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慶萍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發(fā)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戰(zhàn)爭。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天災,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從“疫”字可以看出,我們的古人很早就知道疫病相關知識,因此古代防疫之法多種多樣,盡管古代醫(yī)學很不發(fā)達,但古人的努力在數(shù)千年的實踐中,亦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諸多歷史文獻中,記載了古代“隔離”之法。《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載,秦國有將麻風病人集中遷移到“癘所”居住的規(guī)定?!稘h書?卷十二?平帝紀第十二》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yī)藥?!薄稌x書?王彪之傳》亦載:“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边@說明秦晉時期,古人亦知道對瘟疫患者“隔離”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相應法令。到了南北朝時期,“隔離防疫”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制度。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了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以隔離收治患上溫疫之人。隋朝與蕭齊類似,專門為麻風病人設立“癘人坊”。
《內(nèi)經(jīng)》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古人重視內(nèi)求,認為正為本,邪為標,預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則邪不能侵,所以“養(yǎng)正”乃是關鍵。
古人認知到,艾灸可“壯固根蒂,保護形軀,熏蒸本原,卻除百病,蠲五臟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寧?!彼怨湃朔浅V匾暢梦床r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侗怡o心書》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北怡o是說,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于治療,亦可用于預防??梢?,古代艾灸也是防疫之法。
古人認為,疫毒是一種偏性極重的邪氣,可用藥物偏性克制疫毒偏性。如將藥囊懸掛或佩戴,或懸掛于門戶、帳前,或佩戴于手臂頭頂,可以預防疫毒感染,所以民間曾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藥浴之法,即通過中藥藥浴來避邪?!秲?nèi)經(jīng)》曰:“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藥泄汗?!鼻宕鷦⑺煞逶凇端煞逭f疫》一書中記載:“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蒼術、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無病?!边@都說明,藥浴也是古人常用的防疫之法。
古人認為,身上抹粉也能預防溫疫邪毒。晉代名醫(yī)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記載了用皂莢、牡丹、細辛、干姜、附子等配制而成的藥物,既可納鼻中吸之取吐,亦可外粉周身,用以祛邪辟穢,甚至還可用于治療牛馬疫病,一方兼而多用。
清代《驗方新編》中,有空氣消毒之方,以“蒼術末、紅棗,共搗為丸如彈子大,不時燒之,可免時疫不染。”此蒼術味道芳香,內(nèi)可化濕濁之郁,外能散風濕之邪,燒煙亦有空氣消毒之功效??梢姽湃嗣媾R疫病時,不但有隔離、養(yǎng)正等方法,還有燒煙消毒法。以中藥燒煙給空氣消毒,這樣可以干擾病毒,祛毒祛疫,調(diào)和環(huán)境,使人不病。
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針對病人用過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進行高溫滅菌。清代賈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諸方》說:“天行時疫傳染,凡患疫之家,將病人衣服于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
時代往前跳了一大步,科學有了大的飛躍,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戰(zhàn)勝突發(fā)疫情,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萬不可丟在身后!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希望就在前方,勝利必將屬于我們!疫情過后,華夏大地必將生機勃勃,中華兒女必將吸取教訓,努力奮斗,創(chuàng)造輝煌!