(高)。重復間設置灌排溝,溝寬0.3 m,試驗區(qū)四周保留寬1.5 m 以上的保護行。小區(qū)間田埂用塑料薄膜覆蓋,隔離防滲,每個小區(qū)均設有單獨進水口,各小區(qū)用水單排單灌。
2020 年5 月27 日播種;6 月12 日插秧,基肥施氮肥用量占40%、磷肥用量占50%、鉀肥用量占50%;6 月26 日,施分蘗肥氮肥用量占50%、磷肥用量占50%、鉀肥用量占50%;6 月28 日,噴施丁草胺;7 月23 日,噴施阿維·毒死蜱、唏蝊·吡蚜酮、甲維·蟲螨腈;7 月30 日施穗肥,氮肥用量占10%。9 月20 日,按小區(qū)實割測產,并采10 叢稻株,測量株高、穗長、穗粒數(shù)、實粒數(shù)、結實率及千粒重等性狀指標。
如表3 所示,與平衡施肥(N2P2K2)處理相比,缺氮(N0P2K2)處理株高降低6.8 cm,缺磷(N2P0K2)處理株高降低2.5 cm,缺鉀(N2P2K0)處理株高降低3.9 cm;缺氮(N0P2K2)處理結實率降低1.4 個百分點,缺磷(N2P0K2)處理結實率降低4.6 個百分點,缺鉀(N2P2K0)處理結實率降低0.1 個百分點;缺氮(N0P2K2)處理千粒重降低1.4 g,缺磷(N2P0K2)處理千粒重降低0.1 g,缺鉀(N2P2K0)處理千粒重降低0.7 g;缺氮(N0P2K2)處理每667m2有效穗降低3.8 萬,缺磷(N2P0K2)處理每667m2有效穗降低1.9 萬,缺鉀(N2P2K0)處理每667m2有效穗降低2.8 萬;缺氮(N0P2K2)處理曬干率增加2.6 個百分點,缺鉀(N2P2K0)處理曬干率降低0.7 個百分點。綜合分析表明,水稻缺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實率、千粒重、有效穗等產量構成因素,其中缺氮對福清種植的中稻主要性狀影響最為明顯。
表3 不同處理的水稻主要農藝性狀
水稻測產結果如表4 所示,各處理產量高低順序為平衡施肥(N2P2K2)處理>缺鉀(N2P2K0)處理>缺磷(N2P0K2)處理>缺氮(N0P2K2)處理。平衡施肥處理水稻產量最高,每667m2為548.03 kg,較缺氮、缺磷、缺鉀處理分別增產116.2 kg、24.1 kg、30.2 kg,極顯著高于缺氮處理,與缺磷和缺鉀處理差異不顯著,缺磷處理與缺鉀處理均極顯著高于缺氮處理。說明在試驗條件下缺素處理均能影響水稻產量,其中缺氮處理對水稻影響達極顯著水平,缺磷和缺鉀對水稻產量影響不顯著,可能是試驗地的磷鉀營養(yǎng)供應較為充足,氮素營養(yǎng)供應不足,不施用氮肥對水稻生長及其產量影響較大。
表4 不同施肥處理水稻產量
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水稻為3.0 元/kg,尿素為2.0元/kg,過磷酸鈣為1.2 元/kg,氯化鉀為2.5 元/kg計算。與平衡施肥(N2P2K2)處理相比,缺氮(N0P2K2)處理凈收益減少了309.5 元,缺磷(N2P0K2)處理凈收益減少了63.6 元,缺鉀(N2P2K0)處理收益減少了47.9 元。
肥料利用率(%)=[(平衡施肥處理作物地上部吸收氮、磷、鉀量-缺素處理作物地上部吸收氮、磷、鉀量)/平衡施肥量]×100%,肥料回收利用率反映作物對施入土壤中肥料的吸收比例[5]。
對各試驗點水稻籽粒和秸稈進行氮磷鉀含量測定,測定結果如表6-8 所示。結果表明,各試驗點平衡施肥處理籽粒和秸稈的氮磷鉀含量均高于缺素處理,說明滿足水稻的養(yǎng)分供應,有助于水稻的養(yǎng)分累積,進而提高水稻產量。
根據(jù)各處理水稻產量和秸稈產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稈的氮磷鉀含量,計算肥料利用率,經計算,氮肥(N)肥料利用率為40.47%,磷肥(P2O5)利用率為19.51%,鉀肥(K2O)利用率為66.70%。肥料利用率為鉀肥>氮肥>磷肥。
表6 氮肥(N)利用率
表7 磷肥(P2O5)利用率
表8 鉀肥(K2O)利用率
在福清市中稻上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和缺素處理試驗,測土配方施肥處理的水稻籽粒和秸稈氮磷鉀含量均高于缺素處理,說明優(yōu)化施肥提高了水稻的氮磷鉀累積量,提升了結實率、千粒重、曬干率、有效穗等產量構成因子,進而提高了水稻產量,平衡施肥處理水稻產量最高,每667m2為548.0 kg,較缺氮、缺磷、缺鉀處理分別增產116.2 kg、24.1 kg、30.2 kg,極顯著高于缺氮處理,與缺磷和缺鉀處理差異不顯著。說明在本試驗條件下缺素處理均能影響水稻產量,且缺氮對水稻影響最顯著,這可能與試驗地的磷鉀營養(yǎng)供應較為充足、氮素營養(yǎng)供應不足有關,不施用氮肥對水稻生長及其產量影響較大。
經計算,福清市中稻的氮肥肥料利用率為40.47%,磷肥利用率為19.51%,鉀肥利用率為66.70%。肥料利用率為鉀肥>氮肥>磷肥。研究表明,中國水稻的氮磷鉀利用率分別為30%~50%、低于25%、30%~60%[6],相比而言,福清市中稻的鉀肥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氮磷肥料利用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盡管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相較于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高,但氮肥施用量大,進一步提高氮肥利用率對實現(xiàn)減肥增效的目標意義重大。由于水稻田長期處于灌水狀態(tài),施用硝態(tài)氮肥容易淋失,且在厭氧狀態(tài)下,反硝化作用加強,也增加了硝態(tài)氮肥的損失,進而降低了肥料利用率[7]。因此一般稻田推薦施用銨態(tài)氮肥,再加上深施,可降低氮素的損失,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另外通過推廣控釋肥技術也可以極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未來施肥發(fā)展的方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